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千年修仙记
94500000012

第12章

且说杨玉环离开寿王先到太真观做了一个女道士,道号太真。杨玉环明知这是唐玄宗的权宜之计,可又害怕日子久了会夜长梦多,于是在一次与玄宗同寝时,她对玄宗娇声说道:“陛下一定要把臣妾呼为太真,一辈子禁闭在太真宫吗?”

唐玄宗抚摸着杨玉环说道:“不,不,你只是暂避太真宫,区区小事何必如此认真!”

杨玉环哭说道:“对陛下来说是小事,对臣妾来说却是终身大事。妾自身蒙圣上垂爱,深感于怀,若不能常侍陛下于左右,今生今世则无颜活在人世!”眼泪湿润了唐玄宗的胸脯。

唐玄宗顿起怜爱之情,将杨玉环紧紧地抱在怀里,口唤“娘子”。

寿王见王妃被父皇抢去,无可奈何,半个不字也不敢说,只好忍气吞声。唐玄宗为了补偿,便聘韦诏训的女儿为寿王妃。

开元29年正月,唐玄宗下诏改年号天宝,杨玉环走出了太真宫,与玄宗一起迎接普天同庆的天宝元年。

自此唐玄宗整日与杨玉环在一起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每晚必与杨玉环同榻寻欢,至午夜不肯作罢,次日日上三竿方起,就连早朝惯例也被取消了。这正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所说的: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杨玉环姿容出众,不仅体态丰腴,肌肤细腻,面似桃花,单纯快乐,而且通音律,善歌舞。唐玄宗也自幼喜爱音乐,会作曲,能舞蹈,共同的爱好,更使玄宗如痴如狂地迷恋着杨玉环。玄宗曾创作《霓裳羽衣曲》,杨玉环只是稍加浏览,就将其编成了舞蹈。杨玉环依韵而舞,歌声婉若凤鸣莺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现出一种缥缈神奇的意境,令玄宗兴奋不已,亲自为其伴奏。

天宝元年(742年),玉真公主去青城山修炼,与她同去的还有一个道士,元丹丘。元丹丘于开元29年年末奉诏入京,因受到玉真公主赏识而被封为道门威仪史。

元丹丘十五岁即出家当道士,而李白十五岁即开始游仙访道。李白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元丹丘,常到元丹丘修炼的茅舍里做客,两人成了好朋友。

一日元丹丘问玉真公主:“公主可还记得有个诗人李白?”

玉真公主说道:“李白?我只在长安见过他一面,不过已经十多年了,或许他早已把我忘记了。”

元丹丘说道:“不,他没有忘记公主。你看,这是他为你写的诗。”

元丹丘将诗呈上,玉真公主接过一看,见上面写道: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看后问道:“他现在何处?”

元丹丘回道:“眼下尚不知他在何处,不过他有时去青城山、峨眉山等地隐居修炼。我们是好朋友,我去寻他如何?”

玉真公主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在青城山有一处别馆,我正要去青城山修炼。”

元丹丘说道:“如此更好,我陪公主去青城山,说不定在那儿能碰到他。”

玉真公主和元丹丘来到青城山后,元丹丘打听到李白现在峨眉山,便急忙到峨眉山找到李白,并高兴地告诉他:“玉真公主现在青城山。”李白问道:“当真?”

元丹丘道:“玉真公主很惦念你。走,我领你去见她。”

元丹丘忙带李白回到青城山。玉真公主一见到李白,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地说道:“好你个李白!长安一见,居然十几年无影无踪。你今个儿从哪儿冒出来的?”

李白忙道:“这些年我一直未去长安,让公主惦念了,李白惭愧。”

玉真公主又问道:“怎么,不去求官了,潜心修道了?”

李白感慨道:“壮志未酬心怎死!怎奈张垍在朝,与李白不利。”

玉真公主笑道:“张说早在你离开长安不久便不在人世了,张垍你也不用怕他,不还有我么?”

李白闻听喜不自胜:“有公主鼎力相助,李白便谁也不怕了!”

玉真公主认真地说道:“这次我回京城,便去向皇上举荐你。”

李白道:“多谢公主,李白定然不辜负公主。”

天宝元年秋,玉真公主回到长安后便去找唐玄宗举荐李白。玉真公主夸奖完李白,玄宗说道:“贺知章举荐过他,常常称赞他。”

玉真公主又把李白的一些诗作拿给唐玄宗看,玄宗看完说道:“谪仙人果然不同寻常。”当即命人写诏召见。

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诏书,又惊又喜,仰天大笑道:“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急忙回到南陵家中与家人报喜,叫人准备酒菜以庆祝。席间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踌躇满志地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跨越两千余里赶到了长安。

李白这次到长安,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接见。玄宗一见到李白便走下车辇,大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李白的手,然后拉着李白的手坐到七宝床上,亲手为他调制汤羹,并高兴地说道:“爱卿只是一介百姓,名声却能被朕得知。若非爱卿有真才实学,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名声?以前世人只知汉武帝有司马相如,从此以后,也知朕有李太白。”

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待诏,让他随时待诏,以便佐佑王化,润色鸿业。其实这只是一个小官,甚至连具体的品级都没有,只是在翰林院里,随时准备为皇帝下诏起草文书,为皇帝宴游做助兴诗文,这个官职与翰林学士有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唐玄宗没有忘记张垍对李白的评价,虽然贺知章常常在玄宗面前提起他,推荐他,而玄宗始终没有起用他。但眼下最为宠爱的皇妹也举荐他,玄宗不得不召见他。为了给足皇妹面子,他在召见李白时大做表面文章,但在动真格的时候还是留了一手,不让李白任实职。

尽管如此,能直接进入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对李白来说仍是不同寻常。李白在任翰林待诏一职时,创作了不少作品来记录这段生活,如:

《金门答苏秀才》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游宿温泉宫作》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诗中洋溢着他入朝的骄傲,他热情地赞美朝廷,称赞皇帝身边有很多卓越的人才,当然他自己也是这诸多贤才中的一位。在他的诗中,皇帝游温泉宫具有政治祥瑞的特征,唐玄宗是一个圣君,如同太阳一样伟大,可以给唐王朝带来美好的气象。玄宗看了高兴,赐给李白宫中锦袍一件。

可过了些时日,李白不再那么得意了。在翰林院里,他期待着唐玄宗的召见,希望能在唐玄宗面前阐述治国之策。可玄宗并不经常召见他,有时召见他,也不过是给皇帝和杨玉环当侍从,陪他们游玩,或者为皇帝助兴写几首新歌词,玄宗甚至连诏书都不让他写。李白没想到玄宗所谓的“佐佑”和“润色”,并不是他所理解的“王化“与“鸿业”,他只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

李白嗜酒如命的毛病也没有改。一次,唐玄宗准备出游,宣召李白写出师诏,此时李白正与几个好友一起饮酒。这是玄宗第一次让李白写诏书,李白慌忙应召,但他有些得意忘形。当时他已喝得有些醉意,正准备起笔写诏文,抬眼看到身旁不男不女的高力士,一脸奴才相,便想捉弄捉弄他。

李白启奏道:“臣此装束,很受约束,有碍臣尽其所能。”

唐玄宗说道:“你随意些无妨。”

李白便摘掉帽子,脱下官袍,拿笔抬脚就要上御榻,此时他装着才发现靴子还没有脱,便顺势抬脚,对旁边的高力士说:“劳驾,请帮忙把靴子脱下来!”

高力士一愣,心里有些恼怒,可他在皇上面前不敢发作。他本想玄宗能出面制止,可玄宗没吱声,他无奈地双腿屈下,帮李白脱下了靴子。

李白心里特别高兴,不到一个时辰,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千余言,得到玄宗的称赞。可他却因此得罪了高力士,也为张垍留下了口实。

李白写完诏书,玄宗让他退下。李白离开大殿时,玄宗指着李白对高力士笑说道:“天生一副贱骨头。”

张垍事后对唐玄宗说道:“皇上对他稍有重用,他便不知天高地厚了,看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德行!如若皇上真的给他委以重任,他得上天。”

唐玄宗笑道:“李白本性放荡不羁,未必有何恶意。”

唐玄宗这次让他拟诏,本来是李白的一次机遇,有可能以后会逐步重用他。但李白这么一闹腾,这第一次拟诏,也成了最后一次。

一日唐玄宗和杨玉环来到沉香亭畔赏牡丹。美人在侧,名花在前,玄宗很高兴,挑选了以著名乐师李龟年为首的16名乐工,各执乐器奏乐助兴。

玄宗听了说道:“李白已至京师,怎能还听旧乐词?快唤他进宫,写新词、谱新曲、唱新歌!”

李龟年带人到翰林院来找李白,可李白一大早却出去喝酒了。他又赶忙到长安酒肆中找,刚到酒肆楼下,就听李白在酒楼上狂歌: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李龟年赶紧上前宣诏:“奉旨立宣李侍诏至沉香亭见驾!”

谁知李白已经喝醉,醉中吟道“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呼呼睡去。

“唉,真是个诗痴!”李龟年叹道。

李龟年只好让人将李白抬进宫去。走在路上,刚好赶上一阵细雨,李白正张着大醉酣睡。雨点洒进了李白的嘴里,睡梦中他以为是酒,他用手抹一抹嘴,嘟囔道:“这是啥酒?没味!换酒,换酒!”

李白如此见驾,按照朝廷例律,便是“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