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改变不了楚国
文 / 子玉
屈原之死表面上是对楚王的失望,实际上是对楚国的彻底绝望。
大家总喜欢从性格的角度来剖析屈原,认为他太刚,不会变通,也总是从楚怀王身上解读屈原之死,这两者其实都是表因,本质原因还是楚国根深蒂固的世家文化。
讲真,任何一个坐上楚王位置的人其实都想从根上改变楚国,尤其是在秦国强势崛起的情况下,楚国太有必要重拾往日的雄风,再续辉煌。
所以,即位初期的楚怀王也是一副鸡血满满的状态——
为了制定改变楚国的手术方案,楚怀王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精英、找到同行者,他放眼望去眼睛直接就钉在了屈原身上。左徒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不仅专业素质过硬,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颗强烈改变楚国的心。
好的,就他了。
那段时间,屈原成了楚国的现象级人物,他入与楚王谋划复兴楚国的大业,出又全面负责外交事宜,每一个动作都与楚国的核心业务直接挂钩。
那是屈原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那是在为理想而奋斗。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怒而创作了《离骚》,从此渐渐远离政治,进而被彻底抛弃。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楚怀王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屏蔽正确,听信谗言?能坐稳楚王的位置智商没那么低吧,三言两语就给糖衣炮弹缴械了?
其实不是楚怀王的智商有问题,而是他的态度变了,他在奋发图强的高速路上直接一脚刹车躺平了。
而原因也很简单,他发现自己根本改变不了楚国,放弃了。就像后来的咸丰皇帝从一个工作狂突然沉浸于酒色江湖中一样,本质上都是对现实的妥协。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就是,摆烂。
是的,战国时代是从商周时代以来就已经启动的诸侯兼并战争到了收尾的阶段,七国都知道自己命运的结局,要么成为一统天下的那个人,要么被兼并。
而要想避免被兼并的命运,最好的钥匙就是变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即使不能成为那个征服天下的人,起码可以让自己的生命线延长一些吧。
对,变法进可图谋天下,退可保证自身安全。
所以,变法自然就成了战国的主题。
魏国首先给列国提供了一套模板,魏国通过李悝变法直接就逆袭为战国七雄中的最强者,后来再加上精英吴起的加入,魏武卒一时横行天下。
▲魏武卒曾经横行天下
图源/剧照
既然有成功的先例,列国也都将自身命运绑定在了变法这件事上,所以,当时的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
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
但最成功的还是商鞅变法。正是因为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其成果被历代秦国国君所坚持,所以才成为了那个统一天下的角色。
既然只有秦国一家获得了成功,那就说明,变法这事很难办,成功几乎就是概率事件。
而拦在变法路上的第一块石头就是世家大族。
说白了,变法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诸侯通过收回对土地、人口的支配权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税收、兵源和对战争资源的调动。当然了,也能更好的运用赏罚这两件武器来为自己的管理工作服务。
而这些资源都是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只要诸侯挥起大刀想收回对资源的掌控权,世家大族就会果断拿起棍棒进行反击。这件事成功了,王权崛起,失败了,则会加速衰败。
想要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维持现状。
但这显然不符合战国时代的主流,各国为了避免灭亡都会主动搭上这趟车。
可是,世家大族在各诸侯国积累了好几百年哪是能通过国君的几项政策就能缴械投降的?
他们肯定会反对。
以秦国为例,自商鞅变法的第一天起,世家大族就在想尽一切办法给变法的路上设置障碍,就连秦国的太子嬴驷、公子嬴虔都被动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可见反对力量之强悍。
想想,如果不是商鞅的手段够硬、秦孝公的变法意志足够坚定,秦国变法早就流产了。
在秦孝公去世之后世家大族还进行了一场反扑,想将秦国重新扭回既有的轨道。但继位的秦惠文王却选择了牺牲商鞅但又不否定商鞅成果的做法。
也就是说,秦惠文王以牺牲掉商鞅来熄灭世家大族的情绪,但又坚持商鞅变法的成果。一看就是天生做国君的料。
▲秦惠文王坚持了商君之法
图源/剧照
后来的汉武帝其实也一样,既维持削藩的既定政策不变,同时又可以为了稳定诸侯的情绪杀了主父偃。
从这就可以看出,身处时代浪尖的国君有多么难干,菩萨心肠、霹雳手段都得是标配。
更幸运的是,秦国的历代国君都从认知上坚信,只有走变法之路才能强大秦国,所以,商鞅变法就被历代国君所坚持,最终被刻进了秦国的基因。
楚国当然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吴起在逃离魏国之后又在楚国主导了变法,但在楚悼亡去世之后世家大族却以杀死吴起的方式强势将楚国扭回了既有轨道。
讲真,楚国的情况其实比秦国更复杂。秦国虽然落后,但却是农耕民族与零散的游牧民族杂居的格局,负担比楚国要轻多了,虽然商鞅变法也会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可毕竟只是一部分人。
也就是说,商鞅变法受到的阻力完全能够通过秦国庙堂这台机器给克服。只要国君的意志足够坚定,在时间的作用下,新的秦法注定会刻进老秦人的基因。
还有,秦孝公其实是个人精,他从一开始就躲在幕后将与世家大族的矛盾转化到商鞅身上,当秦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只需要牺牲掉商鞅就行,秦法照常运转。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就是这么办的。
结果是,秦国成功了,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做到了代代传承。最终,秦国以商君之法实现了天下一统。
楚国就不一样了,楚国的有效土地基本上被世家大族所覆盖,楚王本质上是与世家大族共治楚国的格局,楚王说白了就是楚国的盟主而已。就像汉初的刘邦,虽然是皇帝,但本质上就是一个盟主,与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共治大汉。
但刘邦的优势在于,他手里掌握的资源比任何一路诸侯都要强(关中、齐地),而且还可以联合军功派这一群体,足够对付异姓诸侯了。
而楚王手上的牌面就比较差了,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器。
这样的格局,楚王是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来实现给整个国家换血的举动。只要国君抗压能力不行,只要变法的成果不能在下一代继续传承,一切白费。
吴起变法的失败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当楚怀王想重拾变法大业时,很快他就发现了这其中的阻力到底有多大。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放弃,维持现状。说真的,如果他继续对楚国动刀,他这个楚王能不能坐稳都是个未知数呢。
所以,看起来是楚怀王烂泥扶不上墙容易听信谗言意志太脆弱,其实是他选择了与世家大族继续合作的局面。
你好,我好,大家好。
后来的楚顷襄王走的也是老路,他为什么能够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放逐屈原,其实就是不想有人破坏目前的局面。
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么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
就连屈原跳江前碰到的那个渔父都看出了问题所在:“你为什么就不能选择与世俗握手言和呢?”
屈原的答案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屈原只能以死来抗争楚国的现实。
▲那个渔父可能就是司马迁自己
图源/剧照
说真的,本质上屈原也是楚国世家大族的一员,以他的智商和认知肯定知道这场手术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既然活着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还不如结束生命,一了百了。
是的,活着只是对行尸走肉状态的不断复制,而死亡却是对自己的最好解脱。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屈原是绝对的英雄。
而正是因为屈原精神强势注入了我们的文化,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无数复制者,也才有了屡屡站出来拯救民族于危难的勇者。
这就是屈原的意义。
端午节,再忆屈原,大家端午安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和“在看”。谢谢!/推荐阅读:其实,屈原和伍子胥是一类人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 0001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