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341:组织的千年老毛病——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背后的本质值得思考
841559

《资治通鉴》341:组织的千年老毛病——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背后的本质值得思考

花言大帅花言大帅2023-07-28 16:55:340

学习内容:【原文】西夷校尉向沈卒,众推汶山太守兰维为西夷校尉。维率吏民北出,欲向巴东;成将李恭、费黑邀击,获之。夏四月丙午,怀帝凶问至长安,皇太子举哀,因加元服。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以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京兆尹。是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车四乘,百官无章服、印绶,唯桑版署号而已。寻以索为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汉中山王曜、司隶校尉乔智明寇长安,平西将军赵染帅众赴之;诏麹允屯黄白城以拒之。石勒使石虎攻邺,邺溃,刘演奔廪丘,三台流民皆降于勒。勒以桃豹为魏郡太守以抚之;久之,以石虎代豹镇邺。初,刘琨用陈留太守焦求为兖州刺史,荀藩又用李述为兖州刺史;述欲攻求,琨召求还。及邺城失守,琨复以刘演为兖州刺史,镇廪丘。前中书侍郎郗鉴,少以清节著名,帅高平千余家避乱保峄山,琅邪王睿就用鉴为兖州刺史,镇邹山。三人各屯一郡,兖州吏民莫知所从。琅邪王睿以前庐江内史华谭为军谘祭酒。谭尝在寿春依周馥。睿谓谭曰:“周祖宣何故反?”谭曰:“周馥虽死,天下尚有直言之士。馥见寇贼滋蔓,欲移都以纾国难,执政不悦,兴兵讨之,馥死未逾时而洛都沦没。若谓之反,不亦诬乎!”睿曰:“馥位为征镇,握强兵,召之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谭曰:“然,危而不持,当与天下共受其责,非但馥也。”睿参佐多避事自逸,录事参军陈頵言于睿曰:“洛中承平之时,朝士以小心恭恪为凡俗,以偃蹇倨肆为优雅,流风相染,以至败国。今僚属皆承西台余弊,养望自高,是前车已覆而后车又将寻之也。请自今临使称疾者,皆免官。”睿不从。三王之诛赵王伦也,制《己亥格》以赏功,自是循而用之。頵上言:“昔赵王篡逆,惠皇失位,三王起兵讨之,故厚赏以怀向义之心。今功无大小,皆以格断,乃至金紫佩士卒之身,符策委仆隶之门,非所以重名器,正纪纲也,请一切停之!”頵出于寒微,数为正论,府中多恶之,出頵为谯郡太守。【原文华译】西夷校尉向沈去世,众人推举汶山太守兰维为西夷校尉。兰维率吏民向北,准备迁到巴东。成国将领李恭、费黑邀击,兰维被俘。夏,四月一日,司马炽死讯传到长安,皇太子司马邺举哀,加元服,行加冠礼(本年十四岁),四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大赦,改年号为建兴。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为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兼领吏部、京兆尹。当时长安城中,居民不满一百户,蒿草荆棘成林,公私车辆一共四乘,百官没有官服、印绶,授官只有桑木板署名而已。接着又任命索綝为卫将军、兼领太尉,军国之事都委任给索綝。汉国中山王刘曜、司隶校尉乔智明入寇长安,平西将军赵染也率众前往会师。皇帝司马邺下诏,命麴允屯驻黄白城拒敌。石勒派石虎攻打邺城,邺城防卫崩溃,刘演逃奔廪丘,三台流民都投降石勒。石勒任命桃豹为魏郡太守以安抚他们。后来,又任命石虎替换桃豹镇守邺城。当初,刘琨任命陈留太守焦求为兖州刺史,荀藩又任命李述为兖州刺史。李述想攻打焦求,刘琨召回焦求。邺城失守后,刘琨又任命刘演为兖州刺史,镇守廪丘。前中书侍郎郗鉴,少年时就以清节著名,率领高平郡居民一千余家避乱自保在峄山。司马睿就任命郗鉴为兖州刺史,镇守邹山。三人各据一郡,兖州吏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琅邪王司马睿任命前庐江内史华谭为军咨祭酒。华谭曾经在寿春投靠周馥。司马睿对华谭说:“周馥为何造反?”华谭说:“周馥虽死,天下尚有直言之士。周馥见贼寇滋蔓,想要迁都以救国难,司马越不悦,起兵讨伐。周馥死后不到一年,洛阳陷落。如果说他造反,岂不是诬陷吗?”司马睿说:“周馥身居征镇将军之位,手握强兵,征召他,他不理,看到危险却不扶持,也是天下之罪人!”华谭说:“不错,危而不持的,天下每个人都该问责,也不是周馥一个人!”司马睿的参佐大多躲避工作,追求个人享受,录事参军陈頵对司马睿说:“洛阳和平年代,朝士都以小心恭谨、恪守职责为凡俗,以高位无为、倨傲狂放为优雅,这种风气流行,以致败国。如今呢,您的僚属们也全盘继承了洛阳流弊,追求自己的名望,自命清高,这是前面的车已经翻车了,后面又跟着那车辙前进。我建议从今天开始,凡是派工作给他,他就请病假的,一律免职。”司马睿不听。三王诛赵王司马伦的时候,制定《己亥格》以赏功,从此就成为惯例,陈頵上言说:“当初赵王篡逆,惠皇失位,三王起兵讨伐,所以制定厚赏,以激励慕义之心。如今功劳无论大小,都按《己亥格》来评定,以至于普通士兵,也佩戴金印紫绶,仆役门客,也拿着代表皇帝的符节,这不是重名器、正纲纪的做法,请停止!”陈頵出身寒门,但是多次发出匡正之论,王府中同僚大多很厌恶他,把他外放为谯郡太守。

【学以致用】针对陈頵提出的情况,思考几点01,企业机制,企业基因的问题前文讲过组织基因的问题,现在你看,这个问题已经显化出来了陈頵反应的现象,背后显示了一个“千年老毛病”:战争时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可能远一点的战争我们感触不深, 那么,我们回想下近代战争史在三大战役的时候,蒋先生的队伍是不是就是这样的?那么,思考下,为什么他的组织里面会出现这种现象?而我方这边不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组织形成时的基因问题为什么司马睿不听啊?或许他知道了也没办法改变因为东晋是个合伙制,各大利益集团相互交织,司马睿也不得不顾忌,他没办法把权力收紧,最起码,他没有属于自己个人的,强有力的中央军可是,老蒋也是中央军的,但还是不行,为什么?这就是组织基因的问题了,有多个“股东”存在,掌控权不在手, 你想干什么,还得考量股东们的意思这样的问题,如果在曹操手里,该咔嚓就咔嚓了,因为曹操是可以说了算的。但是司马睿没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问题如果再往前推,可以延伸到司马炎身上司马炎作为晋国的开创者,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纠正奢靡之风,导致了这种“魏晋遗毒”的继续生发所以,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作为企业的领头人不要以为等到公司做大了才来纠正思想,纠正企业价值观那个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到了那个时候,各个骨干已经成为了山头,山头主义已经存在,说话开始有分量,你想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搞不好,他们的思想与观点反过来会影响了你的价值观就像这种“朝士以小心恭恪为凡俗,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如果你想干点实事,想简单明白地就把事情办了,他们就说你太俗了,他们一定要多绕几个弯子,增加几个办事的门槛,来显示他们自以为的“价值”这本质是一种骗术,集体骗术掩盖自己的无能,并且谁有真正的能力,他们就打击谁,排挤谁他们除了手里的“权力”,还有什么真才实学呢?在民营企业里面,小企业或许暂时不出现这种现象,但是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会有大企业有个通病,部门墙又高又厚,腐败严重我们国家反腐的成绩是很显著的,但是有没有人去了解一点,这个反腐斗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井冈山开始的,是教员从当时队伍还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就开始的所以,不要小看企业的初创期,这里面的问题其实是很多的,要思考,要布局的地方多了去了这是属于企业顶层设计的领域,一开始,在企业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得在创始人脑海中不停的打圈圈了....

02,机制的迭代没有什么机制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造就一大批不劳而获的“食利者”如果在公司里面,这么一批人占了大多数,那基本上可以断定公司已经处在“消亡”的道路上了华为当年因为自身的条件有限,所以创造出来股权激励的机制然后,为了不让这些曾经也是劳动者的股权所权者变成躺在功劳簿上的“食利者”,于是又创造了TUP股权激励,这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能解决外部(国外)的人才不能成为股东,但又能为我所用的问题所以,《己亥格》的激励方式,很明显只是阶段性的激励,过了那个时候还一成不变,后面的坏处只会越来越多放到现在的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人还在用前面40年的分配经验,但是40年后的今天是什么情况呢?干活的人,是90后,00后为主力..... 在他们眼里,不是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是一提到“洋气”,就是一个掉价的词汇, 提到华流即是顶流的代表前40年, “什么清大北大不如胆子大”,只要你敢“下海”,你就有机会...现在呢,精细化治理时代到来,合伙人时代到来打个比方有的人早上起来,身体已经起了,灵魂还在沉睡有的企业,自身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21世纪了,但是,内部的机制,还停留在过去现在国家都在吹响现代化强国的号角了,有些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思维连“站起来”都没有做到...这几年合伙人机制,股权机制很火, 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接触导入了....但有些企业导入的股权机制还仅仅停留在最开始的阶段,几年了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迭代...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三王之诛赵王伦也,制《己亥格》以赏功,自是循而用之。在分配上,要注意“惯例”一词一是,激励方面,这是标配,二是,在激励的方式方法上面,就得更新迭代,要因时因地制宜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多种激励方式可以叠加共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