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优汰劣胜的机制——逆向选择 (1)
逆向选择是很正常的,包括市场里的劣币驱逐良币,劣行驱逐良行,还有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人生里、职场里小人得志、英雄气短,在社会中,逆向选择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它无处不在,本是英雄却讨不到好老婆,本是才子,却碰不到伯乐。在生活里,面对诸多困惑,我们将何去何从,读了本章,你也许会找到答案。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中的卖方往往故意隐瞒某种真实信息,使得买方最后的选择,并非最有利于自己,这时候买方的这种选择就叫做逆向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理论的先河。
在旧自行车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之间对自行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自行车车的真实质量。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自行车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自行车质量的信息。
然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自行车的质量。因为自行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地使用才能看出,但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说,旧自行车市场上的买者在购买自行车之前,并不知道哪辆自行车是高质量的,哪辆自行车是低质量的,他只知道旧自行车市场上自行车的平均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将他们的自行车撤出旧自行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者。
结果是,旧车市场上自行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自行车退出市场。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自行车成交,极端情况下甚至没有交易。
在旧自行车市场上,高质量自行车被低质量自行车排挤到市场之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自行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自行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自行车。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从上述分析过程还可以看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高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质量。逆向选择使得市场上出现价格“决定”质量的现象。
买者无法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这就为卖者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从而争取低价格提供了可能。因而出现低价格导致低质量的现象。
逆向选择对经济是有害的:高质量的卖者和需要高质量产品的买者无法进行交易,双方效用都受到损害;低质量的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迫使高质量的企业降低质量,与之“同流合污”;买者以预期价格获得的却是较低质量的产品。
如同“道德风险”一样,“逆向选择”这一术语也起源于保险行业。因为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现象相当普遍。以医疗保险为例。不同投保人的风险水平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比如他们容易得病,或者有家族病史。而另一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低风险,比如他们生活有规律,饮食结构合理,或者家族寿命都比较长。
这些有关风险的信息是投保人的私人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完全掌握。如果保险公司对所有投保人制定统一保险费用(这属于总体保险合同)。由于保险公司事先无法辨别潜在投保人的风险水平,这个统一的保险费用,只能按照总人口的平均发病率或平均死亡率来制定。所以,它必然低于高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同时高于低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
如果这样一来的话,低风险投保人会不愿负担过高的保险费用,退出保险市场。这时,保险市场上只剩下高风险的投保人。简单地说,这时,风险投保人驱逐低风险投保人的逆向选择现象发生了。其结果是保险公司的赔偿概率,将超过根据统计得到的总体损失发生的概率。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甚至破产的情况必然发生。我们管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也叫做道德风险。
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逆向选择。比如对于银行来说,其贷款的预期收益既取决于贷款利率,也取决于借款人还款的平均概率,因此银行不仅关心利率,而且关心贷款风险,这个风险是借款人有可能不归还借款。
一方面,通过提高利率,银行可能增加自己的收益;另一方面,当银行不能观测特定借款人的贷款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从而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上升。
结果,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显然,正是由于贷款风险信息在作为委托人的银行和作为代理人的借款者之间分布并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现象。
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存在很多“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逆向选择也随处可见。比如人们常说“巧妇常伴拙夫眠”,漂亮女孩身边的男孩总是貌不出众、能力平常。而那些普通女孩倒是不乏优秀男生与之相伴。
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那些对漂亮女孩向往已久的崇拜者们相互之间,以及和漂亮女孩之间都不能沟通信息。
漂亮女孩的追慕者会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有钱的阔佬,比如巴菲特去追求她。于是长叹一声,转而追求其他女孩去了。而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巧遇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孩之后,也颇为心仪,但是巴菲特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年轻的阔佬,比如比尔?盖茨,去追求她。于是巴菲特长叹一声,转而与结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孩去微软公司面试时,巧遇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佳人,比尔?盖茨再也不能正襟危坐了,心中一阵激动,但比尔?盖茨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强壮的阔佬,比如乔丹,去追求她。于是比尔?盖茨长叹一声,埋头继续与司法部周旋。
漂亮女孩去观看篮球比赛时,邂逅飞人乔丹。面对如此佳人,乔丹岂能坐怀不乱,脑海中翻起千层浪,但乔丹冷静下来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英俊的小伙,比如她的什么同学或同事,早就已经把她追到手了。于是乔丹长叹一声,转身来个空中走步。这就是漂亮女孩的困惑。
那些想追求她的人相互之间都不能互通信息,也不了解漂亮女孩的尴尬处境和真实想法。结果是每个想追求她的男人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决定是否要去追求漂亮女孩。由于大家都预期追求金发女郎一定是极高的门槛,最后造成大家都退缩不前。
在这个困惑中,大家只观察到了女孩的美貌,只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根本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最后每个人都相信追求漂亮女孩的代价将是很高的,因而大家都不采取行动。最后反而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懵懵懂懂的普通男生追到漂亮女孩。
爱情中的逆向选择
在爱情里的逆向选择表现为好女子总是嫁了比较差的男子,有句俗话说: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个花枝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也经常慨叹,一对对恋人是那么的不协调,不是男的配不上女的,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造成这种结果就是逆向选择造成的,但我们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可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好对象,也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优势表现的完美,以引起好女子或好男子的青睐。通常我们看到的征婚广告,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年轻美貌、身体健康、才华丰富、爱好广泛,对爱情执著,对缘分珍惜。”
如果写成:“家穷人丑,一米四九!小学文化,没有户口!今日上网,广征男友!革命道路,并肩携手!搞点副业,办个户口!”,那你一定认为她不是在征婚,而是在搞黑色幽默,而那些真正想找女朋友的人,一定也不会把目光锁定在她身上。
在当代的信息社会里,如何才能实现一宗公平的交易呢?首先需要双方的诚信,需要双方都拥有足够的共同信息,互通有无,彼此了解,因为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假信息实在太多了,只有获得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买卖双方的最终决策,才能是往着最好的方向“抉择”。
但事实是很多情况下,卖方知道的信息内容,买方不一定知道,而买方的价格底线,卖方也不知道。
甚至,卖方有时候为牟取暴利,故意隐瞒某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排除干扰,做出逆向选择,买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情归阿拉巴马》里的女主人公叫梅兰妮,在纽约,没有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道她漂亮、聪明、做事干练、惹人爱怜。
其实,梅兰妮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从小就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所以她来到纽约寻找自己的未来,单身女郎的她,事业上顺风顺雨,上帝更是偏袒她,让全纽约最“万人迷”的单身钻贵安德鲁疯狂地爱上她,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猛烈。
原来,梅兰妮并不是真正的单身女郎,在家乡的时候,她已经和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结婚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她又接受了安德鲁的求爱,但家乡的杰克却始终拒绝和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不得已,梅兰妮亲自回到阿拉巴马,劝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