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一》读记
841294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一》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3:08:010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一》读记

(小河西)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玉露:白露,秋露,霜露。《泛水曲》(齐-谢朓):“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秦风-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老氏碑》(隋-薛道衡):“秋露凝甘,遍于竹苇。”《善哉行》(魏-曹丕):“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淮阳感怀》(隋-李密):“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感遇诗》(唐-陈子昂):“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巫山巫峡:指夔州的长江和峡谷。东汉时巫山泛指整个三峡及周边一带的群峰。三国后长江三峡始分段命名,但名称各异。如:《荆州记》:“巫峡(今瞿塘峡)、秭归峡(今巫峡)、归乡峡(今西陵峡)”。直到明清,才固定依次称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萧森:阴森;草木凋零;草木茂密。《竹》(唐-殷尧藩):“窗户尽萧森,空阶凝碧阴。”《郡舍南…》(唐-张九龄):“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北魏-杨炫之):“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兼天涌:(波浪在江上)涌动,似连天际。波浪滔天。

塞:边塞。此指山上。杜诗中成都、梓州、阆州、夔州皆边塞。《宿府》(杜甫):“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九日登梓州城》(杜甫)“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白帝城楼》(杜甫):“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

阴:(使)阴暗,阴晦,阴森,阴冷。接地阴:(风云使塞上)阴暗,接着地面。使塞上塞下一片昏暗。风云盖地。

大意:经秋霜凋残的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象萧索阴森。(眼前所见的深秋之景。)江间波浪涌动似连天际,山上寒风萧索黑云笼罩大地阴沉。(或许不仅仅是眼前之景。“波浪”、“风云”或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南诏也不太平,国家各方边关吃紧。甚至也包括国家内政方面的诸多问题。“天”上宦官弄权,“地”方,安史余孽割据等。写的是峡谷深秋,也是国家的内忧外患。)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在夔州云安,此年秋在夔州奉节,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刀尺:裁剪衣服工具。《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剪彩》(唐-沈佺期):“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白苎歌》(唐-张籍):“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砧:捣衣石。暮砧:傍晚捣衣的砧声。《吴江旅次》(唐-张乔):“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赠崔侍御》(唐-李白):“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大意:看到菊花两开那时曾流泪,孤舟一系两秋系不住故园心。寒冷的天气催人赶制冬衣,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的暮砧。

组诗其一。前二联写夔州秋景。看到霜露凋伤的枫树林,感觉巫山巫峡到处“气萧森”。江上波涛连天,山上寒风凛冽,黑云压城。三联转写自己。丛菊两开,写时间之久。孤舟一系,言滞留夔州。孤舟可系,故园之心难系。丛菊能开,思乡的泪水亦开。末联又回到见闻。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催刀尺”,“急暮砧”,也是“气萧森”。现在是“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寒冷的冬天又要来了,怎么能不急呢?组诗其一,点出组诗主旨:“孤舟一系故园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