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南洲翁遗训
983600000005

第5章 养志——蓄志以养力,用力以养行 (1)

第二卷 养志——蓄志以养力,用力以养行 (1)

第五则

有希望和理想在的地方,煎熬也是一种快乐。做人最大的满足在于通过奋斗实现理想,选择拼搏就意味着要风雨兼程,遭遇失败则意味着还要更加努力。

【遗训】

曾做七绝以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西乡曰,若有违,言行不一,则人尽可唾。

【释义】

西乡昔日做了一首汉诗七言绝句:“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意思是说,一次次经历艰辛苦难后才能坚定志向,真正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自己有传家之训不知外人知不知道,那就是不为子孙购置良田,也就是不为后代留财产。西乡说,如果日后有人违背此言,言行不一,任何人都可以唾弃他。

最困难的时候最接近成功

西乡隆盛从底层社会一路走到日本政治的中心,成就不凡的人生,与其少年立志有很大关系。他从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成年后,曾做了一首七绝诗表达心意,教育子辈。诗曰:

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

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西乡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大丈夫立志须坚定,不管遭遇怎样的辛酸艰难,都要有矢志不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立志成大事的人绝不能害怕其中的艰辛,有悲伤、快乐和痛苦相伴才是人生。今天总要过去,明天充满未知,每天都活得充实且没有遗憾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无数困难,但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磨砺够了,成功也就到了。选择一个目标并坚持下去将会达到目标。唐朝鉴真大师以“为大事也,不惜生命”的精神去日本弘扬佛法。在途中他几度扬帆都未能成功,困在海中孤岛两年之久,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的目标。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尝试,鉴真大师终于在第六次航行时成功东渡。

不曾牺牲和付出,很难有所得,通往梦想的道路通常都是布满荆棘的。生活中的苦涩,使人失望流泪;漫漫岁月的辛苦挣扎,催人衰老。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难以应对种种磨难。

人生之路崎岖泥泞,但只有泥泞的路上才会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1981年9月,孙正义在大野市创立日本软件银行,资本为1000万日元。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在别人公司的一间房子里只加了两张桌子,软银帝国就这样开张了。公司成员除了他自己之外,只有两名以前帮他做市场调查的职员。孙正义将一个装苹果的箱子搬进办公室,站在箱上对两名下属进行就职演讲:“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仅有的两名下属却认为他不正常,被吓跑了。

孙正义谈到自己的生意经时说:“要和别人合伙,一开始就要策划和最大的公司合伙,这是我的观点,为此也尽了全力。一旦合作成功,剩下的你不用说就能做好了。”“一旦下决心成为第一,便积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这是我个人的工作信条。只要我集中所有的精力,成功建立起日本第一的地位,那么以后就算什么事都不做,公司业务也会持续增长。”

俗语说:“为大事,何惧风雨。”当初,孙正义曾投入800万日元租最大最好的电子展摊位,以致穷到连长途火车票都舍不得买,但换来了他的“人生五十年计划”的首战告捷。

而西乡隆盛的一生,亦如孙正义一般,也是不断实现自己志向的过程。由少壮励志到年长豪迈,无不呼应着他少年时代的志向。他的坚强意志使他从一个平凡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不过,西乡虽矢志不改,但也能理性地判断形势与现状,从不盲目蛮干。由此可以看出,要成大事既要不失理想,又要讲究实际,空有一股激情,不能运筹帷幄,也是会吃亏的。成功之路难走,是因为它有千万种崎岖坎坷,但有时成功之路也可以化作坦途,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睿智的判断,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这就是人们总结的成功路上的三盏灯。

第一盏,方向之灯。

首先自己要立下志向,失败者常常预想失败的不良后果,而成功者则设想成功的奖赏,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

第二盏,进取之灯。

回顾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

第三盏,梦想之灯。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心系梦想,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战胜挫折。

如果人的一生能够保持这三盏灯不灭,梦想就可能转化为现实,成功也就在不远处。

有热情,再带点偏执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追求卓越的努力。每一次对自我的超越,每一次辛勤的劳动,可能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却在一步步走向更好。其实,人生中最精彩的不是实现理想的瞬间,而是坚持理想的过程。

西乡隆盛告诉家人,自己没有什么财富留给他们,但是他认为自信、志向、节操是一笔更为丰厚的遗产。对西乡而言,良田财富终有用光的那天,但是精神传承却可以生生不息,让人保持力量,因此,他说“不为儿孙买美田”。他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就是他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一个人不一定做每件事情都能够取得卓越的成绩,但可以要求自己追求更好的结果。

世界上那些在某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为大众所瞩目和敬仰的精英、成功人士,大多有过被人们视为一根筋,受到轻视和不屑的遭遇,但他们正是凭借自己的偏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凡,之所以还未成功,是因为他们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不够坚持,不够“偏执”。西乡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下级武士谋福利,即使他的政治理想与后来萨摩藩的实际掌权者津岛久光相左,还因此被津岛久光两次流放,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明治维新之后,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政治策略渐渐违背了他的维新大业的原意,他两次愤而辞职。最后,他在西南战争中兵败,自刃而死。

西乡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的弟子后辈:大丈夫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魄,有时甚至不妨走一点极端,要求自己追求卓越,敢于做理想的偏执狂。

偏执并不一定是性格的弊端,有时候偏执是生存的动力和成功的原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曾经这样说。他对英特尔公司的贡献就在于他将英特尔公司重新定位,使之从存储器制造商转型为计算机领袖,而他自己也成为领袖中的领袖。

英特尔最初的定位是存储器公司,但在低价高质的日本存储器市场的挤压下,英特尔面临着被挤出存储器市场的危机,而这个市场正是英特尔一手开发和领导的。公司一度出现连续6个季度亏损的情况,英特尔管理高层就是否放弃存储器的经营展开了激烈争执,产业界也都在怀疑英特尔面临这一危机是否能生存下去。而英特尔高层迟迟做不了新的决策,使得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英特尔在危机之中摇摇晃晃地过了一年之后,格鲁夫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摩尔谈论公司的困境,格鲁夫问摩尔:“如果请一位新总裁应对公司困境,你认为他会怎么做?”摩尔说新总裁会放弃经营存储器。格鲁夫听完后认为与其让他来做,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于是下定决心转变经营策略。

格鲁夫的决策一出,引起了公司所有人的反对,在业界和消费者心中,英特尔就是存储器的品牌。英特尔不做存储器,做其他的能做好吗?不做存储器的英特尔还是英特尔吗?但格鲁夫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在一片反对声中坚决放弃了存储器生产,而把重点放在微处理器的生产上。

事实证明,格鲁夫的转型对英特尔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新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到1992年时,英特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人。

格鲁夫是如此坚定自己在危机时刻转折的信念,才使英特尔在危机中生存下来。

在大众的眼里,偏执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扭曲行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理想的偏执狂更能够排除外界干扰,全然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一旦认准信念,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们会集中自己全身的力量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突飞猛进的进步和质的飞跃。

要实现目标,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要有热情,带一点偏执,并以此作为内在驱动力,激发潜能。但是要注意的是,拒绝他人意见的偏执会导致自大自负,理想的偏执应当对意见和信息保持最大限度的接纳,这是保证偏执不失度的原则。

偏执更表现在不管遇到怎样的失败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如果失败之后还能呼吸,那就不要灰心丧气,再艰难也要振作;如果痛苦之后梦想不灭,那就继续努力地追求梦想,要知道,很多改变就在于我们下一秒的忍耐。如果我们还能承受,就别轻易说放弃,坚持虽然很累,但放弃却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西乡隆盛一生都在自己强烈的理想意志驱动下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几番浮沉,有辉煌得志,更有艰难失意,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勇敢且执著地走在崎岖的路上,这本身就是智者所为。

第六则

人才是现代社会的财富,有的人可以说是天生的人才,但后天的种种劣习使自己渐渐沦为平庸。而有些人可能天生算不上有才,但经过后天的努力使自己在某些领域成为举足轻重的权威。所以,人才宝贵,更为宝贵的是成为人才的强烈意愿。

【遗训】

人乃第一至宝,已成其人之念甚紧要也。

【释义】

人才是制胜的第一至宝,但有成为人才的意愿更为重要。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成就自我

古人说“域中有三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可以与天地相并立。西乡隆盛对此慨叹说:“已成其人念甚紧要也。”在这句简短的话中,是西乡对意志的一些看法。

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真正的勇士,因为他能追随自己的心灵,而不被各种评断所左右。孟子曾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样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今天却被很多人遗忘了。而我们的人生往往是根据我们的自我定位来决定你,你认为自己很重要,就能够变得很重要;你自视卑微,就真的有可能要低到尘埃里去。

要正确地评估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应盲目尊大。太自我的人会被指责为自大,太自卑的人连承受指责的勇气也没有。每个人都是至宝,都是自己的贵人,只有那些拥有坚定自我精神的人,才能在凡尘洪流中把握命运,成就自我。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剑桥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的成长经历便是对这句话的绝佳印证。

伊芙琳?格兰妮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8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但不久以后,不幸的事降临了,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她的听力逐渐变弱,医生断定她在12岁时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并未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