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震古烁今者,如斯而已
——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1811-1872)
传说就在曾国藩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其曾祖父曾竟希公做这样了一个梦:一条巨蟒,盘旋空中,旋绕于宅之左右,接着入室庭,蹲踞良久。第二天醒来,老人一直在回味着这个奇怪的梦,百思而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有人兴冲冲地告诉他:“恭喜公公,今早添了一位曾孙。”这一下老人恍然大悟,他联想到唐朝大将郭子仪出生时,其祖父也是梦见蟒蛇入门,因此认定他的这位曾孙就是那蟒蛇投的胎,将来定会成为大贵之人。事有凑巧,曾国藩生有疥癣,小时还并无多大痛痒。35岁以后,他的功名官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他身上的疥癣也随着一天一天地扩大,简直奇痒无比。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记载,苦不堪言。
当然,上述传说或巧合、或附会、或杜撰,不足凭信。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评判功过是非的定性评价,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成就的事业,确实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有时甚至真有点像是天佑神助。
曾国藩6岁从师入学,14岁应童子试,先后考了7次,到23岁才成为生员(秀才),第二年中湖南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28岁那年到京城会试,考取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两年之后,授曾国藩翰林院检讨,秩从七品。从此开始了他12年的京师为宦生涯。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检讨,到1849年已经升任礼部右侍郎,他十年七迁,跃升十级,成为二品大员。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回思善化馆中同车出入,万顺店中徒步过从,疏野之性,肮脏之貌,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不敢为此不近人情之称许。”可见,曾国藩自己也料想不到升迁会如此之快,简直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味道。
因此,深受清廷重用的曾国藩秉承的仍然是“臣节尽忠死国事”的儒家传统。作为统治者的重臣,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李鸿章最崇拜他,每提起曾国藩,李鸿章言必称“我老师”。他评价其师说:“我老师文正,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但是曾国藩的种种作为也招来了很多的斥骂。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人们对他更是一骂到底,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统统扣在他的头上。那真是如此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所谓成功的人生是指有事业、有成就。传统的主流文化对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就就是大成功了。无论后世给曾国藩怎样的定性,都不影响他成为大成功者,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认的。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说他取得的立德、立功、立言三项足可以使他不朽,再加上他那震古铄今的成就,无人能比。
如梁启超所说,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区别于其他政治家或者政客一个最显著的地方,就是他在事功建立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同时又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这一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很少有人自觉去做,做得好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就把立德当做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正是“日三省吾身”。道光二十二年,他在日记里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写道,早晨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30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三省吾身”。可以说,立德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的立功是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的太平天国起义已席卷大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不堪一击的武装只是应付,然后就是溃退。因此,在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武装拯救朝廷时,曾国藩的湘军就横空出世了。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亲戚、朋友、师徒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尽酷刑,因杀人过多,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因而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官居一品。
对朝廷的腐败衰落,他洞若观火。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则在思索,他对中西邦交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那场轰轰烈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就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曾国藩跑在前边设立军械所、建制造局等,又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梁启超说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应该不为过吧。
曾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珍宝,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一楼富厚的藏书、一道著名的遗嘱。
【名家巡礼】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可以说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