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左宗棠发迹史下
914500000044

第44章 (8)

第九章 (8)

……1983年8月,一位名叫王震的身经百战的将军,回想起自己在新疆工作时的经历,叹道:“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的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咸丰皇帝(1831—1861)——爱新觉罗?奕,道光帝第四子。1850年(道光三十年)3月即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转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不久建立太平天国。4月,任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至湖南防堵,旋命入广西接办军务。1852年,太平军挺进湖南、湖北。次年,太平军攻克湖北武昌、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苏江宁(今南京)和扬州等地,并改江宁为天京,定为国都。他命向荣、琦善为钦差大臣,在江宁城外孝陵卫与扬州城外分别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围困江宁和扬州;令曾国藩等官绅办团练。1856年,江北、江南大营初次破灭后,复命德兴阿、和春为钦差大臣,重建江北、江南大营。

1860年8月,以大营再次被破,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对太平天国作战。1856年10月起,英、法侵略军发动第再次鸦片战争。次年12月,攻陷广州。1858年,大沽炮台失陷,他派桂良、花沙纳赴天津,同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又至上海与英、法、美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69年,大沽炮台守军击败英、法侵略军的进犯,战争复起。次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进攻北京,他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命恭亲王奕议和,又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在与沙俄订立的《北京条约》中,承认1858年5月沙俄强迫奕山在黑龙江瑷珲(今爱辉)签订的《瑷珲条约》。1861年8月,病死于热河行宫。庙号文宗。

同治皇帝(1856—1875)——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代皇帝,咸丰帝与慈禧太后子。即位时年仅六岁,由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由慈禧太后掌权。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无所作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病死。庙号穆宗。

光绪皇帝(1871—1908)——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代皇帝,醇亲王奕譞子。同治帝死时无子,由慈禧太后做主,将他过继给咸丰帝入继大统。即位时年仅五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出训政,他被幽禁于瀛台。光绪三十四年先慈禧太后一日病死瀛台。庙号德宗。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咸丰二年选入宫中,封兰贵人。咸丰五年得怀龙珠,次年即得一子名载淳,得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四年后,咸丰病死于热河行宫,六岁的载淳即皇帝位,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在热河行宫居丧期间,慈禧因住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故又被称作西太后。是年,她联合恭亲王奕发动宫廷政变,将把持朝政的肃顺等赞襄八大臣逮问,遂改年号为同治,她自此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并渐独掌实权。同治帝死,她又策定奕譞五岁子载湉入继大统,改年号为光绪,她继续听政。光绪十五年,她撤帘归政,实际还掌着实权。光绪二十四年,她再次发动宫廷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由她执掌朝政。她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奕(1832—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封恭亲王,咸丰三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五年被罢职,咸丰七年复授都统,咸丰九年授内大臣。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衙门并受命主持工作。咸丰帝死,受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成为清廷中支持洋务的首脑人物。同治四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期间被罢去一切职务。光绪二十年被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旋又命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并任军机大臣。

奕譞(1840—1891)——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元年封醇郡王,咸丰九年受命在内廷行走。咸丰帝死,因参与“祺祥政变”,得慈禧太后信任。同治十一年进封醇亲王。同治帝死,由慈禧太后做主,由其子载湉入继帝位(即光绪帝)。光绪十一年,受命主持总理海军衙门事务。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道光进士,翰林院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刑、工等部侍郎。咸丰二年丁母忧回籍,奉命帮办团练,后练成湘军。咸丰十年,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同治元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同治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十一年三月,薨于南京两江总督任所,谥号文正。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清重臣。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入曾国藩幕,襄办军务。1861年奉曾国藩命编练淮军,悉法湘军。次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不久接替薛焕兼署通商大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江宁收复后,封为一等肃毅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专办剿捻事务。先后在弥河和徒骇河镇压了东、西捻军。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文华殿大学士,仍留总督任。

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胞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身。咸丰六年随曾国藩作战,自带一军称吉字营。积功累官知府、道员、按察使。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迁江苏布政使。同治二年,擢浙江巡抚。同治三年,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旋以病开缺回籍。光绪七年,升陕甘总督,次年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署礼部尚书,调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李瀚章(1819—1888)——安徽合肥人,字筱荃,李鸿章之兄,两榜出身。历任湖南永定、益阳、善化知县,入曾国藩幕。累官江西吉南赣宁道、广东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簏书院,与曾国藩、左宗棠、刘蓉相交往。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期未满便丁父母忧回籍。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国藩注重湘军水师,实由郭发其端。咸丰七年授编修,次年入直上书房。同治元年授苏松粮储道,迁两淮盐运使,次年升广东巡抚。因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被黜。光绪元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光绪二年,被派赴英国对马嘉理案表示“惋惜”,并首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兼驻法公使,不久被撤任回国,再未出。

张亮基(1807或1809—1871)——江苏铜山(今徐州)人,字采臣,号石卿,道光举人。曾为内阁中书、侍读。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复调署永昌,升云南按察使。1850年,迁布政使,擢云南巡抚。次年1月,兼署云贵总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调湖南巡抚,次年署湖广总督,复调任山东巡抚。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人,原名俊,字秉章,后改字吁门,号儒斋。以字行。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期满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擢侍讲学士,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太平军北上入湖南,围长沙八十余日不克,他以守长沙有功,从此为清廷所倚重。后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延湘阴举人左宗棠为幕僚,练勇抗击太平军。1854年以后,出兵击败湘南天地会起义军,协助镇压贵州苗民和号军起义。1860年入川,次年任四川总督,与李短鞑、蓝大顺、郭刀刀的川滇农民军作战。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川滇农民军被击败,余部走陕西。1863年,击败石达开于大渡河边,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1865年,派周达武击灭西北太平军余部梁成富军于甘肃阶州(今武都)。后病死于四川。

杨昌浚(约1814—1897)——字石泉,号镜涵,湖南湘乡人。1852年(咸丰二年)以附生随罗泽南练乡勇,旋随湘军对抗太平军,转战两湖、江西。1860年攻陷江西德兴、婺源,擢知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初,随左宗棠入浙镇压太平军。1964年占杭州,累迁至浙江布政使。1869年署浙江巡抚。1871年赴宁波筹办海防。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任甘肃布政使。1883年授漕运总督。中法战争起,受命帮办福建军务,授福建浙总督。次年兼署福建巡抚,于台湾防务多有建议。1888年调补陕甘总督。1895年被革职留任,旋开缺回籍。

刘典(约1815—1878)——湖南宁乡人,字克庵。以诸生随左宗棠入浙,累官直隶州知州、知府,擢浙江按察使。后随左宗棠入陕,初授甘肃按察使,旋赐三品京卿帮办军务,署陕西巡抚,后病死兰州。

江忠源(1812—1854)——湖南新宁人,字常孺,号岷樵,武举出身。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率新宁练勇镇压当地雷再浩起义,授知县。后赴浙江秀水(今嘉兴)、丽水任职。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夏,至广西从赛尚阿,寻在桂平、永安(今蒙山)等地围攻太平军,擢同知。次年春,以病回籍。5月,往援桂林,围解,升知府。追击太平军至湖南道州(今道县)、桂阳州(今桂阳)、郴州(今郴县)、长沙,复留守湖南。1853年春,擢道员,升湖北按察使,寻帮办江南军务。6月,行至江西九江遇阻,转赴南昌协助守城。9月,解围。旋至湖北田家镇,兵败突围出,授安徽巡抚。12月,抵庐州(今合肥)防守。1854年1月,庐州为太平军攻克,他受伤投水身亡。

马新贻(1821—1870)——山东菏泽人,字榖山,道光进士。分发安徽出任建平、合肥知县。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随袁甲三、翁同书镇压太平军,累迁安徽按察使。1863年(同治二年)任安徽布政使,次年任浙江巡抚。在任期间,修筑海塘,奏减杭、嘉、湖、金、衢、严、处七府浮收钱漕,复兴各府书院等。1868年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奏撤临淮关蒋坝分关。1870年8月,赴署西偏箭道阅射,事毕由箭道回署时,被张汶祥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