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
985800000059

第59章 广纳贤人结交知己

第10章第六节广纳贤人结交知己

给朋友建档

一个人应该广交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办事就很方便顺利。有些人平时也喜欢交友,但就是到了真正需要时手忙脚乱,甚至一个人也找不到这种人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建立一个朋友档案。

不管你是否喜欢交朋结友,一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自己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当然,交友是不能勉强之事,你无法勉强自己,也不能勉强对方,否则你们都无法建立这种友情之链。有时,当我们交友时,也真是难以一下子就断定你们能交往得有多密切,并且能持续多久,但不管怎样,你都可以采取一种更有弹性的做法,投缘的好,不投缘的也好,通通将他们纳入你的“朋友档案”!

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朋友档案呢?

首先,你可以把上学时的同学资料做一个记录整理出来,毕业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你会有很多同学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肯定已经干出点名堂,当你需要帮忙时,凭着你们原来的同窗关系,他们一定会帮你忙的。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如能充分运用这种关系,这将是你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和财富。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你得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并且随时注意他们对你的态度。

其次,建立你身边的朋友的资料,对他们的专长做个详细记录。他们的住所、电话、工作等。工作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随时修正,以免需要时找不到人。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能疏忽的,你还可以在档案中记下他们的生日,并在有些人的生日时寄上一张贺卡,或请吃个便饭,这样你们的关系一定会突飞猛进。平时注意保持这种关系,到你有事相求时,他们一定会尽力相助,万一他们自己做不到,也可能动用自己的关系网为你帮忙。

在应酬场合中认识的“朋友”也不能忽略,你们只交换过名片,更谈不上交情。这种“朋友”面很广,各行业各阶层都有,你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上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你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找个理由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一二次“请教”之后,他对你的印象也会加深。当然,这种“朋友”不一定能邦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点小忙也许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再说,你也不可能天天有很多要事去求人帮忙,很多情况下就是点小事。

现代社会,很多人开始使用电脑办公,因此你也可以用电脑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也有人用笔记簿,还有人用名片簿,这些都各有长处,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在建立这种档案时,有几点你必须记住:

每个朋友对你都有用处!

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

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

弹性交友

交友的最好法则之一是——与之交往,但要保持弹性。人在社会上行走,必须靠朋友帮忙,虽然有些朋友不见得能帮你什么大忙,甚至还会拖累于你,但总的来讲,一个人没有朋友会无路可走!所以,一个人不仅要广交朋友,而且要充分动用朋友智慧,发挥他们的效力。但交友也不能乱交,如果你尽是交些不好的朋友,就会朋友越多,吃亏越多。

而现实中就有很多人交友时“弹性不足”,他们认为做人做事都应保持一个原则,交友也是如此,如:看不顺眼者不来往;兴趣不同者不接近;话不投机者懒得说;令人不愉快者断交。

这里所说的“朋友”是一种广义上的交友,而普通朋友和我们所说的“知音”、“知己”是有所区别的。当然,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这种交友的态度和原则也无可非议,但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还是做事有点弹性,即灵活性为好,交友也是如此。交友要因人而宜,在坚持一定原则的情况下保持弹性。以下交友原则可供参考:

如果你对一个人看不顺眼,或与他话不投机,但这个人并不一定是“小人”,他们有可能成为对你有所帮助的君子,如果你一律拒绝,将来未免感到可惜。也许你会说,一个人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自己还要装出副样子去“应付”,这样做人做事未免太辛苦了。是的,这样是有一点你让你觉得委曲,但一个人要有一点这样的功夫,并且还要不让人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只有敞开自己的心胸,主动去接纳他人。

如果他人因为某事得罪了你,或者你曾得罪过别人,双方心里确实有点不愉快,但绝对没有必要结仇;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应主动化解僵局。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了这次相交,也许你们会因此成为好朋友,或者关系不再那么僵化,至少你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很多人就是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就是拉不下脸!其实只要你放下自己的架子,采取主动的态度,你的这种气度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因为是你先给了他面子。如果他还是故作高姿态,那是他的不对! 不过化解僵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也就是说要有个借口!

有些人奉行一个原则,“不是朋友就是对手”,如果这样,敌人就会一直增加,朋友一直减少,最后让自己变得孤立;应该改变一下原则,“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

世上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必过于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为你的朋友!有了这种心态,你就能以一颗平常心来交友!

身价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碍,也是树敌的一个原因,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博士,就不去理会一个勤杂工,在“交朋友的弹性”这件事上,这种自我标榜的身价会使你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弹性交友的法则,你就不用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不用担心自己的路走不通。

结识诤友

一个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何况有时尽管你心扉紧闭,但还是有人主动来敲。当他人主动与你接触时,你难道不去作出一点回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性,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原则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每天向你耳边尽吹好听之言,有的人经常给你提个醒,或者提出批评,看到你不对就修理你;有的人热情得如火如荼,也有的人冷漠如冰;有的人与你交友是因为你对之有利,有的人交友则完全是出于一片衷心……

经常给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似乎有点令人讨厌,因为他说的都不大中听,你向他道出一些自认得意的事,他却偏偏给你泼来一盆冷水;你热情地向他描绘自己满腹的理想与计划,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落一顿……反正,你听到的都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这种人看来还真有点让人讨厌!

但如果你对现实社会冷静思索一番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人大有可交的一面。如果你错过了这种人,那未免有点可惜。

按照现代人的处事原则,一般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他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属于实情却让人讨厌的真话。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算什么朋友?如果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

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得不得了,不知是非;如果他人之言稍有顺,就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如果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人孰好孰劣了。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之人,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如此。

如果有人还经常给你吹点不顺之风经常提出一些意见,你首先应觉得这种人可贵,然后你再对之细加分析,如果他所提逆言都是事实,对你有利,那就是“忠言”。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种人你就应该与之诚交、深交,因为他值得一交!当然也有不坏好意的逆言,如果他所说的经常与事实不符,甚至无中生有,有时还当众让你难堪,那就要分析一下其真实意图了。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父母对待子女的情形,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责之骂之,子女有什么“雄心壮志”,父母也总是想办法替他踩脚煞车,不让他脱缰而去,他们难道是为了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为孩子好,怕他们受到伤害,遭到失败!这是为人父母的至情所在!

因此,碰到那些经常提醒你、在你冲混头脑时给你浇点冷水之人,你要好好想想,这种人是否诚心对你,你是否应该好好与之交往。

把握距离分寸

我们从小就开始交朋友,走上社会,交的朋友更多,而且这些朋友层次不一,等级不同。有的只是普通朋友,有的则是挚友;有的只是生意上的朋友,有的则是生活的知音和事业的伙伴。

我们经常会对生活中的交友感慨无限,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情了,有的则不欢而散。不管怎么散的,都是一种可惜啊!

当然,朋友失去了还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让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有一个交友原则值得你考虑——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这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吗?而现实中很多人友情疏散,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

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一样。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个同一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了。密友之间相处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夫妻相处的艺术之一。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防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对方的感情。

所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也就是说,心灵应贴近,但形体应该保持距离。“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只是熟人罢了!

所以,为了让友谊之情长流,为了让你的人生不再孤寂,那就遵循这一原则——好朋友也要保持适度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