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万物齐一吾丧我【《齐物论》1】
真有逍遥处,总能歌齐物。
【原典】
南郭子綦(qi)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tà)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jī表示疑问)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子綦学生,姓颜名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yī吐气)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háo号),而独不闻之翏翏(liú)乎?山林之畏佳(cuī,嵬崔,高峻的样子),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xiào)者,叱者,吸者,叫者,譹(háo)者,宎(yǎo)者,咬(jiāo)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译文】
南郭子綦靠几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之情景大不一样呢。”
子綦答道:“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方孔,有的像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敢问什么是天籁呢?”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悟读】
心斋坐忘为修心,万物齐一吾丧我。
所谓心斋、坐忘,皆为一种修行之法;吾丧我,则是一种生命之境界。其中,“我”,指的是小我;“吾”,上五下口,把五蕴装入口袋,是一种大我,揭示了入道之上帝视角。
真正的吾丧我,是自己的心神忘记自己的形体,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物我两忘之超然境界。
“宇宙大人身,人身小宇宙”,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依道而为,人间正道。然人之情感,往往夹杂着人之主观情绪。本篇庄子借得道高人南郭子綦之修行,引发“人籁、地籁、天籁”之思考。
何为人籁,人们演奏乐器,似乎完全不同,其实是借同一张嘴吹出来的,人籁就是人嘴里的一股气演奏出的乐曲。 何为地籁,天地之间空气流动,同样是一股风,吹过山谷,吹过水面,吹到树梢,吹过屋檐,吹过长空,吹过草原,各种声音完全不同。地籁就是天地间的一股气形成的自然乐曲。 何为天籁,人类历史长河中诞生一代代生命,生命间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其实是宇宙自然吹奏的生命之交响乐。人们的唠唠叨叨、言之凿凿、勾心斗角、喜怒哀乐……种种精神世界之变化,人似皆以为自己是生命之主宰,皆以为在追求着自己之生活,其实皆是自然之安排。
在庄子看来,所谓的“人籁地籁天籁”,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划分而已。
每个人的生命,皆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思维,皆应依道而为。如同笛子背后有张嘴巴一样,好像山谷树林背后有股风一样,貌似笛子演奏音乐、山谷树林发出声音。其实,嘴巴和风才是乐曲的演奏者。对于一个人而言,神秘之命运才是生命乐章之演奏者,才是思想精神之编织者。从人类社会之各种思想,到每个人之精神起伏,不过天籁罢了。
庄子借助不同的三个概念,揭示的是齐物之观点,即宇宙间万事万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皆应同等视之。正如释德清所言,“人之所言,乃天机所发。果能忘机,无心之言,如风吹窍号,又何是非之有哉。”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进一步阐明,天籁是无需借助他物而生的,天籁之声是自身发出的,唯有在心静之时,在心无所待之际,方能真正的听到。真正的高境界,无需借助外力。
倾听内心之声音,跟随自己之内心,或许就是最好之天籁。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