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解密:权谋策略、言辞辩论的绝世奇书 | 白话《鬼谷子》全文
840738

解密:权谋策略、言辞辩论的绝世奇书 | 白话《鬼谷子》全文

新用户38922816新用户389228162023-07-27 18:18:080

如果追根寻源,圣人在天地之间,是众生的先知。他们观察阴阳二气的收放(开阖),来给事物命名,懂得存亡的诀窍,筹算万物的始末,洞见事物的本质,揭示变化的征兆,从而掌握存亡的关键。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到今,他们的“道”是唯一的。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有的阴,有的阳,有的柔,有的刚,有的开放,有的闭合,有的松弛,有的紧张。因此,圣人总是要牢牢把握存亡的关键,详细考察万物生长的先后顺序,衡量各种事物的能力,比较它们的技巧,衡量它们的优劣。

有贤德的君子,也有不肖的小人,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笨的人,有勇敢的人,也有怯懦的人。这些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分别对待。对于贤德的人,可以举荐他,可以重用他;对于不肖的人,可以远离他,可以抛弃他;对于聪明的人,可以提拔他,可以让他身居高位;对于愚笨的人,可以让他沉沦,可以让他处于低位;对于勇敢的人,可以让他立功,可以让他发挥威力;对于怯懦的人,可以让他受苦,可以让他受到磨练。总之,要根据他们的表现和才能来衡量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不要一味地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和才能,需要考察他们的实际表现和言论。要顺着他们的喜好来了解他们的志向和意愿,要善于微调他们的言论来发现他们的真实想法。对于得到的信息,要善于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处理信息和对待人才时,要有守有攻,先了解他们的意愿和志向。

如果想让一个人发挥能力,就要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周全地思考和计划。如果想让一个人保持低调和保密,就要让他严密地执行任务。周密和保密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掌握情况和应对变化。在处理人才时,要善于捭阖之道,了解他们的情感和诚实度。在衡量人才时,要善于权衡利弊,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不符合标准,就要及时放弃他或者远离他。

捭阖是天地间的自然法则,是变化阴阳的四种时节,是化生万物的根本。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违背还是遵循,反复还是变化,都必定从这里产生。捭阖是大道变化的最高境界,游说之辞的变化,必定要仔细审查其变化,因为吉凶大命都与此有关。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主宰。志向、欲望、思考、谋略都由门户出入,所以用捭阖之道来控制。捭是开启、言说、阳的象征;阖是闭合、沉默、阴的象征。阴阳二气必须和谐,才能终而复始,所以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都是属于阳的,叫做始;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都是属于阴的,叫做终。所有言辞法阳之类,都叫始,是讲善的开始;所有言辞法阴之类,都叫终,是讲恶的结束。捭阖之道,可以用阴阳来检验。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卑下来求小,以崇高来求大。这样说起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可以用这种道理来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

益损、去就、倍反,都是用阴阳来驾御控制事情的发展。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用阳来发动,是德的相生;用阴来宁静,是形的相成。用阳来追求阴,是用德来包裹;用阴来结纳阳,是用力来施为。阴阳相互追求,是根据捭阖的原理。这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游说之人的法则,是万事万物的先知,是圆方之门户。

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有距离遥远但关系亲密,也有距离近在咫尺却关系疏远;亲近的人不一定被重用,疏远的人也不一定被冷落;每日在君主面前得不到赏识,而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声名远扬。

要成为谋士必须内外兼修,由内而外,最后由本结成。有的以道德感化君王,有的以结为党羽、互相举荐,有的以财物作为纽带,有的以声色取悦君王。了解君主心意,就能自由进退,就能亲近或疏远。

想要亲近就亲,想要疏远就疏;想要投靠就投靠,想要离开就离开;想要需求就需求,想要思念就思念。就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没有固定的处所,回来没有征兆。独来独往,别人不能阻止。

内揵,就是进说辞令;揵,就是心中谋划的事。想要进说的人务必揣测君主的心意,善于计谋的人务必顺应君主的心意。暗自考虑是否可行,明明白白地说得失利弊,来约束君王的思想。揣摩实情来迎合君主心意,进退应和,天时地利。心里面即使有不合君主心思的地方,也不能付诸实施。于是就仔细考虑变通的方法,从便利之处入手,以求变通。用变通的方法求得内揵,就像曲意奉迎一样。对君主谈论过去,就要顺着君主的话头加以发挥;对君主谈论未来,就要用模棱两可的话避开。善于变通的人要审时度势,通晓天地变化规律,了解阴阳变化规律,合乎时机地举事端、动兵甲。

看一个人对事物的谋略,就能知道他的志向和意志。事情有不合的,主要是因为对情况了解不够。表面上关系亲密而实际上却有距离的,是因为阳奉阴违。事情不合乎实际的,圣人不谋略他。

所以,关系疏远而感情亲密,是因为对方有阴德。关系亲近而感情疏远,是因为双方志向不合。主动亲近而得不到重用,是因为计谋不善。离开而能被召回,是因为他的主张被采纳了。每日在你面前却不被信任,是因为他的行为不得体。远远听闻他的声名而朝思暮想,是因为他的主张与决策符合谋略,可以决断大事。

所以说,没有共同基础却要强行达成合作的人,必将遭到排斥;没有相互了解却要强行进言的人,必将遭到拒绝。了解了情况才能制定策略,这样就可以内外兼修、安如泰山,或可进入或可退出,游刃有余。圣人立身处世,就是依靠这些道理先知先觉,以此驾驭万物,成就功业。

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为先,再引用《诗经》《尚书》的道理,以及损益得失、议论决策,来决定如何取舍。想要投奔的,用内在的策谋;想要离开的,用外在的策谋。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的策谋,都要明了其道理和法则。仔细揣摩未来的事情,做出决断。计谋没有失误,建立功业、成就名声、增加财富,称作贤能而又能得到内在的信任。君主昏庸不能治理国家,下级混乱没有德行,就是策谋不合情理而失败。内在自满而外无所求,或者进说离间,或者飞黄腾达,或者命令他来,或者逼他离开。想要逼他离开,就要利用关键时机向他施压。辗转腾挪、变化莫测,让人不知道他的套路,然后退而化之,回归大道。

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事情的发展也有合有离。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明显,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察觉。有时候事情的发展虽然距离我们很远,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经验和观察来预测和推断。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了解情况。如果出现了裂痕(巇),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大的缝隙(罅)。缝隙会逐渐扩大(涧),最终可能导致事物的崩溃。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找到缝隙的迹象,及时填补漏洞,避免其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只有了解事情的细节和微小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即使事情的变化微小,我们也应该注意并及时采取行动,以避免问题的扩大。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还需要善于运用我们的智慧和谋略。我们需要通过深思熟虑和推理,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需要考虑周全,制定出既能够解决问题,又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策略。

当天下混乱,没有明君,公侯失去道德,小人谗言狡诈,贤人受到排斥,圣人隐匿不出,贪图利益和进行诈骗的人到处都是,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国家分崩离析,互相攻伐,父子离散,亲人反目成仇,这就是社会分裂、人心不合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圣人看到这种分裂和不合,就会用抵巇的原理来治理天下。如果世道还可以治理,就采取措施堵塞漏洞、纠正错误,使分裂和不合的局面得到抑制和消除;如果世道已经不可挽救,就采取措施夺取政权,使国家重新统一。

在这个时候,诸侯之间互相争斗,战争和冲突不断发生。在这个时候,能够运用抵巇的原理来治理天下的,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领袖。

无论是天地的结合还是分离,都一定会出现缝隙,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要注意这些缝隙,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宁和发展。因此,圣人应该运用捭阖的原理来审时度势,掌握抵巇的策略,以便能够正确地应对各种局面。

如果世界已经陷入混乱,那么圣人就应该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如果时机成熟了,就应该采取行动来纠正时弊;可以向上游说君主,也可以向下教育百姓。能够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就可以成为天地的守护者。

在历史上,每当社会分裂、人心不合的时期,都需要出现一位圣人来运用抵巇的原理来治理天下。这种原理的应用需要智慧、勇气和策略,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能够成为天下的领袖。

如果要统治天下,就需要先考虑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观察天时之盛衰,了解地形的广狭,知道地势的难易,以及人民货财的多少。还要衡量与诸侯的亲疏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憎情绪。需要仔细研究他们的心意,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就可以使用“飞钳”的策略,用好的话语钩住他们的心,用“飞钳”的技巧来控制他们。

如果将这个策略用于人,就需要衡量他们的智能和才干,考虑气势的大小,以这些因素作为关键点,迎合他们的心理。可以钳制他们的思想,可以调节他们的情感,可以引导他们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或者反着来,或者覆过来。即使被颠覆了,也能恢复过来,不会失去控制。

简单来说,“飞钳”这种策略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方的情况,然后用话语来控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用于统治天下还是用于人,都需要巧妙运用这种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在运用“忤合”之术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合地加以应用。如果想要让事物有所转化,就得各有不同的策略。如果反就要有反的计谋,如果合就要有合的计谋。因此,一个高明的圣人如果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处理各种事物,提高自己的声誉,扩大自己的影响,就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天时之宜,了解事物之多之少,从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之物,没有固定的权威之论。圣人常常是无所偏爱,也没有什么事物是不与他发生关系的。当我们面对任何事物时,都应无所偏听,对任何事物都不应忽视。当然,成事于合于计谋,而且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化。如果要将“忤合”之术运用于天下,就必须先用量天下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要将“忤合”之术运用于国家 ,就必须先用量国家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要将“忤合”之术运 用于家庭,就必须先用量家庭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要将“忤合 ”之术运用于个人,就必须先用量个人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无论大小进退,其运用都是一致的。在运用“忤合”之术时,必须先谋虑计定,然后才可 以运用“忤合”之术。

古来善于使用“忤合”之术者,可以协四海、包诸侯。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 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然后寻求合作。比如伊尹就曾经五次归服商汤五次归服夏 桀而最终没有结果,最后才与商汤合作而得到成功。吕尚也曾三次归服周文 王三次归服商纣王而最终没有结果,最后才与周文王合作而载入史册。这 就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天命的所向而归附于有道之国,所以是不会有疑虑 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圣人通达妙理是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不是劳心 苦思的人是不能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的;不是全心全意去体验真情的人是 不能成就名声载入史册的;不是本身智力不足的人是不能用兵之道、深知 用兵利害;不是真正忠诚老实的人是不能真正了解天下大事的;所以“忤 合”这个法则运用之妙在于自己一定要先好好估计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 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各种情况,从而能知天命之所在,这样才可以进退 纵横、聚合分拆。

图片

古代那些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一定会仔细衡量国家的实力,并且揣测各个诸侯国的情况。如果对情况的了解不够清楚,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强弱轻重的平衡;如果对诸侯国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就不知道如何隐秘地变化。

那么,什么是“量权”呢?那就是要衡量国家的实力,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国家的财富、人民的多寡、地形、谋略、百姓的心态,以及诸侯的亲疏关系等等。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掌握国家的实力和情况。

而“揣情”呢,就是在别人非常高兴或者恐惧的时候,去刺激他们,以此来观察他们的反应。因为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容易暴露出真实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受到刺激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他的表现来揣测他的内心。

所以,计议国事的人,应该仔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家的实力、人民的心态等等;而那些游说人主的人,也应该准确地揣测人主的情绪和想法。无论是谋划策略还是游说他人,都必须要运用揣情之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言辞的运用,要让话说的恰到好处,既要让人主听得舒服,又要让自己的话有分量。而且,我们还要观察各种细微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寻找机会,从而引导事态的发展。

“揣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只有善于运用这种技能的人,才能在处理事务和游说他人时得心应手。

摩是一种暗中的琢磨和推断,揣的秘诀就是靠摩来掌握关键。但使用摩术是有一定原则的,这些原则都是很隐秘的。就像是在暗中摸索,通过寻找对方的欲望,再进一步探测其内心深处,必然会有所感应。但要小心谨慎,以免引起对方的注意,这样事情才能顺利完成而不留下隐患。

古代那些擅长使用摩术的人,就像是在深渊旁边拿着钓钩,只要饵食投入水中,就一定能钓到鱼一样。所以他们能做到事情在暗中逐步成功而不被察觉,主持用兵如果能做到不被对方察觉,就能让对方不害怕。

圣人暗中策划攻伐的事,所以被称为神秘莫测;事情在明处取得成功,所以被称为明显。所谓主持事情在暗中一天天成功,是因为不断积德,让人民安居乐业,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不断积善,让人民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而觉得非常神奇;以至于在天下被视为神明一般。

如果主持用兵能让对方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让对方不知道为什么要敬畏,那么就可以说他的智慧和圣明和神明一样了。

在运用摩术时,需要做到周密、适宜、悦耳、动情、发之、成之、廉洁、诚信、求利、谄之。周密需要做到平静、适宜需要做到公正、悦耳需要做到声音美好、动情需要做到情绪激动、发之需要做到释放激情、成之需要做到完成承诺、廉洁需要做到不贪婪、诚信需要做到守信用、求利需要做到追求利益、谄之需要做到不吝啬。

然而,虽然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摩术,但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运用它。在运用摩术时,我们需要考虑周全,做到没有遗漏。在游说时,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理解我们的人,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言辞能够被他们所接受。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事情的完成度,这需要我们做到合于数,合于情,合于理。只有当我们在运用摩术时,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取得成功。

就像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一样,事情总是会相应地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在做事时,注重这些细节,这样才能够确保事情的顺利进行。

摩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巧,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它,成功就会向我们走来。

说话,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花言巧语,伪装言辞,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言辞,就像是为了暂时应付而借来的物品一样,迟早会被识破的。为了应对别人而说的有利言辞,只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言辞。使用有利言辞的人,只是为了在辩论中获胜,而不是真正的知识。为了维护正义而说的正确言论,是为了让别人明确地了解自己的正确立场。明确地表达正确言论的人,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观点。为了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而说的反驳性言论,就像是在垂钓一样,是为了引导别人了解真理。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是为了献媚,但表面看起来像是忠言。用奉承的话去讨好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平静的话去说服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往直前的决心。用忧愁的话去说服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念。用反对的话去说服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坚决的态度。为了迎合别人的意图而说的言论,就是献媚。用繁琐的言辞去说客套话,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为了选择最好的计谋而说的言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如果一旦决定就不再改变而且坚信自己正确,是因为已经有了决断。如果已经知道别人有困难而不去帮助他,是因为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嘴是用来发布命令的器官,就像发布命令的守门人一样;耳朵和眼睛是帮助嘴的器官,就像帮助守门人的副手一样。所以只要嘴发布命令,而且副手们也同意这个命令,那么就可以行动了。因此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迷惑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迷惑不清了;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服别人,那么别人就会眼花缭乱;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引导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误入歧途;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不吉利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错误而失败;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吉利的活,那么别人就会因为正确而胜利;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那么别人就会因为受骗而上当;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令人高兴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快乐而高兴;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害怕而退缩;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令人可怕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可耻而羞愧;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令人可喜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喜悦而高兴;如果使用花言巧语去说一些令人可恶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讨厌而拒绝。所以那些没有见过缤纷色彩的人,是无法让他欣赏五颜六色的;那些没有听到过和谐音乐的人,是无法让他欣赏音乐的优美的。因此如果你想要说的话并不能打开别人的眼界,那么就不要拿出来了;如果你想要说的话并不能接受别人的耳朵,那么就不要说出来了。如果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所了解的领域或范围,那么你就不要发表任何意见或态度了。古代有句名言说:“嘴巴可以用来吃饭喝水,但绝对不能用来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这是因为说话如果不合时宜就会招致灾祸的缘故啊!甚至有时候你一句话刚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了。古人还曾经说过:“众口铄金。”这是因为如果你说的话不符合事实或没有根据,那么你立刻就会被人们反驳倒的原因啊!

人的本性,说话的时候就希望别人听从,做事的时候就希望成功。所以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去利用愚蠢者的长处;不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而去利用愚蠢者的技巧之处,因此不会遇到困境。谈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从别人的长处出发;谈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要回避自己的短处。所以甲虫在防御敌人的时候,会用坚硬的胸壳来保护自己;而毒虫在行动时,会用有毒的刺来防御敌人。因此禽兽都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而交际中的人也应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

所以说,言辞有五种类型,包括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和喜言。病言是感到精力衰弱而不振作的表现;怨言是心情极度悲伤而又无法倾诉的表现;忧言是情感闭塞而无法排遣的表现;怒言是情绪失控而无法控制的表现;喜言是随意宣泄而没有重点的表现。这五种言辞,精要而有条理地使用它们,对于有利的情况就可以灵活地运用。所以与聪明的人交谈,要展现出知识的广博;与笨拙的人交谈,要强调清晰的思维;与善辩的人交谈,要强调简洁扼要;与高贵的人交谈,要展现出气势和权威;与富有的人交谈,要展现出高雅的品味;与贫穷的人交谈,要强调利益和实惠;与低贱的人交谈,要保持谦逊和恭敬;与勇敢的人交谈,要强调果敢和决心;与有过错的人交谈,要强调锐意进取和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是一个谈话的技巧,但人们常常会犯相反的错误。因此与聪明的人交谈时,要用这些技巧来阐明问题;与不聪明的人交谈时,要用这些技巧来教导他们,但这通常很难做到。所以说的话有很多种类,事情也会有很多变化。如果整天说话都符合自己的类别,事情就不会混乱。尽管事物不断变化,但只要不失去主导,就能保持清晰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智慧的关键是不迷失自我,倾听的关键是敏锐的洞察力,智慧的关键是明智的选择,语言的关键是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言辞多种多样,事物千变万化。所以如果一个人整天说话都不会失去自己的类别,那么他就能保持条理清晰。尽管事物不断变化,但只要不失去主导,就能保持清晰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智慧的关键是不迷失自我,倾听的关键是敏锐的洞察力,智慧的关键是明智的选择,语言的关键是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所以聪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会直接干预百姓的生活。他让臣子们去管理日常事务,而他只需要掌握最关键的部分。他听取群臣的意见但不盲从,他制定政策但不会直接执行。他的任务就是洞察一切并做出最明智的决定。他的智慧就像阳光普照一样覆盖整个国家,他的恩泽就像甘霖一样滋润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明智的君主之道:既不亲自操劳政务,又能达到治理国家的最佳效果。

所以善于辩论的人会用语言的力量去影响别人,而不是用武力去征服别人。他们会用思想的力量去启发别人,而不是用言语去攻击别人。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语言的技巧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口才去说服别人。这就是善于辩论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他们能够用语言的力量去影响别人并改变他们的思想。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持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与人交往。只有当我们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时,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一个有见识的谋略家,在制定计谋时,必定能根据导致事物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把握实际情况,探求事物的真实情况。如果能够切实掌握情况,就可以确定“三仪”。所谓“三仪”,就是上智、中庸、下愚。这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制定出奇妙的计谋。奇妙计谋的运用是不败的,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就像郑国人采玉一定要驾驶给司南车一样,是为了不迷失方向。所以,估量才干、衡量能力、揣摩真情,也就是立三仪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如果感情相投,亲密无间,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就会成功。如果两个人有相同的欲望但彼此疏远,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只会部分成功。如果两个人讨厌对方但彼此感情很好,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全部失败。如果两个人讨厌对方并且彼此关系疏远,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只会部分失败。所以,如果两个人彼此有益,就会亲密无间;如果两个人彼此有损,就会疏远。这种规律贯彻实行,就可以用来考察异同之分。总之,万物同一,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道理,所有的法则都是相通的。所以城墙的坏是由裂缝引起的,树木的折断是由节疤开始的。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因此,变化产生新事物,新事物产生于谋略,谋略产生于计划,计划产生于议论,议论产生于游说,游说产生于进取,进取导致失败,失败导致制约。所以游说、进取、失败和制约都是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的手段来制约事物的发展。所有的事情都是同一的,所有的法术都是相通的。

仁德的人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利益去引诱他,但可以考虑让他花费自己的钱财;勇敢的人不怕困难和危险,所以不能用忧患去恐吓他,但可以考虑让他去面对危险;有智慧的人通达于事理,明于道理,所以不能用欺骗的手段对待他,但可以考虑用一些光明正大的事情让他参与从而获得功劳;这是三种有特长的人才。所以对于愚蠢的人容易蒙蔽双眼,对于不肖的人容易感到害怕,对于贪婪的人容易受到诱惑;这些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的策略。

因此强大是由微弱发展而来的;笔直是由弯曲发展而来的;多余是由不足发展而来的;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对外亲近而实际内心疏远的人,要跟他谈论内情;表面跟人亲近而实际心中疏远的人,要跟他谈论外情。所以,应根据对方的疑问改变自己的说法,根据对方的表现改变自己的策略,根据对方的说法捕捉他的需要,根据对方的势力确定自己的计划,根据对方的恶行采取相应的权术,根据对方的忧患采取相应的措施。

运用揣摩、吓诱、高超的谈论、赞美成绩等方法去游说,或者采用与对方亲近的方法,或者采用套近乎的方法,或者采用利害诱导的方法,或者采用积毁销骨、欲擒故纵的方法,或者采用离间的方法,或者采用反间的方法。暗中了解对方的情形,必定会有所得;不暗中了解情况而合乎常理的事,可以类推得到结论。所以游说人主,必须跟他谈论奇特的计谋;游说臣子,必须跟他谈论私人的事情。

关系亲近却说些疏远的话,就被疏远;关系疏远却说些亲近的话,就被亲近。由于这些原因,游说的人会受到疑虑困惑或被人所亲信或疏远。游说的人深知自己的主公非常喜好某物,就仿造那件东西并加以美化,然后使主公深深喜爱;主公认为某物不好,就避而不谈某物。总之,游说人主必须深知其喜恶,并随机应变。

因此,最妙的计谋是让对方自愿听从我们,而不是我们强加于他。我们不能让对方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也不能去教他不懂的东西。当一个人不愿意做某件事或不便公开某些话时,我们就要采用放任或收纵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喜恶感情或态度不明朗,我们就要暗中了解并跟他建立亲密关系。

能够了解情况的人可以为我们所用,不能了解情况的人我们就不能使用他。因此我们说:“做事最重要的是控制和被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能够控制别人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的人就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圣智的人的做法都是暗中积累阴德而不轻易表露出来,而愚蠢的人则相反。

智慧的人很容易成功,不智慧的人则往往失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得出结论:为了求生存、求安全而不能无为而治;相反,为了求得显达、成功就不能够无为而治。智慧可以用于众人所不能知的情况,能够用于众人所看不见的事情。经过分析认为可行的就应采用它,自己不便提出的就让他人提出。总之,如果能够跟君主关系密切相处得好,并且所提的意见符合他的心理需求,那么就可以向他进献奇特的计谋了。如果能够跟君主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就可以与他共商一些较难办到的事情了。鬼谷子·决篇原文原文

在决策事情时,最好委托给有经验的人,他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好运气和坏运气,有诱导的方法,这样就不会被迷惑或偏见影响。

有时为了做出一个决定,需要放弃一些利益,以便接受更好的选择。同时,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品德、狡猾、诚实、隐藏和平常的表现在决策中起到的作用。

圣人能够成功有五个原因:品德好、狡猾但不做坏事、诚实、隐藏、平常表现好。这五种方式都很微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应用。

考虑问题时,需要参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做出决策。

决策时,要考虑美名、易成功、不怕辛苦、去掉问题、追求幸福等因素,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做出决策。

决策和解决问题是重要的事情,必须用来治理混乱,决定成功或失败。很难做到完美,但可以先王用蓍龟来帮助做出决策。

心境安详、气度从容、保持沉默静观其变,其表现于外是节制慎重。善于处理事物而不必动用自己,心胸谦虚、态度平和,以待人接物。以上是主位的德行。

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灵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事物,就没有看不见的;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声音,就没有听不到的;用天下人的心思考问题,就没有不知道的。像车轮上的许多辐条一样,向中心辐辏,那么心灵的明亮,就如同日月一样光辉,无人能阻挡。以上是主明的德行。

为政的德行是:不要固执而拒绝正确的东西,要允许并接受正确的东西,这样做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使别人向你请教。固执而拒绝正确的东西,则必阻塞通道。高山仰视可到顶点,深渊测度可到极深,神明的德行正静,没有比它更深的。以上是主德的德行。

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公正。奖赏守信,必须验证而使众人有所了解,没有听说和见到的,就没有不知道的。真实而流畅的德行如同天地一样广大,又何况是奸邪的人干犯君主呢!以上是主赏的德行。

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谋;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星(指南星)在何处。以上是主问的德行。

心是九窍的起始,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君给予奖赏;干坏事的,君给予惩罚。君根据人们的要求给予,根据给予的效果,就不要劳神了。圣人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能奖赏人。根据这种方法,遵循事理,所以能长久。以上是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密;人主不周密,则群臣产生混乱,家国就没有安定的保证了,内外不通气,怎么知道所闻正确,对事物的开闭处理不好,就不能明察根源。以上是主周。

一是长目,二是飞耳,三是树明。明确了解千里之外的情况,隐微之中的情况,这就叫做洞察天下的奸谋,没有谁不能熟悉变化和改动。以上是主恭。

遵循名称去做好事,则安顺完善,名和实相互生成,反覆相因,所以好的名称就是生于事功,事功就是生于法理,法理就是生于事功和名实的德,德就是生于和谐,和谐就是生于名称适当。以上是主名。

精神旺盛的人会效法五龙,他们有五种气息,精神是其中主导,心是精神的居所,德行是巨大的。养精神的地方,最终归结到道路上。

道是世界的开始,一是万物的纲领。所有的事物都是道的创造,道生万物,包容无形的气,先于天地形成。它没有形状,没有名字,被称为神灵。

所以道是神明的源泉,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德行培养五气,心能得到平静,就有了技巧。技巧是心气之道所依靠的,精神是它们的使者。九窍十二舍是气的门户,心是它们的管理者。

天生就有这些天赋的人被称为真人,真人能与天合一。通过内在修炼而知道这些的人被称为圣人,圣人能以类推知。

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人的一生虽然有变化,但基本的天性是相同的。知道这些相似之处在孔窍中体现出来,如果有疑惑,通过心的方法去理解,心里没有这样的方法,必然不会理解。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当理解了这些后,五气得到滋养,精神得到安定,这就是变化。变化有五种气息:意志、思考、精神、内心和德行。精神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静和的人能滋养气息,滋养的气息能得到和谐。这四者不衰弱,四周的影响就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保持这种状态就是精神化为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真人就是与天合一,遵循道的原则,执守一个原则来养育万物。他们怀有宽广的天性,施与德行来滋养万物。他们无为而治来包涵所有的思考和意识,同时展现出强大的气势。士是通过通达来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只有精神旺盛才能滋养志向。

养志,就是指心气的思考不够通达。当心里有了欲望时,就会加以思考。思考是欲望驱使的。如果欲望太多,心气就会分散,心气分散志向就会衰弱,志向衰弱思考就不能通达。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会繁多,欲望不多志向意念就不会衰弱,志向意念不衰弱思考就会通达。思考通达就会和气畅通,和气畅通就不会让乱气在胸中烦扰。所以,从内在来说可以修养心志,从外在来说可以了解人。养志心气就会畅通,了解人就能看清他们的能力。如果想用一个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心志。知道人的气息盛衰,才能修养他的心志,观察他们所安心的,就知道他们的能力。

如果不修养心志,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考就会不通达;思考不通达,志向意念就不扎实。志向意念不扎实,反应就会不够强烈;反应不够强烈,就会失去志向和心气的支撑;失去志向和心气的支撑,就会丧失神采;丧失神采就会使人变得恍惚;恍惚就会让人三心二意。所以,养志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安定;自己安定了,志向意念才能坚定;志向意念坚定,威势就不能分散,神气就会恒常固守,就能威震对方。

实意,就是指心气的思虑要深沉。心想要安静,思考要深远;心安静下来,精神就会集中,思考深远就能出谋划策;精神集中,志向就不可能混乱,计谋已成,成功就不可能中断。意念和思考的定力就会加强,心就会安定下来,心安定了,行动就不会出错,精神状态就自然良好。这样,奸邪就不会侵入,诈谋也无法迷惑。说话也就由衷而发。心诚则信心坚定,信守纯真而不变化,等待他人的真实意图的交会,是听取和等候的过程。隐藏的谋略,是存亡的关键。意念不定,就听不真切;等候得不恰当,隐藏的谋略就无法施展。那么,意念也就无所信赖,思想就空虚而无实际的东西。所以,隐藏的谋略思考,务必在实意上下功夫。实意要从心术开始。

无为而求,五脏就能安静,六腑也能调和;精神、魂魄固守不动,就能内视和反听;志虑就能放在太虚之地,等待神的往来。以此观照天地的开辟,认识万物的造化;看见阴阳的始终,推知人事的政理。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能知道天道;不被看见就能命令,不行走就能到达,这就叫做道的知道。用道的知道来通达神明,响应四方,而精神就安宿了。

分威就是隐藏自己的威势。所以要静下心来,稳固意志,将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内心,这样威势就会更加旺盛。威势旺盛,内心就会更加坚定。内心坚定,就无人能阻挡。无人能阻挡,就能以分人之威来动摇其气势,如同天一样自然而然。

要以坚实战胜虚弱,以有备战胜无备。就像是用镒来称铢一样轻而易举。所以,一旦行动起来,就一定会有人跟随,一定会有人应和。只要挠动其中一根指头,就可以观察其余的指头。只要看见其中的变化,就能明白威势的分散。只要审慎地观察唱和的情况,就能以间接的方式看到直接的结果,这样行动起来就更加明智,威势也能够分散了。

如果要采取行动,就必须先培养自己的意志,以便观察对方的间谍。知道如何巩固自己的实力,就是自我培养。而让自己处于劣势的境地,则是为了对付敌方的间谍。只有神存兵亡,才能真正掌握形势的变化。

分散势态是神的一种表现。使用它的时候必须遵循间谍的规律而行动。如果内心充满威严,推动间谍发挥作用,那么势态就会分散开来。而分散势态的人,内心空虚而志向溢出,意志衰弱而失去威严,精神不集中,言语轻率多变。

所以要观察其志向和想法,以此来衡量其能力。只有通过仔细揣摩和游说,才能计划和完成各种事情。如果没有间隙可以利用,就不能分散势态。只有等待间隙出现后才能采取行动,行动起来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善于运用间谍的人,必须内外兼修,注重虚实的变化。行动起来不能失去分散势态的实际效果。行动中要跟随对方的志向和意愿,了解其计谋。势态是决定利害的关键,是权变之威的体现。如果势态已经失败了,就不必再过于苛求细节了。

转圆者是一种无穷尽的策略,只有拥有圣人之心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策略。圣人使用这种策略来理解不测之智,并将这种智慧与神道结合,使它们混沌为一。转圆者可以变化讨论万类,解说意无穷。他们具有各种不同的智略计谋,有的圆滑,有的直接,有的阴险,有的吉祥,这些不同的策略用于不同的事情。圣人怀有转圆之策,用它来寻求与造化者的契合,因此他们的行动都包含着大道,以观察神明的领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自形成自己的类别。通过观察计谋,就可以预知吉凶成败的结果。转圆者,有时会转向吉祥,有时会转向凶险,圣人通过道,先知道存亡,然后知道如何转圆为方。圆者,用来合成语言;方者,用来错综行事。转化者,用来观察计谋;接物者,用来观察进退之意。只有看到这些要点,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法。

能够明辨是非,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能够果断地作出决策,这些都是接近于危险的决策。事情有偶然成功,也有必然失败。时机和情况变化了,就不能只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看待事物,而应该随机应变。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有德的人,讲话能明察秋毫,能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去办事。能使对方愉悦的人,是因为自己具有知识的缘故。能够做到损己利人的人,是因为自己有行动力。尽管损己利人的说法有很多,但圣人不会轻易承诺。所以,聪明的人不因为自己的言语而失去别人的话语,讲话不繁琐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志向不变,心意不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面对困难和容易的事情,然后才制定出谋略。利用自然的力量作为依靠,才能取得成功。过于圆滑的人,难以行动;过于方正的人,难以停止。这就是大功告成的关键。对于增减变化,都要灵活应对。利用分散权力的策略,让自己显得很弱,然后再展现出自己的决策能力,才能决胜千里。因此,善于作出决策的人,就像在千丈高的大堤上决堤,又像在万仞高的山谷中转动圆石。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如此。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和干扰这个过程。如果逆天而行,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必然失败。同样,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的过程,君主的统治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否则国家虽然暂时繁荣,但最终必然衰败。

文章中的“持枢”,就是指掌握关键的因素,遵循规律,保持平衡。天枢是指自然界的关键因素,如春夏秋冬的变化,日夜的更替等。而人君的天枢则是指其统治国家的关键因素,如政策、法律、人事等。文章强调,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关键因素,必须遵循规律,掌握关键,才能取得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中经”是指拯救穷困和急难,施予那些能言善道、有厚德之人。拯救被囚禁和穷困的人,是不忘恩惠的表现。能言善道的人,可以与善人广施恩惠;有德行的人,会依循中庸之道;而拯救被囚禁的人,则是培养使小人归顺的德行。士人,在当代的不同时期,有的可能会因避免阗坑而逃亡,有的可能会因伐害能言善辩的人而存活,有的可能会因破德立雄而获得胜利,有的可能会因压抑拘束而成为罪人,有的可能会因常常戚戚而自我完善,有的可能会因失败失败而自我生存。

因此,中庸之道贵在掌握人心,不贵于被掌握人心;掌握人心的人握有权力,被掌握人心的人则失去生存之机。所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等技巧,其根本在于纪道数,其变化要体现在《持枢》、《中经》之中。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是指爻的变化,可以从其影响、形容、象貌等方面得到体现。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听邪恶之言,说话必谈《诗》、《书》,行为不乖僻淫荡,以道为形,以德为容,容貌庄重色温,不可从象貌得到其真意,这样的人则隐情塞隙而去。

“闻声和音”是指由于声音不同,则恩爱不接。所以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成为四声的主角,只有在宫调上才能做到。所以音调不和则不悲,这是因为声散、伤、丑、害等不和谐的声音,必然会逆耳不顺。即使有美行盛誉,也不可与目比、与翼比合,此乃气不合、音不调之故。

“解仇斗郄”是指化解微小的仇怨。斗郄是指斗强。强郄既已相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所以胜盅只知道追求功名势利,只知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倍增力量,死而后已。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之。

“缀去”的方法是补充自己的言论,使其有余味。因此,与贞信之人相接,要称道其行为、激励其志向,说出可以实践的话,约定再见的日期,以他人的实例来引证,结以往事而期未来,明示款款诚心而离去。

“却语”是指观察窥伺对方的短处。所以,说话多的人一定有多个短处,要议论其短处并加以验证。用对方的忌讳来动摇他,展示时下的禁令,对方就会因此而心生恐惧,然后以安抚的话让对方安心,把话语全部收藏起来而却之,不要在多方之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无能。

“摄心”是指遇到好学技术的人,就替他们宣扬师长的教诲。用奇异的事情来检验他们,使他们系心于己。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技艺,待其验证之后,扰乱他们的思想,让自己的内心回归诚恳。遇到沉溺于声色酒乐的人,用术法来动摇他们,用音乐来感动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死亡的迫近、生命的短促,忧虑将来的命运。用他们从未见过的事情来使他们高兴,最终可以观察他们未来的命运,使彼此有后会的机会。

“守义”是指坚守以人义为准则。探求内心深处的主宰以合乎道义。深入内心,得到其主宰。从外部控制内心,事情有所联系而跟随。因此,小人以旁门左道与他人相合,而这种用法能败坏家业、辱没国家。如果不是贤明智慧的人,就不能守家以道义,也不能守国以正道。圣人之所以看重微妙之道,确实是因为它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