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说左宗棠发迹史上
914400000022

第22章 (3)

第五章 (3)

刘典小声说道:“季高,长毛来到这里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从后门走吧,说不定能逃过此劫。”

左宗棠自言自语道:“我们逃是逃不掉的。此是定数,非常人所能料。”刘典急道:“那就快闭城门吧,还等什么?”

左宗棠眼珠转了三转,忽然一摆手道:“不!我左季高不能就这么死掉!我们马上回衙门。你速派人,把城中乡绅请过来喝庆功酒,我要演一出好戏给长毛看!”

刘典大声道:“季高,眼看大祸临头,你是摆庆功酒还是断头酒啊?你疯了?”

左宗棠一边下城楼一边道:“克庵,你胡说什么?快去布置!不得耽搁!”刘典疑疑惑惑地离去。

办事衙门很快便屠猪杀羊,大办酒席,三十几名乡绅也都相继被人请到。衙门内外一时人来人往,好一派热闹景象。衙门的方厅里,一溜五张桌子,上面摆满了酒菜。

左宗棠穿着簇新的官服,同着刘典,把乡绅与衙门里的文案等人都请到桌边坐定,有亲兵按着左宗棠事先的吩咐,为桌前的各位筛酒。各位乡绅面面相觑,不知这左大人要做什么。

左宗棠端起酒碗,满面春风说道:“本官把各位前辈请来这里,是有一事相求。各位可能还不知道,我湘楚各营官兵,已经收复乐平失地。两江总督曾大人,已调湘、绿各军约三万人,预伏在城外的东山密林中,只等长毛一到,聚而歼之,大功就在眼前。各位可能更不知道,此次来景德镇伏歼长毛之军,大多为能征惯战的绿营。曾制军再三嘱咐本官,歼灭长毛之后,一定要好好犒劳得胜之师。本官把各位前辈请来,就是要商量这件事情,望前辈们能劝捐些银粮,以做犒军之用。”

一名白胡子的老乡绅这时迟疑着说道:“大人莫非是在讲玩笑话吧?老朽风闻,长毛就要抵临景镇,但却没有听人说起有大队官兵在东山设伏之事。几万官兵来我景镇设伏,那是多大的动静,如何能瞒得了人啊?”

左宗棠哈哈笑道:“前辈所言,正是曾制军的高明之处。为聚歼这股来犯的长毛,制军大人可谓煞费苦心。但长毛亦非庸辈,任曾制军如何设计,他只是不肯上钩,无奈之下,曾制军只好将景镇守军全部调走,有意给长毛留个大破绽。本官没有想到,长毛果然上钩了!各位前辈请先饮酒,酒后一定要替本官把犒军的事办一办。”

又一位乡绅这时说道:“左大人,您老不去城外督军吗?”

左宗棠压低声音,神秘地说道:“预伏在东山的官军,有一位钦差,五位提督,八位总镇,哪用得着本官去督军!本官只在这里陪各位前辈饮酒,静等捷报。”

乡绅们见左宗棠说得活灵活现,便不再怀疑,只管畅饮起来。

太平军设在城里的暗探,早把探来的消息飞报给已距离城垣不足十里的太平军。其实,早在暗探来前,探马已将景镇的情形探得一清二楚,太平军主帅也正对景德镇四门大开疑惑不解;听了暗探的话后,这位主帅方知上了曾妖头的大当,当下也不及细想,飞传撤字令,心里还在庆幸多亏暗探来得及时,否则后果实难料想。

偏偏无巧不成书,撤退的太平军未及走出十里,正和多隆阿率领的黑龙江马队相撞。多隆阿一见太平军,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抽出腰刀便杀了过来。太平军不揣虚实,不敢恋战,绕道而行。多隆阿凭空捡了个大功劳。

同年十二月初十,照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等人奏请,大清国成立专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衙门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规定由亲王一人总领,设大臣、章京两级。诏恭亲王奕为总理衙门领班大臣,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为大臣,另有章京四人、帮办章京二人,综理日常事物。

越七日,圣旨递进两江总督衙门和景德镇楚军统帅办事衙门:“赏四品京堂左宗棠三品顶戴,京卿衔。”

左宗棠的顶戴由蓝色涅玻璃上升为蓝色明玻璃,蟒袍也由八蟒五爪图案变成九蟒五爪,补服由雪雀换成了孔雀。左宗棠已是四十九岁,离知天命只差一年。

乐平却久攻不下。曾国藩连连向乐平增兵派将,苦不得手。曾国藩无奈,只好飞札景德镇,调左宗棠赶赴乐平督战。

接札的当日,左宗棠为防太平军二次来袭,先调两营楚军到景德镇南北二门扎营,这才乘轿赶往乐平。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乐平被官军收复,太平军守城主将李世贤率残部弃城败逃。曾国藩闻报,当即上折为左宗棠及出力员弁请功。圣旨下,实授左宗棠太常寺卿帮办两江总督曾国藩军务。

左宗棠接旨在手,忽然老泪纵横:正所谓苍天有眼,他在五十岁之前,总算熬成了三品大员。

接旨不久,经杨昌浚做媒,左宗棠纳十七岁的吴氏为妾。吴氏名香,貌美若仙,左宗棠习惯称她为香儿,下人们则呼之为香姨娘。

湖北巡抚胡林翼来到两江总督衙门,与曾国藩、左宗棠会商收复安庆的事。两江总督衙门此时由祁门迁至东流驻节,原东流县衙此时便是现在的总督衙门。

几年光景,年仅五十岁的胡林翼已老态毕现,须发半白,看上去活脱脱一个耄耋老人。胡林翼的身子原本就弱,打小时候就是出了名的药罐子,到湖北后,又一直没有好好地歇过一天,精气神就愈发委顿。尤其近两年,不仅气喘加重,还添了咯血一症。

安庆是通往江宁的门户,安庆不复,便无法合围江宁。安庆对太平天国与大清国来说,都很重要。胡林翼不得不抱病来见曾国藩,何况他也知道自己去日无多,亦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对曾国藩、左宗棠说一说。

曾国藩与左宗棠带着一应僚属,出县城三十里去迎接胡林翼。胡林翼已于一年前因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是一品顶戴的巡抚。

胡林翼被人扶出绿呢大轿,左宗棠一看胡林翼,当先打了个冷战。他也顾不上施礼,劈头便问道:“润芝,你的脸色如何这么白?莫非病又加重了?你要好好调理才是!我给你的药方子,用了没有?你不能大意呀!”

胡林翼苦笑了一下,刚要对着曾国藩施行大礼,曾国藩已跨前一步扶住他道:“润芝,这里风大,你就不要客套了。我与季高昨儿还说起你的病。润芝,最近好些了吧?我认识一个洋大夫,让他给你瞧瞧?”

胡林翼未及讲话,左宗棠却道:“润芝,你先上轿,有什么话回衙门再说。”

到了总督衙门,胡林翼稍稍歇息了一下,便开始用饭。饭后,曾、胡、左三人坐进签押房里,一边喝茶,一边商量事情。

胡林翼一坐下,便笑着对左宗棠说道:“季翁,您的开山第一仗,打得好啊!用六千人对抗三万人,一月光景一连收复三座城池,这就是四两拨千斤哪!试问天下统兵大员,哪个敢不对您竖大拇指!我胡润芝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从不敢这么用奇、用险!”

曾国藩忙道:“润芝,你快打住。季高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不经夸的!你再夸他几句,他非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他那根大尾巴当真翘起来,小小的东流如何装得下!季高,我说得不错吧?”

左宗棠笑着说道:“涤生,你先不要揶揄我。我来问你,你今天当着润芝的面说句真话,我左季高配不配称‘今亮’这两个字吧?”

曾国藩抚须说道:“季高,你又来了。你左季高的大才,不仅我知、润芝知,天下亦知啊!现在恐怕连上头都已经看出来了,自打你左季高募勇之后,这里的局面已是好多了!否则,朝廷不会在襄办之后又加了帮办。我大清国,像你左季高这样懂兵事的人,实在太少了!”

胡林翼这时说道:“涤生,我有时就想,如果朝廷早几年启用季翁,局面恐怕会更好些。”

曾国藩沉吟着说道:“这人哪,有的大器早成,有的呢,就是大器晚成。早成也好晚成也罢,只要能成就好啊!季高啊,依我看哪,你就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

左宗棠红着脸说道:“你们两个快不要讲了!再讲下去,左季高就得钻地缝了!我呀,没被官文个老犊子参死,已是万幸了,还哪有时间想什么早成、晚成啊!我们快说正事吧。润芝来一趟不容易,别把工夫都耽误在闲话上。”

胡林翼认真地说道:“季翁啊,我可要说您一句,您老现在是太常寺卿,是我大清国堂堂的三品京堂,您老这个急性子不改可不行啊!”

曾国藩接口道:“改山易,要让季高改了这个脾气,可就难了!好,我们现在就谈一谈收复安庆的事。来人,地图伺候!”

胡林翼在东流与曾国藩、左宗棠二人会商了三天,最后确定了收复安庆的用兵方案:调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统带的吉字营九千人去攻安庆,多隆阿部六千人围桐城,檄李续宜部屯青草塥为后援,胡林翼分兵四营两千配合曾国荃助攻安庆,左宗棠率楚军屯婺源,走德兴,堵截浙江境内太平军援安庆之师。

新机遇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年仅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染疾在热河行宫驾崩,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端华之弟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总摄朝政;年仅六岁的咸丰帝之子载淳继承大统,定国号“祺祥”,定明年为祺祥元年。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大清国各级衙门无不成礼持服。太平天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始在湖广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大举用兵,克城夺地,连连得手,把战火烧向高潮。

清廷紧急从黑龙江、吉林等地调集旗营奔赴各地应付局面。两江总督曾国藩和他的湘军也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偏偏这时,曾国藩军事上最得力的搭档和支持者胡林翼又在武昌病卒。

曾国藩真是雪上加霜,几欲不能支持,于是他就当前的局势函商左宗棠。

左宗棠回信认为,官军欲打开破困局面,非先扫除浙江境内的太平军不可。左宗棠进一步指出,欲进军浙江,必先派重兵屯驻广信,广信乃赣、皖进浙江的必经之地,得广信便可得浙江;浙境一日不靖,则江西一日不安,而大局亦终不能扭转。

曾国藩深服左宗棠所论,于是飞札婺源,命左宗棠率所部楚军急速赶往广信屯扎。曾国藩同时饬令在徽州驻防之臬司张运兰、驻广信之道员屈蟠、驻玉山之道员王德榜及参将顾云彩、驻防广丰之道员段起各军,一俟左宗棠到后,悉归节制。

左宗棠率军离开婺源的第二日,安庆被曾国荃的吉字营收复,湘军的局面顿时好转。

九月三十日,载淳生母慈禧太后联合在京师主政的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将顾命大臣载垣、肃顺、端华先行革职逮问治罪,旋处死,又将其他五位顾命大臣一一投进大狱,或革职,或遣戍;年号旋由祺祥改为同治,实行两宫同治,定明年为同治元年,并为此专下两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先罗列了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的一些不法之事,然后理直气壮地写道:“虽我朝向无皇太后垂帘之仪,朕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唯以国计民生为念,岂能拘守常例?此所谓事贵从权。”

第二道诏书比第一道更是简单扼要:“加恭亲王奕议政王封号赞襄政务。”

十月十八日,圣旨再次飞递进两江总督衙门。

旨曰:“两江总督曾国藩赏加钦差大臣衔,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及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曾国藩接旨在手,脑海反倒一片空白,他不知朝廷此时授予他这么重的权柄,是福还是祸。一督统辖四省,削藩以后还未有过,朝廷等于把东南半壁交给了汉人。

已到广信的左宗棠得到消息,马上致函相贺。当天晚上,左宗棠高兴地对杨昌浚说道:“朝廷放曾涤生节制四省,实乃英明之举也。知我者涤生,重我者,也是涤生!天降曾涤生于当世,是国家之幸,亦乃左季高之幸也!”

左宗棠所言不错,一篇奏请左宗棠援浙并节制浙省诸军的折子,正由两江总督衙门拜往京师。

曾国藩这篇折子的题目是“左宗棠定议援浙节制诸军折”。折子一共向朝廷汇报了四件事:一、左宗棠驻广信,离浙江最近;二、我与左宗棠通过信函交流得知,左宗棠把增援浙江当成自己的任务;三、闽浙总督庆端与浙江巡抚王有龄也请求过,想让左宗棠统军入浙;四、恳请皇上能破格,左宗棠入浙后,允许他自行奏报军情。

众所周知,清廷祖制,除都察御史外,京官非三品以上不能直接上折,外臣则只有总督、将军、都统、巡抚有单独奏事的资格。布政使虽是从二品、按察使虽是正三品、提督虽是武职一品,亦无此资格。曾国藩显然是想让朝廷把左宗棠当成一省巡抚看待。

曾国藩折子的原话是:“左宗棠现驻广信,距臣国藩安庆行营相隔千余里。若一入浙境,相去弥远,声息难通。遇有转奏请旨之件,诚恐耽延贻误。以后该处一切军情,应由左宗棠自行奏报,以昭迅速。是否妥当,伏候谕旨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