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事业篇1
学习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谚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谚语释义:书读的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自然会明白。
作品链接:语本《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相见。’”亦作“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宋?朱熹《训学斋规》:“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点睛之评:学习的过程就是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学习要靠你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就是不断地熟悉,熟能生巧。你把书读了一百遍,书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然就会明白。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谚语释义:只知道一个方面,不知另外一个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作品链接:语本《庄子?天地》:“知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单鞭夺槊》第二折:“兄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亦作“但知其一,不知其二”。《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老先生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令爱名虽十五岁,即今尚在春间,只有十四岁之实。”亦作“止知其一,未知其二。”《绿野仙踪》第十七回:“兄止知其一,未知其二。小弟家乡还有些须田产,尚可糊口。先君虽故,亦颇有一二千金积蓄,小弟何愁无有衣被。”
点睛之评:世界是复杂的,每一个事物也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面。你了解了一个方面,未必就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就像“瞎子摸象”的故事,摸到了耳朵,就以为大象是耳朵的形状,摸到鼻子,就以为大象是鼻子的模样,最终闹笑话。所以,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犯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错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谚语释义:比喻经常接近什么就会对它了解、熟悉。
作品链接:张作为《原林深处》第十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自家射箭的准头,自家还能认不得?”
点睛之评:对于一种事物,长久地接触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毛主席说: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应该亲口尝一尝。你尝了梨子,就能够知道它的味道。你要彻底地知道它的味道,还需要长久地品尝,仔细体味,慢慢甄别,这样才能对它的味道体会深刻。推而广之,做所有的事情都一样。
【咬着石头才知道牙疼】
谚语释义:比喻遭受挫折后才知道做错了。
作品链接:周民震《顾此失彼》六十二:“俗话说,咬着石头才知道牙疼。要好好找找原因,改了就好。”
点睛之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感受失败的痛苦的过程,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痛苦都体会不到,那是不正常的。经验教训,可以轻易地习得,可是要把这些经验刻骨铭心地记住,那却需要切身的体验,只有亲身感受了痛苦,才能把教训牢牢地记住。因此,受挫虽然痛苦,但确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值得去珍惜。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谚语释义:要知道山下的路径,应问问从山下来的人。比喻要弄清情况,就要向知道真相的人了解事情。
作品链接:《生绡剪》第十六回:“次日,备人与公人别了,他自过了冈子,一径的往杭州去了,叫做: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亦作“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你上前问他一声如何?”
点睛之评:人生的确有很多捷径,不需要自己劳神费力地去钻研,只需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你不会,你不知道,你不懂的,那你就去请教会的人、知道的人、懂的人,这样别人的技术也就成了你的技术,别人的知识也就成了你的知识。这就是“问则得之,不问则不得”,所以要了解某种情况,就要向懂得的人请教。孔子进庙,有每事问的习惯,圣人况且如此,更何况资质不如圣人的我们呢?与其不懂装懂,不如“不耻下问”。
【子不夜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
谚语释义:你不走夜路,怎么知道路上有走夜路的人?比喻没有亲自去实践或经历,就不知道真实情形。
作品链接:晋?葛洪《神仙传》卷四:“抱朴子曰:洪闻谚书有之曰:‘子不夜行,则安知道上有夜行人。’今不得仙者,亦安知天下山林间不有乐道得仙者。”
点睛之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一件事情,你要么亲自去实践,获得关于它的直接经验;要么向别人学习,获得关于它的间接经验,这些都是调查。如果不经过任何调查研究,那对这件事就是一无所知的,关于它的说法,大多只是道听途说。
【一遭生,二遭熟】
谚语释义:遭:犹“次”。第一次生疏,第二次就熟悉了。
作品链接:《醉醒石》第十四回:“一遭生,两遭熟。这遭定要中个举人,与我争气。”亦作“一回生,二回熟”。《紫拐乌弓》:“陆冲满脸怒容的道:‘蒙阴寨设窑上柜以来,方圆三百里之内,还没有人不先打声招呼,就敢逞凶撒野!朋友,你算是第一遭。’舟上青年含笑说道:‘一遭生,二遭熟,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习惯。’”
点睛之评:做事情总有个由生到熟、由一无所知到比较熟悉的过程。人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将人的目的、意识贯彻到事物中去,也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规律带到人的意识中来。所以,对于陌生的事物,不要畏惧,专心致志地实践就是。
【好记性弗如烂笔头】
谚语释义: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记。
作品链接:清?范寅《越谚》卷上:“好记性弗如烂笔头。劝人勤记账目。”
点睛之评:人的脑袋不是电脑,人脑常常会将有些有用的数据自动删除。所以,不要太信赖记忆力,最好是相信笔头,相信记录。因为记录,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且比记忆更加可靠。著名作家李敖,记忆力惊人,但是他惊人的记忆力,是因为他科学地记录——他整天不停地整理资料,编制档案,这样日积月累,存储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一旦他需要哪种资料,可以信手拈来。这十分值得大家学习。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谚语释义:井多淘几遍就能喝上甘甜的水,人多随从几个老师学习就会本领高强。
作品链接:《我把胜利献给你——足球新星“彗星”郑智写真》:“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郑智经常说:“父亲郑海川、霍顿教练以及朱广沪指导,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三个人。没有他们的苦心培养,言传身教,就没有我的今天。”
点睛之评: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从这方面钻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的人从另外的方面钻研,取得另一些成就。八仙过海,各有神通。所以,若是仅仅跟着一个人学习,也许只能学得一种本领,如果向多人请教,就可以学得各种本领,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就可以综合总结出更好的东西。
【千招要会,一招要好】
谚语释义:既要掌握多种技能,还要特别精通一种。
作品链接: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鲁东山述完了改变这放炮班的经过,他说:“……老人古语说得好,做到老,学到老,千招要会,一招要好。”
点睛之评:学习要博而精,不能全面撒网,每样都涉猎,每样都浅尝辄止。人应该开阔眼界,不能故步自封,但是一定要有一项本领特别精熟,那是安身立命之本。别的知识可以为之服务,但是不能分散你在这方面的精力。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谚语释义:窍:窟窿,通气小孔,也指事物关键。熟悉许多事物的一般知识,懂得怎样去做并不困难,而认识一个事物的本质,掌握它的规律,并不是容易的事。说明对于熟悉的事物要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也说明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或一种技艺是不容易的。
作品链接:《戏情江湖》第三章:“卫紫衣暗暗好笑,目光深不可测。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若说看一看就会,那些酿酒师傅活活都要饿死啦!”
点睛之评:有时候科学家为了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可以花一辈子的时间。想学到一方面的知识是不难的,难的是能深入进去,发现这方面知识的最后的依据。这也可以警告那些贪多嚼不烂的人,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没学好。可见,为人要专心致志地钻研“一窍”,将其钻通,才算成功。
【学到老,不会到老】
谚语释义:世上自己不会的事很多,即使学到老也学不完。
作品链接:明《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识得了腿。”
点睛之评:即使是术业有专攻,即使是一生只钻研一件事情,也未必敢声称自己“会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功业惊世骇俗,但是当尼克松称赞他的时候,他说他只是改变了北京的几个小地方。与他相比,那些沾沾自喜的人该羞惭了吧。著名学者钱钟书,学贯中西,然而一生都不愿意将作品结集出书,认为水平不够。与他相比,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也该羞愧了吧。
更何况除了“专业”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无比广大的未知的领域!
歇后语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点睛之评: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咬文嚼字是好的,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术品质的保证,这种认真的精神值得人们发扬。
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少时与徐庶等人一同学习,徐庶等都追求精熟,诸葛亮独观其大略。他评价这几个人说:你们将来仕进,可至刺史州县官。别人问他,他不应。其实他眼界宏阔,志在天下,不把细枝末节放在心上。这在他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斑。“咬文嚼字”的仔细、严谨的精神与“独观大略”的宏观视野,都是可贵的品质,如果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必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点睛之评:目中无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智慧,不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是“奋其私智而不法古”,最终也很难成就什么大事。所以,自大狂妄很难被人重视。须知“低头方见水中天”,就算是天地的始祖,不俯下身子,也看不到民间百姓的生活。一个人要谦虚才能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半路上接姑娘——从头学起
点睛之评:学海无涯,如果想学,那是永远学不完的,因为世界太复杂,连最细微之处,都有无数的学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人穷尽一辈子的时间也只能获得知识海洋中的几粒沙子和几个贝壳,但是学习让人脱离愚昧,走向智慧;因此,在面对新知识时,人们应该从头学起,才不会落后。
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
点睛之评:每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够发明创造,总是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先让她读上几百首杜甫、王维、李白等人的诗,心里先有这些人的诗做底子,以后不愁不成个诗翁。这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人们想学习知识,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先模仿,等到掌握之后,再自己创造。
附录
人寿有限,学问无限: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总会有终止的,但是学海是无边无际。所以有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聪明靠学习,天才靠积累:人的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勤奋学习积累的;有才能的人是靠努力积累得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认为要想思如泉涌,下笔万言,必须要读很多的书。如果读了很多的书,那写文章的时候就有如神助。
良书即良药,终身不可离: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做人必须从读书开始,有好书不可不读,让好书陪伴终生。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学习需要深入钻研。
井要淘,人要教:教育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温故而知新。
要学惊人艺,需下苦工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话说出口就能成为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瞎子跟绳走——摸索:慢慢地寻找门络。
鹦鹉讲话——跟着别人学:别人怎么说,也跟着怎么说。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私下里传授技艺。
秃子演戏——大家观光:共同学习。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变通。
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死读书,教条主义。形容只在单方面发展的人,在其他地方一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