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是历史上军事将领们常用来鼓舞士气的潜规则。运用到别的领域里,也不失为生存的最佳方略。
在韩信攻打赵国之初,赵王准备用二十万大军在井径关口进行阻截。赵国的李左军向赵王建议:“汉军远征,军粮自千里之外运来,这是犯大忌的。现在,他要深入井径口内一百多里。这里道路狭窄,我们只要用三万人的兵力去劫夺它的粮草,使他进退不得,不出十天,汉军必定退走。”
赵王深信“义兵不用诈谋”的道理。他想,韩信号称数万人马,其实只有几千兵丁,以赵国数十倍于他的兵力,若不敢与他正面交战,而使用诈谋,岂不被人笑话?所以,他没有用李左军之计。
这正中韩信下怀。当探知赵王的决定后,汉军大胆前进,在离井径口三十里的地方扎营,韩信半夜选轻骑两千带着汉军旗帜,从小路深入,并密令他们等待两军交战、赵军倾巢出动时偷袭赵营插上汉军旗号。
在战前动员会上,韩信传令:“战败赵军后再吃早饭。”将士们几乎没有人相信立刻就能取胜,但也只能听凭指挥。韩信布置一部分队伍背水为阵,赵军见后嘻笑不止。背水无退路是用兵的大忌。韩信身为上将,竟闹出这样的笑话。赵军于是放松了戒备,立即出关与汉军混战。不料汉军根本不堪一击,丢下辎重,弃车而逃。守关的赵军,看此情形迫不急待地冲出来饱掠一番。可是当他们满载胜利果实回关时,关头已经遍插汉军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已经袭取关头,大惊失色,回身想逃,恰好与背水一战的汉军相遇,两军对战,赵军死伤遍地。
战斗结束,赵王被擒。韩信用千金重赏士兵,重用俘虏李左军。此战前后所花时间仅一个时辰,果然没有延误士兵的早餐时间。
事先,韩信的部将都认为韩信背水扎营,不合兵法,竟然顺利得胜,就向韩信请教。韩信说:“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背后有水,人人只能奋勇争先,求取生路,这就是兵法教训致胜的道理。”众将领更加佩服韩信,“背水一战”自此名扬后世。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久就相继死去。然而,由他们点燃的反秦烈火却越烧越旺。其中,以项梁的队伍声势最大,接连几次大败秦军,攻占了一些地方。与此同时,队伍中骄傲轻敌的思想也开始滋长。部将宋义劝告项梁说:“打了胜仗之后,主将容易骄傲,兵士容易松懈,这容易招致失败,一定要谨防。”项梁不听,放松了对秦军的防备。
秦二世见形势危急,派大将章邯率领大军,前来镇压。章邯英勇善战,打败楚军,杀死项梁,然后北渡黄河进攻赵国。赵国是由陈胜的部下张耳、陈余扶持的赵国后代赵歇建立起来的新政权,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都城邯郸很快丢失,赵王潜逃到巨鹿。章邯命令王离、涉间二将包围巨鹿,自己率领秦军主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他派人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支援王离。王离兵多粮足,攻打巨鹿更加卖力。赵王歇向楚怀王紧急呼救。楚怀王立即下令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统兵救赵。
宋义带领二十万大军来到安阳。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命令楚军停止前进,想等到秦、赵两军交战过后,趁秦军疲惫不堪之际再掩杀过去。宋义在安阳按兵不动,一晃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见状心里着急,劝宋义急速渡河破秦军救赵。宋义不肯向前,并以傲慢的态度对待项羽。项羽杀掉主将宋义,并把宋义被杀的事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虽然不满,也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派部将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去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准备与秦军决一雌雄。
过河以后,项羽为了激发楚军的斗志,坚定将士决战的信心,下令把所有的船只沉没,把锅笼砸烂,把房舍烧毁,只带着三天的干粮,项羽对大伙说:“现在我们是有进无退了!三天之内,必须打败秦军!”
项羽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鼓舞着楚军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与秦军作战时,楚军将士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杀得秦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秦军将领王离也被楚军俘虏,围困巨鹿的秦军全面崩溃。
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灭秦的基础,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性胜利。后来清代的王况在《项羽论》中说:“嗟乎!首难者虽陈涉,灭秦者项王也;入关者虽沛公,灭秦者项王也。”诗人郑板桥也曾讴歌这一战役:“项羽提戈来救赵,暴雷惊电连天扫。臣报君仇子报父,杀尽秦兵如杀草。战酣气盛声喧呼,诸侯壁上惊魂遽。项王何必为夫子,只此决战千古无。”这些并非过誉之词,确实反映出巨鹿之战的重大历史作用。
巨鹿之战的胜利不仅体现了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具有大将气魄和胆略,而且也表明项羽善于运用夺气攻心的心理战术。当他面对强敌,看到凭己力量不足以抗衡对手时,采取了“破釜沉舟”的办法,运用了心理学上“应激心理”所产生的效应,促成了将士“困兽犹斗”、“穷鼠噬猫”的勇气,才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典释评:
孙子曾说过,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弩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应激心理效应的具体运用。所谓“应激”,是指人们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事实面前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俗话所说的“急不择路”、“急中生智”,这个“急”就是这一状态的具体反映。适当的应激心理,能够使人们处于“警觉”或“准备搏斗”状态,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进行心理、生理机能的调节,促进有机能量的发放,提高机体的活动效率和适应效能,焕发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当然,“应激状态”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过度的、不适时的或长期的情绪应激,会使机体的激动水平增高,以致无法控制,出现应激反应的“衰竭”现象。所以,指挥员对应激心理的把握和利用一定要量时、量地、量情,断不可盲目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