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左宗棠发迹史下
914500000010

第10章 (2)

第三章 (2)

该折主要从海防、地理优势等方面论证自造轮船的可行性,接着谈到福建设立船局的优势,然后又谈机器的来源,最后说道:“臣前在杭州时,曾觅匠仿造小轮船,形模粗具,试之西湖,驶行不速。以示洋将德克碑、税务司日意格,据云大致不差,唯轮机须从西洋购觅,乃臻捷便……日意格闻臣由粤凯旋,拟来福建面订一切。臣原拟俟其来福建商妥后,再具折详陈请旨,因日意格尚未前来,适奉购、雇轮船寄谕,应先将拟造轮船缘由,据实驰陈。”

此折拜后,左宗棠又接到谕旨,谕旨就英国公使馆参赞官威妥玛受公使阿礼国指使,向总理衙门呈递《新议略论》,旨在阻挠中国造轮船,再次提出雇船胜于造船,并说,英国已与各国达成共见,各国均可为中国提供欲雇之轮船。

左宗棠把《新议略论》反复看了两遍,于是给朝廷上了《复陈筹议洋务事宜》一折,对威妥玛所论逐条给予驳复,并说了许多英国人的坏话。左宗棠对英国人讨厌至极,福建浙要办的任何洋务,他只让法人参与,而不准英国人染指,更不让英人得些许之利。英国人始终恨左宗棠,左宗棠到死亦恨英国人。

一个月后,圣谕到达,肯定并允准了左宗棠在马尾试造轮船之举。

朝廷允准了左宗棠试造轮船之举,但对左宗棠第二个折子的观点,却持有不同意见。折子被留中不发实等于驳复。

但无论朝廷持何种观点,其他督抚如何办理,左宗棠自己已打定主意,他在福建省所办涉洋之事,就是不准英人染指分毫,当然,借款除外。接旨之后,左宗棠自是满心欢喜,感觉前路一片光明。

随着机器的陆续购进,左宗棠开始委员赴各省招募中国工匠和船政学堂的首期生员,又让胡雪岩在福州办理选募做工人员。

日意格由法国回到福州后,马上便被左宗棠札委为即将设立的船政局正监督,总揽船政局除经费以外的所有事务,权柄颇重。

日意格奉到札委,登时喜得一蹦多高,他一面催促胡雪岩加速选募工人,一面急函在法国尚未动身的德克碑,着其从速统带已聘之法国匠师登船返福建,不准延误半刻,唯恐夜长梦多。真正应了古人的那句老话: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日意格不想耽搁过久,其实是怕别国人插手进来分利分肥,他自然要比左宗棠、徐宗幹、胡雪岩等一班中国在事官员都急。

德克碑倒也真是听话,他接到日意格信时原本正在乡下度假,他准备假期过后再从容返福建,如今一见日意格发了急,他也就马上结束假期。当日返回巴黎,并快速召集所有已雇之匠师到巴黎会合,又赶到外务部去请旨,商议动身一事。

三天后,趾高气扬的德克碑带着所有人众,包轮船离开巴黎,向大清国行来。德克碑如此匆忙返福建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日意格在信中已答应,在左宗棠面前保举他为船政局副监督。这个发财的好机会,德克碑是抵死不肯错过的。

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忙碌,福建福州船政局终于在德克碑一行人众赶到的第二天,正式挂匾成立。匾额由大学士曾国藩题写。

创办该局首期费用为四十七万两,除胡雪岩原向英国东亚银借款三十万两白银外,左宗棠又派员自筹了十七万两而成。该局日常所需银款,自设立之日始,奉旨每月由福建海关拨银五万两使用。该局札委日意格与德克碑分任正、副监督,工头亦由法国人担任。

该局最先只有二十几名法国匠师、五十余名中国匠师,招募本地的做工人员一千七百名,后随着规模不断加大,法国匠师陆陆续续增至一百余名,做工人员也达到两千三百名。

该局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是当时的大清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制造汽轮船的大型制造工业。

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招收十六岁以下的学生,分前学堂(造船班)、后学堂(驾驭班),体制悉按法国海军院校成规。因福州船政局设在马尾,故又称马尾船政局。

调任陕甘总督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初,陕甘一带地方,因连年歉收,加之官府盘剥过甚,爆发了规模更加浩大的回民起义,其声势只在太平天国之上,不在其下。义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几十万之众,并很快将陕甘一带大部分州、县占据。陕甘总督杨岳斌会同署陕西巡抚刘蓉,一面征调大量官兵征剿,一面紧急向朝廷告急。

恭亲王接报,飞速跑进宫去,面见两宫太后请示办法。慈禧太后未及读完杨岳斌与刘蓉联衔发过来的折子,已是吓得腿软心慌,脸色也很快由红润化作一张白纸。慈禧太后颤抖着双手喃喃自语道:“这日子是不能过了!”

恭亲王这时说道:“禀太后,目前陕甘一带作战官军只有一万余人,杨岳斌又突发急病,无法理事。刘蓉刚到西安,便被回匪打得晕头转向,一再后退。太后,臣反复思虑,不向陕甘增兵是不行了。杨岳斌也不争气,他早不病,晚不病,偏偏选在这个时候病!”

慈禧太后接口道:“他哪是在选时候病,他这是被吓的!看样子,陕甘非派个得力的人去不可呀。恭亲王啊,你是怎么个主意呀?你也说说,不能我们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恭亲王想了想答道:“回太后的话,臣以为太后说的是,陕甘是该派个得力的人过去。臣收到折子以后,先和文祥、宝鋆计议了一下。臣以为,就眼下来看,只能从以下五个人中挑一个过去。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官文,一个是左宗棠,还有一个是曾国荃。

“曾国藩现在剿捻前线,李鸿章现在总督两江,又为曾国藩置办后路粮饷,何况曾国藩此次作战,主要靠的也是李鸿章的淮军,这两个人肯定不能动。官文、左宗棠、曾国荃三个人比较,官文去再合适不过。他是文华殿大学士,又封了伯爵。他在湖广任上时,通过法国人日意格练成的洋枪队先锋营,恰巧现在还没遣散,正好随他出征。他又是正白旗蒙古都统。官文会打仗,有威望,他去陕甘,能让朝廷放心。请太后明察。”

慈禧太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听说官文从打回京,就一直闹病来着?我记得不错的话,他好像有七十了吧?”

恭亲王答:“回太后话,太后真是好记性。官文今年已满六十九岁,还有几个月就七十了。但据臣所知,他闹的都是些小毛病,无大碍,请太后明察。”

慈禧太后就转头问了慈安太后一句:“姐姐以为怎么样呢?”

慈安太后忙答道:“妹妹看着办吧,我哪懂这些呀。”

慈禧太后就一锤子定音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吧,你现在就把官文传进来吧,我们还有几句话要向他交代。陕甘这次闹得这么大,兵派少了怕是不行。”

恭亲王高兴地答应一声,不久,他便领着官文再次走进宫来。

礼毕,慈禧太后徐徐道:“官文哪,陕甘的事情你知道了吧?你是怎么想的呀?”

官文忙跪倒答道:“回太后话,陕甘的事,王爷已同奴才讲过了。奴才一定不负太后和皇上所望,力争早日将贼匪荡平!”

慈禧太后笑着说道:“官文哪,你能这么想,我们和皇上就都放心了,官文哪,你起来回话吧。”

官文忙叩了一下头,答:“奴才谢过太后。”

官文话毕,双手撑着身子便往起爬,也许是他用力过猛甚或使力不均,他往前一抢,不仅没有爬起身来,反倒身子一歪,再次倒在地上。

慈禧太后眼望着官文跌倒在地,忙叫道:“官文,你这是咋了?碍不碍事啊?”官文倒在地上,把双眼死死闭住,一声不吭,装成晕过去的样子。慈禧太后忙传人进来把他扶出宫去,着他回府歇着。官文却把头垂成个死了秧的葫芦,牙关紧咬,只用鼻子出气,仿佛死了一般,身子跟面条一样。

望着官文的背影,慈禧太后惊道:“怎么好好的,他就跌这么一跤啊!恭亲王啊,官文成了这样,这陕甘他还怎么去呀?干脆,放左宗棠过去吧。左宗棠会用兵,他到陕甘准行。”

恭亲王忙道:“回太后话,太后说的是,左宗棠的确很会用兵。只可惜,他现在正在福州筹办船政局的事,离不开呀。依臣大胆想来,不如放曾国荃到陕甘去。”

慈禧太后想了想道:“放曾国荃去陕甘我们不放心,许多王爷大臣们也不会放心。曾国荃爱闹意气,用兵也不如左宗棠老练。何况,他的吉字营已裁遣干净,他一个人到陕甘去,谁会听他的呀?恭亲王啊,你着军机处拟旨,准杨岳斌开缺回籍养病,左宗棠转补陕甘总督。左宗棠所遗福建浙总督一缺,放马新贻补授。着英桂署理福建巡抚,放徐宗幹转补浙江巡抚。行,就这样,拟旨去吧。”

左宗棠接到转补陕甘总督的圣谕后,脑海顿觉一片空白,口里不由自主道出一句“船政局完了”的话。

他当夜把徐宗幹、胡雪岩等人召集到总督衙门,忧心忡忡地说:“朝廷既不同意设立造船局,当初驳复也就是了。如今船局刚刚起步,与法国人的合约也都签得妥妥当当,却在这个时候放本部堂到陕甘去!放本部堂到陕甘去也无不可,但他不该放马榖山来做福建浙总督!马榖山对设船局一事,口上喊着全力筹办,心里却是一万个不同意。他来福州,用不上一年,这船局就得解散。这都是谁给上头出的好主意呀?为了设立这个船局,本部堂连养廉银子都拿出去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左宗棠急得两眼冒火,捶胸顿足,却又无计可施。

胡雪岩这时小声道:“日意格与德克碑若听说此事,真不知要气成啥样呢!这两个大鼻子,为了能有今天的局面,已是忙了几年。”

徐宗幹瞪了胡雪岩一眼道:“法国人才不管谁来做福建浙总督呢,他们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罢了。洋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中有几个是肯真正为我大清办事的呢?没有,没有啊!”

胡雪岩脸一红,道:“司里说的又何曾不是这话呢。这两个大鼻子在杭州的时候就试制汽轮船,那么卖力,还不是想得些银子!哪知马中丞到任不及半年,就把试制轮船的银子给掐了!这两个王八蛋急的,是哭着大鼻子直追进漳州找爵帅要讨说法。那个可怜样,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