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986000000010

第10章 品茗中外名作的神韵 (2)

《西游记》取材于唐代和尚玄奘到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关于这一点,唐人慧立在《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后经民间艺人加工,玄奘已经有了孙行者的帮助,并成为中心人物。金元时期《西游记》题材的戏剧作品中也已有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情节。可以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人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就的。

《西游记》所创造的神话世界令人拍案称惊。小说中,天庭地府、龙宫魔洞、仙佛斗法、神魔征战……想象丰富,情节新奇有趣。

孙悟空是从得天地之灵、日月之精华的石头里生出的。后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大闹天宫,被如来降伏,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西行取经,途经五行山,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悟空与唐僧一起西行,期间又收了两个徒弟,白龙化作了他的坐骑。取经路上,师徒四人历尽艰辛,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来到灵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回到长安。

《西游记》中的这些神话故事深蕴着现实生活社会的生活内容,作者借人与妖怪之间的矛盾来映射现实中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与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

此外,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藐视皇权、神通广大、勇往直前英雄形象——孙悟空,这是一个古往今来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艺术典型。

旷世之作《红楼梦》

世间有一部绝世经典,这部书中几乎每一卷都是一幅唯美的诗画。例如:宝玉游仙境、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病补孔雀裘、刘姥姥游大观园……说到这里,你一定可以猜出这部书书名了!的确,它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即以80回手抄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通行的《红楼梦》有120回,其中,后40回由高鹗续作而成。《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旷世杰作,他代表了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描述了这些家庭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个阶层,皇亲国戚、贵官阁僚、丫鬟小厮、贩夫走卒,无不得到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生活的饮食起居等一些细节也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烹饪、医药、琴棋书画、诗词曲艺等文化方面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才华。

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别具匠心,书中总共出场人物超过700人,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贾政、贾雨村、刘姥姥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艺术典型。

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精妙绝伦的诗、词、曲、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的文学与艺术价值也是说不尽的,并且随着对《红楼梦》的不断研究,还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狐鬼妖魅的世界——《聊斋志异》

有一句俗语:“少不看《聊斋》,老不看《三国》。”也就是说儿童不能看《聊斋志异》,书中的鬼魅世界会使儿童感到害怕,老人不能看《三国演义》,书中的人生遭际会使人老泪纵横。《聊斋志异》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为什么那么令人畏惧呢?

《聊斋志异》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

这部小说多以狐鬼妖魅为题材,并赋予这些妖怪以人类的思想、相貌、情感,作者借此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黑暗和不公平。

《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约有500篇,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揭露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如《公孙九娘》、《鬼隶》、《鹗鸟》、《梦狼》等,其实作者是通过鬼的遭遇,来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官吏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的罪行。第二类: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内幕和种种弊端。如《三生》、《司文郎》、《王子安》等,揭露了主考官的虚伪、贪婪、愚蠢等,批判科举制对万千学子的毒害,使他们丧失人性。第三类:歌颂爱情与婚姻的自主。如《连城》中青年男女主人公不满封建婚姻制度,双双殉情,两人在阴间相会,结为夫妻,后复活,几经波折,终成眷属。第四类:通过谈鬼说狐来向世人传达人生哲理。如《画皮》,通过写王生被美色所迷惑,生出种种事端,最终告诫人们不要被某些心如蛇蝎、貌似善良的人所迷惑。

此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虽然近500篇都是短篇文言小说,但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入木三分。如公孙九娘的委婉多情,婴宁的开朗纯真,酷吏的残暴愚蠢等,使得各种各样的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代《红楼梦》——《家》、《春》、《秋》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但也有人说《家》、《春》、《秋》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这是什么原因呢?

《激流三部曲》和《红楼梦》一样,都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揭示了它最终会因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像觉慧这样受到民主思想洗礼的高家少爷,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他不喜欢高老太爷安排的生活,也不愿像大哥那样成为家族的牺牲品,他要做自己的主人。因而他敢于违背高老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编刊物、写文章,无情地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宣扬民主思想。觉慧最终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

这些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经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且作品宣扬的思想也与《红楼梦》的思想基调极为相似。

张扬“五四精神”——《女神》

古希腊是一个盛产女神的国度,例如,智慧女神雅典娜、天后赫拉、爱神阿佛洛狄忒、不和之神厄里斯等。我国也有众多的女神,例如,造人的女娲,月亮上的嫦娥,天庭里的七仙女、王母娘娘等。这些女神都是众人皆知的,但是你未必知道郭沫若的《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1919~1921年间创作的一部抒写自由与社会主义理想的诗歌集。它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枷锁、扫荡旧世界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展现。

《女神》在结构上分为三辑,每一辑又包含三部分。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这三部诗剧,侧重于揭露旧中国的腐朽、黑暗、黑白颠倒。第二辑最为重要。郭沫若许多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几乎都集中在此辑中。如《凤凰涅槃》,便是他诗歌的代表作,这首长诗用凤凰五百岁后自焚在火中永生的神话,来象征古老的中国;如《天狗》,用传说中吞食日月的天狗形象,来表达要彻底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也包含了诗人要求自我新生的精神。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上较为驳杂,主要侧重抨击当时黑暗社会现实。

《女神》中充满了反帝反封建的强烈要求和创造新社会的炽热激情。在这些无羁的诗作中,人的自我价值第一次得到了肯定,人的创造力第一次得到了承认,人的本性第一次得到了张扬,它显示了长期习惯于封建意识形态下沉睡的中华民族,已经获得了伟大的苏醒。它喊出了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历史要求,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女神》在诗歌形式上不同于以往旧诗体,它更加自由灵活。每首诗的节数,每节的行数,每一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没有统一的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情绪自然涨落的内在韵律与某种程度的外在韵律相结合,使得诗歌在自由变动中又不失整齐、和谐。

忧国忧民的《呐喊》和《彷徨》

在20个世纪初,我们的国家正遭受列强的无情迫害,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不能忍受这种状况的,于是他写了《呐喊》和《彷徨》,借此来唤醒我们国家千千万万沉睡的人们,使大家站起来反抗!

《呐喊》和《彷徨》开掘了“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此外,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国民性格中固有的劣根性,力求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例如,《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妄想,讲述了一个“迫害狂”的遭遇和心理。显示了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反抗。《阿Q正传》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南方农村小镇未庄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们思想的劣根性。《孔乙己》通过描写了一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的封建文人的经历,斥责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药》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英勇斗争,最后献出了生命。然而,他的牺牲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烈士的鲜血竟成了华小栓买来冶痨病的药。反映了民众的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酒楼上》写的是吕纬甫曾经一心想改良社会,让人们过上新的生活,但是在封建传统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无奈地屈服。

在这些典型人物的遭遇中,我们足见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与批判。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在20个世纪,有一位非常喜爱儿童,把儿童看做“最神圣的人”,并一辈子都在为儿童写作的作家——冰心。她的作品洋溢着母爱、童真以及自然之爱。其中,最能代表她风格的作品莫过于《繁星》和《春水》了!

冰心以哲学家的慧眼观察世界,捕捉刹那灵感,将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和美学观念注入诗行,赋以哲理,这就是趣味盎然,发人深省的两部小诗集:《繁星》和《春水》。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共有300多首小诗,题材颇为广阔,所写都是人类生活中的共同事物。并从这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爱,歌吟爱,例如,自然、人类之爱等。这些小诗清新、淡远、澄澈、凄美。

这些小诗在内容上传达的情绪表现在几个方面:传达了在那个黑暗、寒冷的时代弱者的心声;表达出他们无力抗拒外界的压力,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以及无奈;鼓舞青年人要相信自己、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歌颂了自然、母爱和童真;作者从一系列微小、平凡的事物中获得哲理的感悟。

《繁星》和《春水》中的小诗清丽润秀、恬淡自然,绝大部分是自由而无韵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它们给人美感,给人认识,使人顿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京味小说《骆驼祥子》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是纯正的老北京人,他不仅说话是一口京腔,就连写的作品也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京味。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