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984000000077

第77章 权重如山,财流如水(2)

因为有官府做后台,加上只要出信誉担保,就能成为股东,商会的这些人当然是十分的乐意。于是胡雪岩在蚕丝业的名声在这些人的宣扬下渐渐传开了。很快,蚕农们也知道了胡雪岩,同他做生丝交易的人越来越多。

胡雪岩这么一弄,一下子把洋人的货源给掐断了。慌了神儿的洋人们纷纷来向胡雪岩购买生丝,但是,胡雪岩报出比平时高出一倍的价钱,让洋商们望而止步。

甚是苦恼的洋商想要通过贿赂高官来控制这个“失控”的场景。然而胡雪岩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举,因此在收购生丝之初就托王有龄说服了朝中的一些大臣上奏章给皇帝,希望其他省份也效仿这一做法。于是,洋人想要打通高官来抑制胡雪岩的做法不得以施行。

一计不行又生一计,洋商向外放风,凡是胡雪岩的生丝一概不收,别的省份的生丝愿意高价收购,并且当场兑银。

这对胡雪岩是种致命的打击,为了同洋人继续对抗,胡雪岩找到陈正心——上海有名的商界领袖。

洋商做蚕丝生意,一般都是出钱雇佣中国商人,由他们购买生丝,运到上海,再由上海运到国外。所以,上海聚集了各国的洋商、各种的商行、多品种的丝行,还有大多数的为洋商活动的中国经纪人。

要对付洋人,最好的办法是说服这些经纪人联起手来共同对抗,于是,胡雪岩想要通过陈正心来联络他们。陈正心在上海很有影响力,不仅腰缠万贯,为人也十分豪爽,被人称作“小宋江”。听到胡雪岩对付洋人的提议,陈正心一口便答应了,还马上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上海各个丝行的老板,征询他们的意见。这些老板本来就对洋人的蛮横恨之入骨,但一直没有人带头起来对抗他们,现在终于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当然就响应起来。

但毕竟和洋人干仗不是小事,万一没有成功,很有可能会砸掉自己的饭碗。到时候,真的后悔都来不及。陈正心见有人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便说道:“大家不要心慌,我不会把大家往绝路里推的。生丝,不是我的主要生意。但是,我铁了心和洋人斗,所以,我会把我的大部分钱都花在生丝生意上。大家也不是要为我囤丝,我只是希望大家把生丝卖给我,我出的价钱一定不会比洋人少。”

见大家还无法定下心来,陈正心便把胡雪岩请了出来。胡雪岩在丝行中其实早就非常有名气了,而且当中有些人还和他有生意上的往来。胡雪岩开场便说:“洋人欺诈我们,我们必须要反抗,在浙江或许我能和他们一较高下,但是出了浙江,我来到上海,还得靠在座的各位帮忙。”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人甚是舒服,大家都立起耳朵来听胡雪岩谈生意经。他说,洋人卖的丝绸,布匹都非常贵,但是制作这些的原材料又是从中国低价购买的。我们越来越穷,洋人越来越富。为什么我们不齐心协力,而是要拆彼此的台,我们应该为民族利益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联合起来对抗洋人,那么生丝的价格肯定不会像之前那样低。

大家听了胡雪岩的话,没过几天,便开始提高了生丝的价钱。洋人们认识到事情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了,便想要拉拢一些丝行,但是遭到了拒绝,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整个行业在做斗争,一旦自己妥协,卖丝给洋商,不仅会被同行谴责,会得罪陈正心,得罪胡雪岩,甚至还会成为一个卖国贼。

在这种情况下,洋商不得不提高了生丝的收购价格。

胡雪岩在这次同洋人斗法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做生意的商人,他还是一个满怀爱国心的中国人。做生意,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如果会把人们推入到水深火热当中去,那么就算再多的钱赚,也不要涉足。

舍钱支持西征:责任伴随权利

左宗棠西征,要军队,要武器,要办屯垦,还要饷银,需要很大一笔钱。胡雪岩打算通过外借来筹集,于是找到古应春希望同几家外国银行的“档手”谈谈,最先找到的是汇丰银行的迈林。

这是一场秘密且冗长的谈判,迈林一开始是将信将疑的,但是他被胡雪岩的精明,还有废寝忘食的诚意给深深地打动了,最终达成协议,确定了借款的总数、利息额等事宜。所有的款项也都得到了左宗棠的同意。

但是,等到奏准完全下来的时候,已是开春,丝业和茶业兴旺,导致市场上的利息飙涨,同协议里订的利息高出了许多。于是社会上开始传言,胡雪岩从中获取利益,而那些和左宗棠,胡雪岩作对的人,也有所攻击和破坏的活动。

胡雪岩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此时根本就顾不上了,当务之急便是要完成这笔交易,左宗棠西征才能顺利进行。在他的不断斡旋下,这笔借款终于成功了。这不仅是中国借外债的一个开始,也是胡雪岩事业的一个顶峰期!

置身世外,完全不理会那些对自己的攻击,胡雪岩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境界。这里面不仅仅是他权衡了轻重利弊的结果,也包含一份内心的责任在里面。左宗棠西征是保家卫国,作为国家的一分子,献力献策也是应当的。正是这样一份社会责任感,让胡雪岩得到了左宗棠的重视,得到了百姓的喜爱,才能成为一代传奇“红顶商人”。所以,不管是在哪个年代,哪个行业,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一谈到社会责任,慈善这样的字眼,会觉得过于遥远,甚至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自己都有还很多的地方需要去满足,何来满足别人。

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像胡雪岩这样有钱、有地位人的责任,无论是贫还是富,只要你能够帮助到别人,就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善心。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令人尊敬的慈善家。

上海有一对普通的夫妇,宣正英和孙海明。几年前,他们参加了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向孤残儿童献爱心”活动。举办者希望为那些可怜的孩子找到寄养家庭,让他们得到家庭的温暖。孙海明、宣正英报名了。

他们领养了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和癫痫症的4岁孤女王凯梅。夫妇俩后来才明白领养一个孤残儿童意味着什么。他们每个星期都要为她就医而奔波,教她喊一声“爸爸”用了近半年时间,还必须和拒绝接受她的幼儿园、小学没完没了地交涉,宣正英满头乌发几年就变得白发苍苍。

宣正英也曾经动摇过,但她和丈夫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她感觉到他们的生命已经联系在了一起。有一次,孙海明因养女的愚笨绝望得躺在沙发上直喘粗气。养女此时表现得极度恐惧,她抱着孙海明大哭:“爸爸,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么办?”这一刻,这对夫妇知道他们和养女之间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 像孙海明、宣正英这样的家庭在上海共有400多家。他们都不是富豪,虽然没有钱,但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爱。 这样的故事和洛克菲勒捐出家产一样让人动容,再平凡再普通的人只要有一颗爱心,一样能做出让所有人感动的善行。

其实,在美国的慈善事业里,捐款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平民。这并不是说美国富翁们没有捐出多少钱,而是因为富翁们的数量相比较更大范围内的普通人要少得多,所以即便是我们听到比尔?盖茨捐出了数百亿美元,这笔巨款在普通人积少成多的巨额捐款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当别人需要你时,当这个社会需要你时,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担当一份责任,任何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

为杭州百姓做事:最聪明不过慷他人之慨

蒋益澧带兵攻下了湖州城,立了大功,一举升为浙江藩司。胡雪岩以浙江士绅的身份登门拜访,感谢蒋益澧把杭州从灾祸中解救出来。并开始恭维他,称杭州的祸福如今掌握在蒋益澧的手中,关于杭州劫后元气的复原还得依靠蒋益澧。

这番话哄得蒋益澧很高兴,于是向胡雪岩讨教善后工作应先从何处下手。胡雪岩建议首先应该整饬军队的纪律。这让蒋益澧感觉有些为难。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打完胜仗后要犒赏部队,但是刚刚经过战争的洗劫,筹饷筹粮还是个问题,哪还有一笔钱用来犒赏。于是攻城之后的三日,军兵可以抢劫与奸淫似乎成了潜规则。如若下令阻止,蒋益澧将来就很难再带兵了。

胡雪岩当然知道他的为难之处,告诉蒋益澧愿意代表地方联络逃难在外的士绅,凑足十万两银子感谢军兵冒着生命危险夺回杭州。虽然说十万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平均下来到每一个人,也是有限的,蒋益澧不知道能不能如胡雪岩所说的,安抚住弟兄们的心。

胡雪岩见状,赶忙表示对蒋益澧还筹划有专门的敬意。蒋益澧在胡雪岩的一番说辞下接受了这番好意,并且叫来文案委员,出告示,整饬军纪。

蒋益澧既然做到如此,胡雪岩当然得实践自己的诺言,筹集十万两银子交给藩库。讲到藩库,倒让胡雪岩想到一条更好解决此批银两的路子来,那就是让自己的钱庄代理藩库。藩库的牌子一旦挂出去,自然就会有解款的人上门,那么整个省的收支会尽快得以恢复。解缴的第一笔钱就应该是胡雪岩答应的十万两银子。胡雪岩表态,先凑,要是不够,剩下的都由他来垫。蒋益澧接着说,藩库一有收入就得先还胡雪岩的垫款。胡雪岩忙摇头摆手,大呼:“这怎么可以?”

蒋益澧被胡雪岩仗义的做法所倾倒,也十分感激他所做的一切。便把代理藩库一事全权交给了胡雪岩。到此,两人也算是有了交心。胡雪岩告诉蒋益澧自己有上万石米用来专门接济官军与杭州百姓。

蒋益澧高兴得不得了。在这个到处能见饿殍的年代,一万石米,简直是大旱天里的甘霖。听到胡雪岩需要同左宗棠交代一声时,马上说胡雪岩尽管去见左宗棠,还会派兵保护粮船。至于杭州城内的事,自然会一一照办。

第二天,胡雪岩将善后需要办的几件大事列了出来,交给蒋益澧。即:

掩埋尸体:尸体容易引发瘟疫,应该尽快掩埋。

办理施粥:米粮由公家拨,地方绅士帮忙办理。

查殉难忠烈:核实过后奏请建昭忠祠。

春耕:这是关乎秋冬生计的问题,要妥善安排。

免除厘税:对有关民生类的招商采取这项措施,能够恢复城内的经济。

恢复书院:对士子要采取优待的政策。

胡雪岩还强调了对军队纪律的问题,不要无故骚扰老百姓。蒋益澧逐一地答应胡雪岩,让他尽管放心去见左宗棠。

左宗棠见着胡雪岩,就是大肆悲叹杭州城里死去的人,也问道办善后,当务之急是什么?

胡雪岩回答,振兴市面当然是当务之急。有人肯做生意,百姓也就有了生路,这样公家也是得利的,会有税收。振兴世面还得靠左宗棠帮忙,老话重提,就是“整饬纪律”。这样,商人才敢到杭州做生意。

左宗棠听后,表示会负责军纪,如有违规,一定会严加查办。接着,胡雪岩又建议把曾经的善后局改为赈抚局,突出现阶段以赈抚为主。得到左宗棠的同意后,胡雪岩忙开了,一面赈济,一面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