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五律《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读记
841234

杜甫五律《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2:19:020

杜甫五律《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读记

(小河西)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

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著啼猿树,魂飘结蜃楼。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杜甫有四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和杜占。安史乱后,除四弟杜占随杜甫赴蜀外,其余皆分散各地。据本诗,三弟杜丰“在江左”。杜甫与杜丰已离别约十年,且“近三四载无消息”。由此推测,“近三四载”之前或曾得到消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大弟杜颖曾到蜀地看望杜甫,或带来诸弟消息。(见杜甫《送舍弟颍赴齐州三首》。)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

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

羁栖:淹留他乡。《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杜甫):“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骐骥:良马;喻贤才。《离骚》(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晋书-冯素弗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

鹡鸰(jí-líng),也称“脊令”。一种水鸟。《常棣》(诗经):“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汉毛亨传:“脊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灵云池送从弟》(唐-王维):“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入峡寄弟》(唐-孟浩然):“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楚关:此指夔州江关。《史记-楚世家》卷40:“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hàn)关以距之。”《东观汉纪-公孙述传》卷21:“北据汉中,杜褒、斜之涂;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水经注》卷37:“是以法孝直有言:鱼复捍关,临江据水,实益州祸福之门。”(“法孝直”就是三国刘备手下的法正。)

水府:水神或龙王所居。《海赋》(晋-木华):“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鰲,垤堄孤亭。”《临邑舍弟书至苦雨…》(杜甫):“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大意:战乱之后俺还活着,只是羁留远方见你很难。秋天草枯,俺像生病的骏马。日暮江滩,鹡鸰该感到天寒。俺这边有夔州江关之险,你在吴地临近大海地遥水宽。十年来天天都有思念的眼泪,俺擦拭眼泪的衣袖都不曾干。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著啼猿树,魂飘结蜃楼。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杭州、越州:《元和郡县图志》卷25:“(江南道)杭州,余杭。…东南取浙江至越州一百三十里。” 《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越州,会稽。都督府。…西北至杭州一百四十里。”

淹别:久别。《尔雅》:“淹,久也。”

失清秋:《寄士远长安》(陈独秀):“自君别湖水,天地失清秋。影着孤山树,心随江汉流。”

啼猿树:《水经注-江水》卷34(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高》(唐-卢照邻):“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蜃(shèn)楼: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卷27:“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咏雾》(唐-苏味道):“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求:《玉篇》:“求,索也。”《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大意:听说你是寄居一个山寺,也不确定是杭州还是越州。在战乱后久别的日子里,俺在江汉度过一个个清秋。俺身在“高猿长啸”的三峡林木之下,俺的魂已飘飖到东海的海市蜃楼。明年春天俺打算沿江而下,俺要搜寻尽东吴每个白云飘浮的寺庙山头。

这组诗应合读。前章写别后思念。首联直赋。历经战乱俺还在,但羁旅远方“见汝难”。次联用比。秋草黄时俺在病,沙滩晚间鹡鸰寒。(也不知道俺兄弟衣服是否够暖?)三联写兄弟相距遥远。俺这儿三峡“关城险”,你那儿靠近大海边。(从楚到吴,又险又远。)末联直写思念。后章从思念写欲访。首联写听闻。听说你寄身山寺,也不知是杭州还是越州。中间二联写思念。因乱久别的日子,俺一直漂泊江汉。俺身虽在“啼猿树”下,俺魂已到大海的“蜃楼”中。(俺其实就像啼猿,常常悲鸣。俺的思念就像海市蜃楼,总是一场空。)末联直写欲访。俺要踏遍吴地山寺,俺要寻遍杭越白云。(“白云”即浮云,浮云即游子。《送友人》(唐-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组诗语言直白,情真意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