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修器——养气魄,炼气格 (3)
这个茶师直奔京城里最著名的大武馆,看到武馆外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前来学武的人。茶师直接走到大武师的面前,对他说:“求您教给我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吧!”大武师非常吃惊,他说:“来我这儿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这是为什么呢?”
茶师把与浪人相遇的情形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我只会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求您教我一个办法,我只想死得有尊严一点。”大武师说:“那好吧,你为我泡一次茶,然后我再告诉你办法。”
茶师很是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次泡茶了。”他做得很用心,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洗茶,滤茶,再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大武师。
大武师一直看了他泡茶的整个过程。他品了一口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师说:“您要教给我什么吗?”大武师说:“我不用教你,你只要记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就行了。”
这个茶师听后就去赴约了。浪人已经在那儿等他,见到茶师,立刻拔出剑来,说:“你既然来了,那我们开始比武吧!”
茶师想到大武师的话,就以泡茶的心面对这个浪人。
只见他笑着看着对方,然后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地放在路边;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然后把裤腿扎紧……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地装束自己,显得气定神闲。
浪人却越看越紧张,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究竟有多好,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让他越来越心虚。
等到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把剑挥向半空,然后停在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样做了。
此时浪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乞求说:“求您饶命,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武功最高的人。”
茶师知道自己与浪人比武必死无疑,他怕死,但更怕死得没有尊严,心中有了畏惧自然就会失去克敌制胜的气势,成为一个卑微地祈求最后一点尊严的可怜虫。而当他受到大武师的点拨,将生死之事忘于脑后,只以泡茶的心情去面对武士手中的剑时,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态度便成为一种极强的气势,给对手施加了极强的压力,反而得到了不战而胜的结果。
这实际是利用了心理战术,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很多时候,取胜不仅在于实力,也有战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面对任何事情,都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势。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追求的过程;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追求梦想的过程。输给追求,比输给懦弱要好得多。
人若能坚持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走下去,不畏惧生死,不畏惧任何强大的阻碍,别人自然无法挟制他。西乡隆盛一生大小战役经历过数场,近身肉搏、刀光剑影,若是没有视死如归的气势,绝难取胜。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势不佳、危机四伏、孤立无援的时候,这时,不能以力取胜,只能以势相搏,唯有如此还有一线希望。假如在气势上输给对方,便是真的输了。
第十九则
制定国家政策时,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忽略根本的民生大计,舍本逐末。做人做事也当如此,要制定规划和目标,将大事放在第一位。花更多时间处理要事,方能得到最佳成果。
【遗训】
政之大体,兴文、振武、励农三者,余百般事务皆助此三者之具也。三者中,顺时因势施行先后之序有之,不可此三者后而他者先。
行正道,目下迂远,然先行则早成也。
【释义】
为政的根本,在于用心做好三件事,即兴办教育、富国强兵、奖励农耕。我们所做的其他事都是为了办好这三件事。虽然这三件事中,因时代或趋势的差异有一定的顺序,但总体来看,决不可以将这三者放在后面而将其他政策置于首要位置。
依循正道办事,看起来是舍近求远,但只要起步领先于人,就有可能后来者居上,早日成功。
比别人看得远,比别人先一步
一生坚持个人作为应当以国家大义和大计为准则,要做到这一点,西乡隆盛认为首先必须行正道,眼光不能局限于一时得失,也不能过于迂腐,一旦作出宏观判断,就要迅速出击。短期来看,依循正道办事似乎是舍近求远,但只要掌握先机,就能后来者居上,超越众人,早日成功。
行大义、谋大计的精神,其本质就是一种大局观和牺牲精神。坚持正道就要放弃短期利益,尤其是私利,要以大局为重。
比西乡隆盛早几百年的德川家康,就是一个有大局眼光的人,德川能在“战国年代”众多的大名和武士当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人说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往往喜欢意气用事,但是二十几岁的德川家康却已完全明白自己的位置和天下的局势。 在织田信长会战浅政的军队之时,德川家康率领三河武士赶赴战场,要求在最前方杀敌陷阵。但是织田信长此时并不想倚重三河的兵力,于是安排德川家康做后备。
“请您收回您的仁慈吧,我们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三河武士身亡了,不会对天下局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您的织田军受到重创,那么天下人又要多受几年战乱之苦,那会怎样啊?”
听完德川家康的话,织田信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考虑得如此深远。
德川没有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附属而听候调遣,或者是像其他人那样只想在安全、有利的位置上办差,而是从整个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这样的人今后一定是成就卓著的人。
德川家康的眼界从一开始就高出旁人许多,而这一点只有具备同样眼界的人才能明白。自从把“天下”二字装在心中,德川家康就一直在分析局势,选择最有利的行动,直到最后的成功。比德川家康晚几百年的西乡隆盛对于大义的眼界和看法也与德川相似。
要想比别人看得远,就要比别人站得高些;要想比别人走得远,就要比别人想得远些。
一个人想在事业上成功,应以天下利益为准则作出判断,要时时在脑海里仔细描绘自己心中期待的理想成果,同时必须对实现理想的过程进行反复周密的考虑。
在开创事业之前,就要看到最后的结果,这不是超前的能力,而是通过用心熟悉自己的领域和所要做的事,在头脑里反复思考,不断进行模拟演练,从而在脑子里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被称作超前思维,就是人们用目标、计划、要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点就是要求人们目光远大,不要鼠目寸光,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未来的前景,抓住未来的发展趋向,制定相应决策,牢牢掌握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对未来没有预见的人,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远方的危险。但是西乡隆盛认为,仅仅能对事物作宏观判断还不够,如果不能先人一步行动,仍然会落伍。
先人一步行动意味着在事业的开创阶段就要抢占先机,这条经验对于商业时代的人们很重要。短视和踌躇只能让事业停留在粗放的层次。谁能有远见,能对宏观市场有准确预测,并能当机立断作出判断,谁就能先人一步获得成功。
大事要事优先,琐事小事容后
时间的供给是定量的,没有替代品。尽管我们希望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保证工作和娱乐,但是时间从不给我们回旋的余地。胸怀大志的人总是善于珍惜并合理计划时间,在最有限的时间里从核心出发,把大事、要事放在第一位。
西乡隆盛曾提出:兴办教育、富国强兵、奖励农耕这三件事是为政的根本,其他事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展开的。任何时候都不可本末倒置,将其他事置于这三者之上。国家大事如此,个人生活也当如此。成就大事的人和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他们在琐事缠身或是遇到棘手的事时懂得弃小节,而专注于大事。
做事需要章法,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大事者的大忌。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避免拖延。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分门别类,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美国商业精英鲍伯?费佛在他的每个工作日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当天要做的事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所有能够带来新生意、增加营业额的工作;
第二类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状况,或使现有状态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的一切工作;
第三类则包括所有必须去做,但对企业和利润没有太多价值的工作。
在没有完成第一类工作之前,鲍伯?费佛绝不会开始第二类工作;而在没有全部完成第二类工作之前,他绝对不会着手进行第三类工作。
“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将第一类工作全部结束”,鲍伯给自己作了规定,因为上午是他认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设性思考的时间。
“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让这个观念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每当一项新工作开始时,必须先确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去重点做的事。对于一个谋揽全局的领导者而言这点尤其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不明智的做法。
二战结束后不久,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小时。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时,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人。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但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制定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效率高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无动于衷,而对那些重要的事情倾注全部心力的人。一个人如果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就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最重要的事做到最好。
大事要事优先,琐事小事容后。著名的二八法则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件事情的核心部分通常只占20%,只要用大部分的精力做好这20%,就能取得80%的成绩。相反,如果在一些琐事上,哪怕我们花80%的时间去完成,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
西乡隆盛谈论的虽然是政治范畴内的事,但是“要事大事为先”的法则却是广泛适用的。不过,只在心里明白这一点还不够,要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做事效能,就要一步一步将要事第一的法则落到细处。
第一,明确目标,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出错的机会。
第二,找出正确的事,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实,多问问题,多看,多听,多想。
第三,列出优先表,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按照重轻次序去做。
第四,过滤次要信息。
第五,保持高度责任感。
第六,学会说“不”,防止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第七,主动沟通,聆听他人的意见,对比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常人来说,欲高效做事,首先应当忙于要事,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低头向前。养成将要事置于第一位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事情投入充分的时间,这样事业生涯当中的关键之事才不会被无限期拖延。这样一来,工作对你来说就不再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