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丘处机夜间正在蟠溪的一座庙内打坐,赵碧等一伙强盗在月夜看不清楚,以为神庙内又多了一尊神像,正要拿肉去敬他,丘处机这时说道:“贫道不吃无名之食。”众人见这尊神竟能说话,吓得慌忙跪地就拜。丘处机又说道:“贫道云游至此,在此修炼打坐,不要拜了。”
有人问道:“你到底是人还是神?”
丘处机下坐说道:“贫道是人。”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道人,有人说道:“既是人,与我们一同到外面吃点熟的去吧。”
丘处机又说道:“贫道不吃无名之食。”
赵碧问道:“你是何方道人,因何来此。”
丘处机说道:“贫道云游四方,四海为家。”
赵碧说道:“不如我们弟兄为你凑些银子,你就在这山神庙里作个主持,安心静养如何。”
赵碧怕这人知道了他们做的坏事到官府去告发他们,不过想给他一点银子封一封他的嘴,或许这人能跟他们入伙也未可知。
丘处机却说道:“贫道不妄取人财。”
赵壁又道:“我们甘愿帮你凑银子,非你索要,怎能说是妄取?”
丘处机说道:“凡无功而得人财者,是谓无因。无因者无故也,无故而取人钱财,吃人饮食,这不是妄取么?”
赵碧不以为然地说道:“妄取又能如何?依得王法打死人,依得佛法活不成。”
丘处机说道:“人生往来都有帐算。今生妄取别人,来生都会加倍偿还,或为人当牛做马,或遭人打劫暗算。”
众人听他如此说,不禁毛发悚然。但听有一人说道:“要依你说,我们打劫的那些人前生都欠我们的?或我们来生要给他们当牛做马,或也要遭他们打劫暗算?”
丘处机说道:“人生自有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时有一人说道:“别听这道人在这儿胡说,把他弄死,日后免生祸端。”
众人都说:“对啊,把他弄死。”说着七手八脚地拥上前来,把丘处机按倒在地。
有人说道:“拿刀来把他捅了。”
赵碧一直站着未动,他突然大声说道:“神庙之内且勿造次。”
一人应道:“对,拖出去宰了他。”
赵碧又喊道:“弟兄们,放开他。”众人听他一喊都放了手。赵碧又说道:“这道人说的不差,咱们各自回去散了吧。”
有人说道:“赵大哥,咱们不干了?”
赵碧说道:“咱们趁此机会,改邪归正,回去各自做点小生意,或置办点田产,干点正经儿行当,岂不强似强盗?!今后咱们还是朋友,相互有个照应,岂不更好?”
众人都道:“大哥说的有理,我们听大哥的。”
赵碧对丘处机说道:“多谢道长点化我们。刚才弟兄们对道长无礼,请道长多多担待。”
丘处机笑道:“各位能就此走上正路,贫道甚感欣慰。”
众人辞别丘处机,将刀抛入乱草之中,各自散去。丘处机仍在庙内打坐。
后来丘处机看到磻溪的香岩风景很好,这儿有竹林之秀,相近有清风台、天真洞,便在此处开掘一洞穴作为居所,名为长春洞。丘处机在此洞内清修,日夜打坐,他烟火俱无,箪(dan)瓢不置,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便出去讨口饭吃,冬天常常饥寒交迫。他在磻溪清修六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他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件破蓑衣,人称“蓑衣先生”。
丘处机为了战胜睡魔,他夜里困了便沿着山坡上上下下地搬运石块,每夜搬运十七八遭,时间久了,石块变成了石锤。但夜里在山上摆弄石块可不是好玩的,丘处机曾三次受重伤,两次险些伤命,有一次三根肋骨骨折。白天他用系草鞋的办法战胜困魔,一双草鞋系了解,解了系。
丘处机在磻溪最难克服的是寂寞与孤独。丘处机在长春洞隐修期间,虽与道友、文人有所往来,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长春洞清修,加上在磻溪时丘处机的功夫进展得很慢,且几经反复。他曾产生过要放弃的念头。题名《幽栖》的《青莲池上客》词说:
一从东别长安道,西往磻溪庙,渐扣南山名迹杳。洪沟冷淡,土龛潇洒,北府何曾到?夜深陌上行人悄,独听岩前子规叫,切切松梢啼到晓。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
诗中“夜深陌上行人悄,独听岩前子规叫,切切松梢啼到晓。”几句,充分体现出丘处机当时孤寂难耐的心情,而“不如归去”一句,则说明了他确实曾有过要放弃的念头,但因“争奈功夫少”,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在磻溪一呆就是六年。
丘处机坚忍不拔的毅力确实惊人,为了一个闲字,他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罪,但道功却比别人进展得慢。修炼讲究的是顺其自然,最忌讳的是执着。过分地追求闲、苦也是一种执着,困的不能支撑了,与其滚石块、系草鞋,还不如睡上一觉,睡醒了再炼。这种执着使丘处机虽苦修十多年却只炼到了初关仙术,中关仙术未成,而此时比他入道晚的其他师兄弟,却大都已经大功告成。
大定十九年(1179),马丹阳自终南西游,丘处机在磻溪知道后,便赴陇州与马丹阳相会。而后两人同游景富山及景富山上的龙门洞。龙门洞又名灵仙岩,在景福山主峰西北面的半山腰上,下临深渊万丈的大峡谷,谷中河水奔流。这儿洞府众多且又洞中有洞,景色优美,山势险峻。丘处机被龙门的景致所吸引,他曾有《山居》诗述及龙门景致:
龙门峡水净滔滔,南激朱崖雪浪高。
万壑泉源争涌凑,千岩石壁竞呼号。
周流截断红尘境,宛转翻开白玉膏。
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顾一挥毫。
第二年他自磻溪迁往陇州景福山龙门洞(今宝鸡市东南)隐修。他前往龙门,除了他喜欢这儿的景致以外,还因为龙门比磻溪更为偏远,这儿人烟稀少,远离尘世,更能体现出“闲”,有利于进一步的深修。虽然他在磻溪“待客迎宾不点茶”,但有人来访毕竟会影响他静修。
丘处机在龙门仍象在磻溪一样,坚持清修苦修,他仍是日夜打坐,每日只食一餐。
龙门洞前有一颗千年古树,这棵古树与丘处机朝夕相伴。这年春天,丘处机突然预感到洞前山崖上的这颗古松将遭砍伐,他想保护那棵古松,于是就每日在古松树下静坐。
原来陇州县令刘希公打算在清明节时改葬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想做口棺材。他派都头带着十几个差人,到附近山林中寻找木材。这伙人中有人知道龙门洞前有千年古树,就带领大家前往。
差人们到了崖下,丘处机起身施礼道:“无量天尊!各位差官远道而来,但愿不是砍伐古树。”
都头把眼一瞪道:“我们就是来伐古树的,你想怎么样!”
丘处机说:“这老松乃是本山灵物,朝夕与贫道相伴,已成道友。贫道奉劝差官大人手下留情,放过它吧。”
都头吼道:“臭老道,滚开!这树又不是你栽的,你凭什么阻止我们砍伐?惹恼了老子,把你这野道也砍了!”
丘处机说道:“贫道不怕死。只要有我在,你们休想砍这颗古树。”
都头怒吼道:“把他捆了,带到县衙去。”
丘处机笑道:“贫道正要去找刘县令。”
众官差听丘处机如此说,不知他与刘县令是何关系,站着不敢动手。
丘处机说道:“走吧,咱们到县衙理论去。”
于是丘处机与众差人一起来到县衙。县令刘希公问众人是否采得木料,众差人一齐跪倒,指着丘处机说:“这老道不让我们砍树!”
刘县令一拍惊堂木,厉声说道:“大胆道士,你敢妨碍本县公务?”
丘处机说道:“且听贫道解释。大人安排差官砍树,可否令其专砍龙门古树?”
刘县令问道:“难道他们去了景福山?”
丘处机就把经过讲了一遍。刘县令听了又把惊堂木一拍,对差人们喝到:“本县只是叫你们到附近山中寻找木料,谁知你等竟胆敢到灵山宝地去伐古树,还不给我退下!”
刘县令向丘处机陪礼。丘处机说道:“祖师老聃教我‘常善救物’,师父重阳教我‘与物无私’,所以不能见而不救。”
刘县令说:“久闻人言:我县有一道长,道德高深,学问渊博。原来就是先生!今听先生言谈,便知是真有道者。”
刘县令把丘处机请到自己家中做客。并说:“听说道长能文能武,诗文尤佳,请为刘某留墨。”
刘县令带丘处机来到后堂,请丘处机为此堂题名,丘处机说:“就叫‘清梦轩’如何?”刘县令连声说:“好,好!”
丘处机索笔题诗道:
清梦轩中清士居,士居清境养真如。
真如养就清无梦,无梦清欢乐有余。
此诗用了五个“清”字,意在提示刘县令要做个清官。刘县令见天色已晚,便请丘处机在家中过夜。
丘处机在刘县令家打坐过夜,坐到清晨,忽见一高大苍颜老翁向他施礼说:“承蒙关照,今日我将转生人世。三十年后以十八子为姓,做你弟子。”
丘处机问:“先生是谁?”
那老翁说:“我乃十八公是也。”
言毕不见了踪影。丘处机心想:“十八公”三字,乃是一个“松”字。想罢暗叫“不好!”
丘处机忙起身辞别刘县令急回龙门洞,他刚到山口,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只见对面山崖上的那棵最显眼的挺拔高大的老松树不见了,而且还隐约听见斧斫之声。
丘处机奔到崖上,见一村夫正在那里截伐早已砍倒的古松。丘处机问他伐古树何用,村夫答道:“作房梁”。
丘处机闻言叹道:“看来一切都自有天数。我能阻止此树不被公差砍伐,却没有料到它会丧在樵夫之手。”
景福山下有个富户,姓王名存富,家中豪富,人都称他为金斗王,宅院山环水抱,门外有一道溪河。丘处机预感到王存富一家即将大难临头。
王存福虽有若大家私却居心刻薄,惯使大秤小斗轻出重入,一味欺贫凌弱占田夺地。他家那些奴仆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占骗乡人****妇人无所不为,仗着主人势大造下弥天罪过犹然不知。他家门外有一大石长丈余,高数尺,头大尾小像狮子一般,故此呼为石狮子。相去不远有个山坡,坡上修了一座观音庙,为王存富先祖所建,当年曾招有住持、施有地土。王存富当事之时即将地土收回并把住持逐去,只是未曾拆毁庙宇打坏神像,也算他还有一点善心。不过这庙宇虽然留下了,却成了一个冷庙。
丘处机见此情景便想点化王存富,如果王存福能改邪归正,他便拯救他们全家。他住进了那个破庙,每日听见梆响便去化斋,化了几天,并无一人理睬于他。只有一个丫头名叫春花,见他来了几回皆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心中不忍,便暗地里藏了几个馍出来,将其放入丘处机袖内说:“老师傅快去吧,此处不是善地。”
又过了两日,丘处机来化斋正遇王存富站在门口。丘处机本是来点化他的,今见他站在门前,便上前说道:“贪名为利不回头,一旦无常万事休。纵有金银带不去,空遗两眼泪长流。”
王存富听罢勃然大怒:“你这野道休得在此胡言乱语,我生平是不信佛法之人。快给我走开,免得挨打!”
丘处机说道:“贫道特来贵府化斋,随员外施济一施济。”
王存富见门外有个拾马粪的笼子内装有马粪,旁边有把拾粪的铲子。他过去向笼内铲了一铲马粪,走到丘处机面前说道:“你求我施济,我便将此物施济于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