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讽刺的一首小诗,全诗仅20个字,却说尽古今不变的社会现象
梅尧臣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是指他的很多诗歌特征初步确立了宋调的风貌。
宋人崇尚平淡,梅尧臣的诗风正是以平淡为特色,而且这种平淡与陶渊明及唐人都不同。
这平淡不是像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样的平和淡雅,它是在语言平淡的表象下有着情感的不平淡,
在语言层面和情感层面之间形成张力,是言简意深、平淡而山高水深的。
下面这首 《陶者》 就是体现其平淡之风的一首代表作。
《陶者》
梅尧臣〔宋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的大意是: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大的屋子中。
这首诗写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犹如控诉社会中不平等的现象。
此诗看似是客观地描写烧制砖瓦的工人屋上无片瓦、不劳而获者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大厦里,但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对比下,其实有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诗的前二句写劳动者的陶工,终生苦辛,却一无所得。“陶尽门前土”,从始至终,陶者所制成的瓦片何止成千成万;而制成这些瓦片不消说耗尽了一生的心力。然而,最后还落得“屋上无片瓦”的悲惨命运。
这两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大厦”,巨屋。张衡《西京赋》中说的“大厦耽耽,九户开辟”,都是权势显赫的公侯之家。
“鳞鳞”,是形容屋上铺满瓦片,犹如排列整齐的层层鱼鳞。这些富贵人家“十指不沾泥”,却安富尊荣,坐享其成。
照理说,“鳞鳞大厦”正是“陶尽门前土”的结果,而“十指不沾泥”则应与“屋上无片瓦”结成另一对因果关系。然而,这两对因果关系却发生了错位,竟然被颠倒了。一方面劳而不获,一方面却不劳而获。劳动者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被另外一些人所剥夺了。
这是一首仅仅四句二十字的小诗,可是容量并不小。世间之不公尽在这寥寥二十个字中,社会之不平等可见一斑,而民生之疾苦可想而知。
衣食住行样样都是劳动者创造,而劳动者却不能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种田的吃不饱、织布的要挨冻、盖房子的没房住,何其不公的世间,何其可悲的世道!
从《陶者》这首诗也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