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书房联选萃:惬意(二编中)
840764

书房联选萃:惬意(二编中)

流水春风的小馆流水春风的小馆2023-07-27 18:34:530

这一讲,我们来说一说文人家居的惬意。

先看一副杨守敬(1839-1915)先生的:

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这一副来自于王维的一首六言诗,原诗如下: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大家看王维这两句诗,真是惬意!——红日初升,落花满地,家僮尚未起;鸟啼渐浓,山客犹梦,只待自然醒。有其主必有其仆,这个家僮的生物钟估计和主人差不多吧。

王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和陶渊明可以并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人的“双子座”。但两人不同的是,陶渊明是真穷,是一位亲自耕种的有文化的农民。且看陶渊明的自我写照: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而王维则做过大唐王朝的省部级高官。退居林泉的王先生,其经济状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且看其“辋川别业”的规模吧(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整理):

辋川位于西安东南的蓝田县,距西安市区约30公里。王维的辋川别业沿终南山辋峪河谷、由东南向西北绵延约10公里,占地面积大约在10-20平方公里之间,也就是说至少有15000亩地。根据《辋川集》中描述辋川别业的诗文,对照后人所摹的《辋川图》,可以把辋川别业大致描述如下:

从山口进,迎面是“孟城坳”,坳背山冈叫“华子岗”,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故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和“落日松风起”之句。背冈面谷,隐处可居,建有辋口庄,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结庐古城下”之句。

越过山冈,到了“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的背岭面湖处,有文杏馆,诗云“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大概是山野茅庐吧。文杏馆后崇岭高起,岭上多大竹,故名“斤竹岭”。这里“一径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述其景。

沿溪通往另一区,题名“木兰柴”(由篱笆围起来的、多植木兰的园子),这里景致幽深,有诗云“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溪流之源的山冈,与斤竹岭对峙,取名“茱萸片”,大概因山冈多“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山茱萸吧。翻过茱萸片,为一谷地,有“仄径荫宫槐”句,题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登冈岭,至人迹稀少的山中深处,题名“鹿柴”(别业中养鹿的园子),那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山冈下为“北宅”,一面临欹湖,盖有屋宇,所谓“南山北宅下,结宇临欹湖”。北宅的山冈尽处,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从这里到南宅竹里馆等处,因有水隔,必须舟渡,所以说“轻舟南宅去,北宅渺难即”。

欹湖的景色是“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泛舟湖上,但见“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为充分欣赏湖光山色,建有“临湖亭”。有诗云:“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沿湖堤岸遍植柳树,“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绮”,“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因此题名“柳浪”。“柳浪”往下,有水流湍急的“栾家濑”,这里是“浅浅石溜泻”,“波跳自相溅”,“汛汛凫鸥渡,时时欲近人”,不仅有急流奔泻,还有水禽嬉戏。

离水南行复入山,有泉名“金屑泉”,据称“潆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山下谷地就是南宅,从南宅缘溪下行到入湖口处,有“白石滩”,这里“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跋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沿山溪上行到“竹里馆”,得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外,还有“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漆园”、“椒园”等胜处,因多辛夷(即紫玉兰)、漆树、花椒而命名。

由此可知,王维那是真富有呀!

王维先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等等,这一份阅尽繁华后的空灵超然,这一打闪烁于中国文学史的佳言隽语,都是用唐王朝大把大把的银子换来的。

当然,富有富的讲究,穷有穷的享受。即使只有几间茅屋,同样也可以享受惬意。比如下面钱君匋(1906-1998)先生的这一副: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我不需要什么上万亩的别业,有几间茅屋能遮风避雨就足够了。诺大的天地,才是我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之可见便是我之所有,我之能享便是我之所得。精神上的超越,或许并不需要物质铺就的金台玉阶吧。

当然,要是能有酒那就更好了。陶渊明不是也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吗?下面看吴征(1878-1949)先生一副:

春水方生花明镜里,吾庐可爱酒满床头。

这一副“春水方生花明镜里,吾庐可爱酒满床头”,大意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庐不在大,有酒就行。当然,春水新涨,波平如镜,繁花似锦,上下交映,也更能助我酒兴呀。

还有,优美的音乐也总使我陶醉。且看王福厂(1879-1960)先生这一副:

波暖尘香,小艇谁吹横笛;

莲幽竹邃,曲阑绕遍芳丛。

这一副“波暖尘香,小艇谁吹横笛;莲幽竹邃,曲阑绕遍芳丛”,大意是——

是谁在船上吹笛?揪得我的心儿呀——不由得要过去看看。

芳丛满目,曲径通幽,岸上有秉清节而高耸的翠竹,水边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真是惬意之上又添一重惬意呀。

这一副为宋词集句联,集者为弇山居士(不知何许人也)。

上一联讲了闻笛的惬意,这一联看看吹笛的惬意。梁启超(1873-1929)先生有一副最得意的宋词集句联(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笛子多为竹制,腔小音高,其声往往能传很远。果能“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不知要弄得多少人辗转难眠呀。

下面看梅鹤孙(1894-1964)先生一副:

一曲清歌,更短笛临风,长云弄晚;

十年旧梦,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

这一联,不仅有笛声、歌声,还有清风、晚霞,更兼烟雨、炉香,以及挥之不去的旧梦……

据说咸丰皇帝即是被慈禧的小曲吸引打动的。看来要让皇帝惬意,不仅得有实力,还更需要有魅力呀。

下面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

上联“横琴当月下”,和王维先生的《竹里馆》(辋川别业胜景之一)意境相似: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下联“压酒及花时”,“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也就是酒酿熟后的过滤工序。我们现在喝的白酒是蒸馏酒,已经通过“蒸馏-冷却”去掉杂质了,不再需要“压酒”了。这一句和前面讲过的“偶思小饮报花开”,“饮酒趁花时”意境相似。

接着胡浚先生这一副也类似:

坐旁置酒随时饮,案上张琴对月弹。

欧阳修曾写过一组10首的《采桑子》、歌咏颍州西湖。在这一组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称作《西湖念语》。其文辞与此联的惬意,颇有相通之处,兹录如下: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与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接着看姚元之(1773-1852)先生一副:

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

上面讲对月弹琴,这里讲对鹤弹琴。鹤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象征着纯洁、高寿。道家高人往往通过骑鹤升天成仙,因此在中国文化中,鹤又是往来于天上与人间的“天使”。能通过弹琴与鹤对话,真和与神仙对话也差不多。

最后看陈鸿寿(1768-1822)先生一副:

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上联“琴言清若水”,看起来平平淡淡,细思则意味无穷。古代文人每每在白日里消费繁华之后,回家就寝前会弹琴片刻——以纯净如水的琴音,洗刷掉白日里身心沾染的尘污杂秽,就好像通过沐浴洗掉一身臭汗一般。

下联“诗梦暖于春”,则又是另一番惬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生活是诗意的,夜晚的梦境当然也是诗意的。这样的梦呀,总是像春天一般富有生机、充满温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