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浅碧杯中歌落月,乱红堆里宿残霞
清代文人张廷济(1768—1848)有这样一副墨迹:
浅碧杯中歌落月,乱红堆里宿残霞。
该幅墨迹可能是赝品,但张先生的真迹,也是这种稚嫩味
这一联“浅碧杯中歌落月,乱红堆里宿残霞”,写得太美了——
浅碧杯——极讲究,乱红堆——极率性,歌落月——极风雅,宿残霞——极超脱……
日月如梭,年岁不居。美好的东西,要随时享受、尽情享受——
有美酒,就要高歌痛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笑傲,醉后各醺醺~
有美景,就要开怀收纳,曼舞随狂花,高卧伴残霞。人生驹过隙,且莫负芳华~
整体看,上联明快潇洒,下联浓烈风流。
说实在的,看到此联之前,我真不相信人间还有此等好言语!林语堂曾讲自己有幸生为中国人,能享受到如此美妙的语言——寥寥几个汉字,个个平淡无奇,但一经妙手连缀,便直教草木生辉、风云变色!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妙手”为何能有如此手段、化腐朽为神奇呢?
对此,王国维先生曾解释到:
山谷(黄庭坚)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斯言!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所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也。
回头再看此联,“浅碧杯中歌落月,乱红堆里宿残霞”,这样的句子,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它美呢?
我认为,它美就美在——酣畅淋漓的天人合一。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这就对了,天生万物,无贵无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既是人的来源,又是人的归宿。中国人所讲的“天人合一”,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是融化在春天里的天人合一~
唐伯虎说: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这是寄寓在鲜花中的天人合一~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是漫天愁怨的天人合一~
王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满目生机的天人合一~
李白说: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是无畏无惧的天人合一~
杨万里说: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是无知无忧的天人合一~
太上隐者说: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这是随遇而安的天人合一~
司空曙说: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这是信马由缰的天人合一~
……
李商隐曾写过这样两句: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这一句,怎么看起来有点眼熟?对了,这不正是“乱红堆里宿残霞”嘛~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