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4 人人皆可为我师
三岁半的小孩子要替哲学博士改文章了!——1922年9月,陶行知致胡适
自古能成就大学问者,必然虚心向学,不耻下问。他们时时会在生活中汲取知识,就如同海绵吸水,不问源头,只要有用,就收为己用。
胡适作为国学大师,醉心于学问的钻研,真正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就连呀呀学语的儿子也能给他带来学问方面的启示。
1922年,祖望刚刚三岁多。一天早上,胡适一边洗面一边教祖望唱儿歌:“风来咯,雨来咯,老和尚背了鼓来咯。”
祖望很聪明,一唱就学会了。到唱第二遍时,他甚至自作主张做了小小的改动,他把末句改为“老和尚背子一个鼓来咯”。带祖望的仆妇是京西海甸人,说话带口音,读语尾“着”,声音如“子”。祖望平日都和王妈学说话,此刻学了儿歌不自觉地就把“着”字都改为“子”字了。
胡适后来专门对陶行知说:平民文学的修正,原来是这样来的!
陶行知听了哈哈大笑:“三岁半的小孩子要替哲学博士改文章了!”
胡适用自身行动证明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谦卑的心态,才能学习到更多东西,取得更大的成功。
季米特洛夫曾说过,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谦逊是自古以来所有成功者的秘诀,它不关乎财富、资本、基础,仅仅由你的心态决定,无论谁都能做到。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他能以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傲视天下,与谦虚的品格密不可分。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有一天,他坐车赶路,发现前面路上有三个小孩 用沙土堆了一座“城”正玩得高兴。
车被“城”挡住了去路,只得停了下来。可是孩子们却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仍然兴致勃勃 地玩着。孔子下车来,微笑着问道:“你们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的道理呢?”其中一个 名叫项橐的孩子,摆出一副大人的样子反问道:“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哪听说 过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十分吃惊,他没想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竟如此能言善辩 。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定考考他,就一口气提出了四十多个问题。项橐对答 如流。孔子被深深折服了,连连称赞。
项橐并不知道面前这个人就是人们所敬重的孔子,于是反问孔子几个问题,虽然充满了稚气 ,但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于是,孔子对他更加赞赏。
孔子又对项橐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局吧!”谁知项橐断然拒绝了。孔子问他原因, 他一本正经地说道:“赌博原本是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
孔子听了这番话,由赞赏变成敬佩,于是拜项橐为师。七岁的项橐从此名声远播,而孔子以圣人之尊,不耻以项橐为师,也为天下人所称赞。
以他人为师,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关键是将身边的人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并时刻提醒自己,他们的有些优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优点值得学习。如果能够事先了解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并在他人身上去寻找、发现,取长补短,就能不断进步,逐步完善人生。
骄傲是前进中的绊脚石,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于是我们会自以为是,止步不前。胡适用实际行动证明,骄傲使人半盲目,而谦虚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一个人得到最大的帮助与知识,使他的内心更为充盈。无论是胡适还是孔子,如果没有谦虚向学的态度,他们都不会站在各自时代的巅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