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911200000085

第85章 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八十三章 古怪的模范官僚

——黄仁宇眼中的海瑞(1514-1587)

大凡知道海瑞的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罢官,毕竟几十年前吴晗的一部《海瑞罢官》影响太大。海瑞的一生确实是与罢官联系在一起,在官场的起起落落间,他成了明朝众文官中最另类、最古怪也最有看点的一位。

黄仁宇先生给海瑞的评语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古怪,一是模范。这两个本来不相容的词在海瑞身上奇特地融合在一起。海瑞的奇特和古怪,一言以蔽之,就是道德上的洁癖,而且这种洁癖渗透到他的生活和事业中。

首先这种洁癖的形成应该归因于他的家庭生活。海瑞的童年是充满苦难的,他四岁丧父,时年二十八岁的母亲谢氏与他相依为命,靠着几亩薄田和母亲做些针线活儿以维持生计。母亲谢氏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在海瑞年幼的生命岁月中,她既是一位慈母,又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曾向海瑞口授经书,后来为他择师也是谨慎而严格。可以说母亲对海瑞的影响极深,海瑞从他母亲身上学到的东西是善良、忠诚、刚毅和正直,他的一生都在将这些道德品质贯彻到底。

而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的心理多少会有点病态,表现在对儿子的感情上就是偏执,执着地干预儿子的生活,这种心理不仅传染给了海瑞,还使得他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海瑞曾经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而他的前两位妻子很不幸地因与这位婆婆不和被休回家中,其中第二位妻子过门才刚刚一个月。第三位妻子则是在海瑞55岁时不幸过世,且留下一个很大的疑团。这种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足以证明海瑞处理人际关系的笨拙,因此在官场上,他很难与自己共事的同僚们相处融洽。

总之,这位母亲想要在儿子的生命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她是真的做到了,而她的儿子海瑞也终于让他培养成一位道德的样板,清官的榜样,游走在大明后期各派的纷争之中,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与整个贪官集团以至文官集团、甚至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开战。

海瑞被称为“海青天”,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清官,且一清到底。这从他死后的家产就可以窥见一斑。他晚年职任右都御史(监察部长),官居二品,留下的积蓄仅有纹银20两,这些连殓葬之资都不够,还得靠同僚们来捐助费用。一个人,做官做到连死都死不起,其清廉程度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当然,海瑞生前也是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他的清廉作风。他当知县的时候,饭桌上的蔬菜都是他亲自带人在衙后种的。据说他唯一的一次“奢侈”,是为了给母亲做寿(海瑞是孝子),买了两斤肉。

中国古有包拯“包青天”,今有海瑞“海青天”,像他们这样的清官,老百姓是非常拥护的,因为他们不会挥霍老百姓的钱财,但是众所周知,这绝对不是自古以来中国官场的常态,他们只能算是特例,而特例与常态之间总会发生冲突与矛盾,因此与海瑞同朝为官的人们对他却反感异常。他们虽然嘴上不便多言,毕竟海瑞的做法虽然妨碍了他们的利益,可那是符合一切道德标准的,无可挑剔,他们只能在心里偷偷地嫌厌和腻味。一想到要和海瑞共事打交道,就更是头皮发麻。可资证明的一个事实是:海瑞调升应天巡抚的任命刚一发表,应天府官员听闻之后,几乎快要哭出来。不少人纷纷请求改调他处,有的甚至自动离职,宁肯不要头上的乌纱。这固然说明海瑞的清廉和声威已足以让人闻风丧胆,但也说明他在当时的官场上,其实已很孤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当时官场规矩的人。

但海瑞有他自己信奉的两条原则,一条是四书五经阐述的道德准则,一条是洪武皇帝制定的政策法令。这两个东西里面,都没有说过一个官员应该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也没说过要当官就得学会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因此海瑞认为圣人和太祖没说过可以做的,就不能做。圣人和太祖明确规定不可以做的,就更不能做。这就是他的偏执了,他实在不懂得与时俱进。因此大小官员们与他打交道不仅别扭,而且还要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这样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

虽然很多官员不买他的账,但海瑞依然大张旗鼓地贯彻着他的道理理念。有什么贪官污吏他去收拾,有什么冤情他要去管,总之他是一位闲不住的清官,甚至被周作人称作酷吏。而他最具震撼力的一次战斗是对当朝皇帝宣战。海瑞曾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官阶正六品,用黄仁宇先生的话说,这也就是一个可以增加做官资历的位置而已。海瑞却闲不住,他心怀国家,“位卑未敢忘忧国”,以一介六品小官向嘉靖皇帝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对这位崇尚道教,整天做着神仙梦的皇帝进行了诛心剖骨的批评,认为他不仅是昏君,简直是暴君,因此给天下百姓带来了灾难,百姓们便用年号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嘉靖嘉靖”就是“家家皆净”。一番批评之后,对皇帝还提出了要求,官府的盘剥轻一点,当局的关怀多一点,冤假错案少一点,社会风气正一点。这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而陛下何不为之”?

这样的奏疏真是史无前例。正如黄仁宇先生所指出,往常谏臣的批评都是对事,只有海瑞的批评是对人,更不要说还有那咄咄逼人的口气了! 嘉靖皇帝倒是看完了奏疏的全文,他的震怒也可想而知,幸有宦官黄锦在一旁的劝解道:万岁爷不必动怒。听说此人向来就有痴名,上疏前就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安排了后事。这个人是不会逃跑的。嘉靖听罢,长叹一声,又从地上拣起奏本一读再读。

这就是海瑞,他就像一个道德领域的清道夫,用生于其后的思想家李贽的话说,海瑞这位老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不可以充栋梁。”可以充当道德上的样板为世人所崇拜,但是给他治理国家的大任,他干着干着就会孤军奋战,没有同盟,从而最后落败而被罢官。

确实,“海瑞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黄仁宇先生这一评价是对海瑞一生最精当的总结。

【名家巡礼】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鲁迅二弟。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