书城成功励志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909600000019

第19章 1

第四章 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1心理学家的情景实验将“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依恋是成人人际关系的缩影

依恋最早源于对婴儿和哺育者(大多数是指母亲)之间交往行为的研究。在对母子依恋的研究中,最著名也是最有影响的是安丝沃思等人的实验研究。

安丝沃思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和她的同事们设计进行了“陌生情境”的实验。在实验中,安丝沃思等人将几十个1~2岁的幼儿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让这些幼儿分别与母亲分离,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对幼儿在这些情景中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安丝沃思等将母子依恋的类型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安全型

这类幼儿与母亲有着安全的情感联系。当与母亲在一起时,幼儿喜欢与母亲接近,但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放心地玩耍;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抚慰,并很快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会表现出试图接近和友好的态度。这类幼儿的母亲往往对幼儿的情感需要比较敏感。

2回避型

这类幼儿对母亲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当母亲在场时,幼儿很少理会,而当母亲离开时,幼儿也漠不关心;当母亲再回到身边时,他们回避与母亲的交往,母亲抱他时会挣脱或移动身体。他们对待陌生人甚至比对待母亲的回避还要少。

3矛盾型

这类幼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当母亲离开时,他们表现得极为痛苦;而当母亲回到身边时,却又拒绝同母亲接触,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使情绪平静下来。这类幼儿在陌生环境中哭得最多,玩耍最少,也难以与陌生人接近。这类幼儿的母亲,往往是情绪变化大,对幼儿的情感需要所做的反应不一致,有时对幼儿表现出亲近、依恋;而当幼儿在表现出痛苦和反抗时,又会对幼儿表现出粗暴的态度。

不仅是婴幼儿,在其他年龄阶段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行为模式。比如,学前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夏令营中青少年建立友谊的方式,青少年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以及一些狂热、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等。有研究者对机场上成年人进行观察后发现,当丈夫离开时,妻子的反应与儿童相似。爱人要离去,妻子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安,感到无法接受和情绪压抑,表现出既悲伤又愤怒。

由此可见,依恋是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人际关系的缩影。安全型的个体无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都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而回避型的个体困难最多,矛盾型处于两者之间。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人自尊心较强,对他人有积极的态度,因而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也感到舒适。例如,安全型的人在工作中信任同事,能与别人合作。还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安全型的人与父母关系温馨,并且会使用正向、积极的词语来描述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家庭生活。与其他类型相比,安全型的人性格温和,对人友好,对冲突也有积极和建设性的预期。并且,他们最适于建立持久、牢固和愉快的关系。

矛盾型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不积极。他们尽量减少人际交往、避免亲密关系,以使自己免于承受被人抛弃的痛苦。矛盾型的人描述父母的词多是负性的,往往不等把事情弄明白就开始发怒、产生敌意;与恋人或将来的恋人相处时,也很少感到亲密与幸福。这种风格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嫉妒感等方面有关联。

回避型的特点是对自己采取否定态度,却对他人有积极的期待,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与接受。因此,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也寻求亲密(有时寻求过度的亲密),但是他们同时又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爱而感到焦虑和羞愧,而这种情况的极端便是对可能遭到的抛弃感到焦虑不安,一方面需要爱与赞赏,另一方面却又埋怨自己,因而当人际关系出现危机时,这种人很容易产生抑郁。

有研究者认为不同依恋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倾向于有不同的思维、感受及行为方式。不同依恋风格对行为的不同影响,部分取决于社会知觉的差异和情感调节能力。例如,在处理关系问题上,回避型的人比安全型的人更倾向用悲观消极的方式来做出解释,情绪上也有更多的不安。矛盾型的人也会用消极的方式来解释交往事件,但不会有不安的情绪,他们通过不去回忆来进行防御,以免受伤。与非安全型的人相比,安全型的人对社会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时,更富好奇心,在作判断时更懂得依赖新信息。

依恋风格是决定人际行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次交往的失败都要归咎于出生后的头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