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适人生智慧书
944600000002

第2章 1做不完的学子归乡梦

第一章 胡适的激扬人生

1做不完的学子归乡梦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和他的同伴们高挥反封建的大旗搅动了中国沉寂了几千年的天空,一时间这片古老土地的上空风起云涌,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开启。从山乡少年到文化巨人,我们且看胡适是如何从古老徽州一路走向了世界,改变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清朝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一家自家合伙经营的“瑞兴泰”茶叶店里。这一年他的母亲冯顺弟刚刚十八岁,第一次享受到做母亲的乐趣。他的父亲胡传已经四十八岁了,有三男三女,胡适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为他最小的儿子起名为嗣穈,行名洪骍。

1892年对胡传来说是一个幸运的年份,这一年他不仅再一次做了父亲,还被任命为凇沪厘卡总巡,来上海做官。胡适三个月大时,胡传奉旨调往台湾。一年后,他派人来接母子俩去台湾团聚。

年轻的冯顺弟迎来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胡传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教顺弟母子认字,顺弟认得了近千字,小小的胡适也认了七百多字。胡适在回忆录中称父亲亲手书写的用来认字的方块红笺“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纪念”。快乐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两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母子俩被送回上海。

冯顺弟带着幼小的胡适回到家乡绩溪上庄,把胡适送进家塾读书。她天天盼胡传回来,等来的却是胡传离世的噩耗。这年八月,胡传病逝于厦门,享年五十五岁。

胡传在世时,曾嘱咐冯顺弟“儿天资聪明,应令他读书”。冯顺弟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花费大力气让胡适念书。胡适读了九年私塾。在这九年里,冯顺弟为他交给先生的学费是别的学生的几倍,先生自然教得尽心。老师教得认真,胡适又勤奋上进,他十一岁就能自己看古文,十二岁时学问就赶上了老师。老师怕耽误了他,坚决请辞。

冯顺弟不知道去哪里还能找到过更好的老师,无奈之下,只好让他去做学徒。胡适对这种工作不感兴趣,没过多久他就写信给在上海的二哥,要求继续念书。

1904年2月,胡适随三哥去了上海。离家求学,不知何日能归。临行前,母亲按照家乡的风俗,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女孩是旌德县江村的江冬秀。

在上海,胡适进了父亲的朋友张焕纶创办的梅溪学堂,很得老师器重,不久就从第五班升到了第一班。一年后,胡适考入上海有名的私立学校澄衷学堂。在这所学校,他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择一“适”字做字号,顺着兄长们“绍之”、“振之”的表字,改名为“适之”。

第二年暑假,胡适考入了中国公学。中国公学学风开放进步,老师、学生多为革命党人。受到同学们影响,在这里他加入“竞业学会”,并在学会的白话报刊《竞业旬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1907年,胡适得了脚气病,遂请假,到自家开在上海的“瑞兴泰”茶叶店疗养两个月。这期间他读了很多古诗,开始尝试诗歌创作。

1908年9月,中国公学学生会与校董会发生纠纷,引发学潮,一百六七十名学生退学抗议。退学的学生们自己集资办学,胡适积极响应,转入新公学学习,同时兼任英文教员。新公学坚持了一年多,最后因经费不足并回中国公学解散。部分新公学同学不愿回原学校,即退学,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之后,胡适在王云五的介绍下去华童公学教授国文,借此维持生活。新公学的失败使胡适心灰意冷,此时他又与一班喜好玩乐的朋友相交,于是堕落了,整日饮酒玩乐。一次酒后,他打伤巡捕被抓进巡捕房关了一夜。这次教训让胡适梦醒,从此洗心革面,发奋读书,于1910年7月份考取了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一个月后,二十岁的胡适登上了去美国的海船。

同年9月,胡适进入绮色佳康乃尔大学读书,此时,他选择的科目是农科。在学习农学的过程中,胡适深感农学于自己性情不相近,在1912年9月转入文学院,主修哲学。

在校期间,胡适学习了演讲艺术,为其后从事社会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美国女子韦莲司,情投意合,初尝了甜蜜的爱情滋味。

1915年9月,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结识了对他影响巨大的导师杜威。

两年后,二十七岁的胡适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于夏天启程归国。胡适归国后即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还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年12月,他回到家乡绩溪,与等待了十年的未婚妻江冬秀成婚。

胡适归来,母亲冯顺弟大为快慰,然而多年大家庭的生活使她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儿回来的第二年年底,她就因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