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984400000078

第78章 26别把对手看做你的“眼中钉”

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异己、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但在高效能人士眼里,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都有危机感,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在北方某大城市里,诸多电器经销商经过明争暗斗的激烈市场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有赵、王两大商家脱颖而出,‘他们又成为最强硬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赵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了极度扩张的经营策略,大量地收购、兼并各类小企业,并在各市县发展连锁店,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有所失误,造成信贷资金比例过大,经营包袱过重,其市场销售业绩反倒直线下降。

这时,许多业内外人士纷纷提醒王,这是主动出击,彻底击败对手,进而独占该市电器市场的最好商机。

王却微微一笑,始终不采纳众人提出的建议。

在赵最危难的时机,王却出人意料地主动伸出援手,拆借资金帮助赵涉险过关。最终,让赵的经营状况日趋好转,并一直给王的经营施加着压力,迫使王时刻面对着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很多人曾嘲笑王的心慈手软,说他是养虎为患。可王却没有丝毫后悔之意,只是殚精竭虑,四处招纳人才,并以多种方式调动手下的人拼搏进取,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这样,王和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彼此绞尽脑汁地较量,双方各有损失,但各自的收获却都很大。多年后,王和赵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子。

让敌手“叮”上自己

马由慢跑到快跑是由于马蝇的叮咬,那么企业发展由衰到强需要什么来“叮咬”呢?不言而喻,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对手的时时“叮咬”,方能保持旺盛的势头让自己强大起来。

没有对手的竞争又是乏味的。一个人能够发展壮大,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加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化为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进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

无独有偶,在美国费城西部,有两个敌对的商店,一个叫纽约贸易商店,一个叫美洲贸易商店。两个商店是隔壁邻居,店老板却是死对头,他们之间经常展开价格竞争。

当纽约贸易商店的窗口上挂出:“出售爱尔兰亚麻被单,该被单质量好,完美无缺,价格低廉,每床定价6.50美元。”美洲贸易商店的窗口就会出现:“人们应擦亮眼睛,本店床单世界一流,定价5.90美元。”

此外,他们还常走出商店,相互咒骂,甚至大打出手,最终他们中间有一个会从竞争中退出来,宣称另一个店老板是疯子,在他那里买东西的人都是疯子。

于是人们便纷纷跑到竞争获胜的商店买完所有的床单。在这一带,由于他们的不断竞争,人们买到了各种自认为物美价廉的商品。

说起来也十分有趣,有一天,他们中间的一位老板去世了。而几天以后,另一位老板开始停业清仓大展销,然后,他搬了家,人们再也没看见他。这是为什么呢?当房子的新主人进行大清理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两位老板的住房有一个通道,他们的住房就在商店上面。后来经过进一步核查,这两位老板竟是一奶同胞。

原来所有的咒骂、恐吓和其他人身攻击都是在演戏。所有的价格竞争都是骗人的,谁获得胜利,谁就把俩人的商品一起抛出去。就这样他们的骗局维持了30多年始终未被人发觉。直到其中一人死了才真相大白。

保持必要竞争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哪怕是一种竞争的假象,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事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有效之道。

能人不能扎堆

在应用“鲇鱼效应”时,有不少企业认为只要引进人才,便可以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益。但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鲇鱼效应”是有条件的,是要经过科学评估与精心安排的。若不能将“鲇鱼效应”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之中加以全盘考虑,就会适得其反,酿成“鲇鱼负效应”。这样就会演变为“鲇鱼”与“沙丁鱼”、“鲇鱼”与“鲶鱼”的窝里斗。

不难看出,“鲇鱼效应”发挥激励作用的前提是出现了员工普遍不思进取的现象。假如你所在的部门员工已经形成龙腾虎跃、锐意进取的“鲇鱼效应”气氛,可是你依然我行我素地坚持引进超量“鲇鱼”,便可能造成“能人扎堆”,引发内讧和矛盾,以至效率低下。

拿破仑曾经说过:“狮子率领的兔子军,要远比兔子率领的狮子军作战能力强。”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首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智慧和能力相当的人不能扎堆儿。能人扎堆儿对企业发展不利。

三个能力很强的企业家合资创建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分别出任董事长、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一般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务一定会欣欣向荣,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企业非但没有赢利,反而连年亏损。其原因是不能协调,三个人都善决断,谁都想说了算,又都说了不算,结果管理层内耗造成企业严重亏损。发现这一问题后,董事会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请这家公司的总经理退股,改到其他公司投资,同时免掉他总经理的职务。有人猜测这家亏损的公司再经历撤资打击后,必然会垮掉,没想到在留下的董事长和常务副总经理的通力合作下,竟然发挥了公司最大的生产力,在短期内使生产和销售总额达到原来的两倍!而那位改投资其他企业的总经理,担任那家企业的董事长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出卓越的经营才能,也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三个都是一流的经营人才,可是搭配在一起却惨遭失败,而把其中一个人调离,分成两部分,反而得以成功。问题的关键就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

总之,配置恰当,一加一会大于二,可能等于三,可能等于五。如果配置不当,人员失和,一加一可能等于零,也可能是个负数。

企业在应用“鲇鱼效应”,决定是否引进“鲇鱼”时,一定要看实际情况,即是否能通过引进“鲇鱼”将本企业内的一些“沙丁鱼”激活?若过多引进鲇鱼,就可能使一些本来可以进取的“沙丁鱼”由于看不到希望而开溜。

有一位外企公司的宣传策划助理,三年以来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多次为公司创下佳绩。后来,该公司企划部经理岗位空缺,员工们都以为这位助理是最佳人选,然而后来公司领导却做出了“让猎头公司为自己寻找‘更为合适的高级策划人才’的决定”。于是,这位能干的助理只好辞去公司的工作,并受聘到一家民营企业担任销售总监。在一次业界的项目策划活动中,这位助理以其独特的策划方案打败了他原先任职的公司,使他所在的民营企业从此名声大振。这个外企公司领导听说后,不禁扼腕长叹,悔恨不已。

很多公司在内部出现职位空缺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找猎头公司,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却忽视了公司内部的人才,不予挖掘和起用,结果造成了很多企业精英流失的管理事故。

因此,适量引进“外来的和尚念好经”,同时也让“庙里的和尚会念经”,内外相结合,形成有序的人才竞争机制。如此一来,组织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所以利用“鲇鱼效应”时,要把握好“尺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