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要克服的人性弱点全集
984700000032

第32章 (31) 半途而废是最令人惋惜的失败

(31)半途而废是最令人惋惜的失败

一只蚂蚁想往瓷砖墙上爬。

可每次都失败掉了下来,但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另外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这原本是个哲学故事,曾有人去问智者谁是谁非,智者说两个人都没有错,这只是反映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懂得“曲线救自己”,遵循轨迹,随遇而安的人,肯定很少烦恼,能够充分享受到人生的愉悦。这事实上是一种妥协的人生。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不慎跌倒并不表示永远的失败,唯有跌倒后,失去了奋斗的勇气才是永远的失败。

若以平常心观之,失败本身也就不足为奇。一个人若没有经历失败,就难以尝到人生的辛酸和苦涩,难以认识到生命的底蕴,也就不可能进入真正宁静祥和的境界。其实,通向成功的路绝不只是一条,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路,成功与否,往往不在于对道路的选择,而在于一旦选定了自己的路,便不再彷徨。所以,能否到达心中的目标,首先取决于对脚下的道路是否信任。执著的人可能失败,却很少被人称为失败。因为,“执著”的骨子里有一种素质:一种激情如火的素质,一种追求根源的素质,一种苦行僧式的素质,一种认准了目标死不回头的素质,一种固执己见永不迎合他人的素质。

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常常创造出人间奇迹。弗洛伊德、拿破仑、贝多芬、凡?高,还有吉尼斯世界大全一书中所记载的诸多人物,不能不承认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他们的性格中有着共同的一点,即执著。他们执著地将他们热爱的某项事业推向极致,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除了自身的死亡。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这些执著的故事不老,人物不死。 执著的人可能在当时失败,却在后人心中胜利;可能在名利上失败,却在精神上胜利。这就是执著的人生。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经传的日本选手山本田一出人意料地夺取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希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本田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请他谈谈经验。山本田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语,回答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明显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已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多么睿智的道理啊!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山本田一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对手,正如他言:凭智慧战胜对手,而他的智慧正是为自己制定了恰到好处的能促人积极向上的目标。

找一件以前一直很喜欢但已经很久未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完成它,逐渐增加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随着活动的增加,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情很多,你对生活的兴趣会逐渐恢复。

首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次,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否则,总有办法对自己说:“我失败了。”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应确保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心。

再次,将目标计划划分成足够小的步骤,确保你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

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保一定可以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强完成计划的信心。如果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会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做的状态了。

最后,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换言之,目标中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的目标是与人交往,注意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

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这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