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启示录008:追问庄子到底怎么样才能逍遥呢
导读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需要和庄子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追问?从他的一堆寓言故事中,能获得怎样的启发?为什么说庄子讲的逍遥就是今天人讲的顺其自然和自得其乐?为什么说逍遥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外在的人事物?庄子的逍遥和佛家的自在,儒家的中庸本质一样吗?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我们已经把庄子《逍遥游》全部精读了一遍,可是把整篇全部读完之后,还是有一个困惑,或者说还是有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样才能够真正逍遥呢?庄子他老人家只是一个接一个地给我们讲寓言故事,就是没有给出我们今天人最喜欢的标准答案。我们把《逍遥游》中的所有小故事读完,不妨去和庄子做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就“逍遥”的话题,对庄子更对我们自己做一次深刻地追问。01首先,咱们还是要问问这条大鱼和那只大鸟。就算我们不和庄子他老人家较真儿,追问鲲鹏是否真正存在?我们也要问他:您笔下的大鹏鸟长得已经足够大了,飞得已经足够高了,还能够飞得足够远,这样就实现逍遥了吗?如果大鹏鸟飞得高、飞得远,算是逍遥,那当初潜伏在黑暗中的北海之鲲就不逍遥了吗?大鹏鸟要借风势,拍打海浪,才能够振翅高飞,那它的逍遥究竟吗?可靠吗?长久吗?”庄子是没有办法下凡来回答我们的,但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追问自己:02还在北海底部潜伏的鲲鱼,如果它讨厌北海,讨厌自己是条大鱼,向往化成鸟,天天盼着能飞上天,它活得逍遥吗?活得自在吗?我想答案肯定是不逍遥,不自在。但是,假如鲲能够平静地接受自己是条大鱼的现实,平和地接受北海深处的环境,不和外在的一切做心理对抗,知道自己有一天能够化而为鹏。不期待也不恐惧,只是默默地努力,静静地等待,那么它就是安然自在的。03我们再追问下去,是不是所谓的逍遥和自在完全是心境,是个体的心理感受?跟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没有必然的关系呢?能够平静地接受自己是谁,平静地接受自己在哪里,会怎样变化?这不就是今天人讲的顺其自然和自得其乐吗?不就是我的心情我做主吗?不就是佛家《心经》上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吗?心里面有牵挂,人就不自在,没有了牵挂,人就会自在。这也难怪,佛家总喜欢把看破、放下、自在,挂在嘴边上了。04再往下追问:蝉和小鸟飞得虽然不够高,但只要它们接受自己飞不高的事实,也接受别的鸟能够飞得高的事实,不也可以做到顺其自然,也能够自得其乐吗?那么它们就应该也是逍遥的、自在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我们自以为是,排斥别人,排斥外在的人事物,或者羡慕外在的人事物,而不肯全然接受自己,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呢?每一种事物都有各自的天性,我们能同时接受和尊重自己,以及他人、他物的本性,我们就能实现顺其自然、自得其乐的逍遥。否则,就会有心理对抗,有了心理对抗,就不平静了,不自在了。庄子笔下的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还有大瓠、大樗,本质上都各有各的天性。只要能够顺性而为、顺其自然,也就都能够自得其乐。05回到人身上,无论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贵为天子的尧帝、辞让天下的许由,还是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也都有各自的天命。接受了,顺应了,就是自在。有分别、有好恶、有取舍、有对外物的执着,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逍遥自在。我们现在可以问庄子了:是不是说,逍遥和自在完全是自己的事,和外在的条件无关?是不是说,心无牵挂、顺其自然,人就能实现心灵的自在?是不是说,能够完全放下自我得失、荣辱、爱恨甚至生死,人才能真正实现心灵上的自由?06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庄子讲的逍遥境界,本质上就是中国儒家经典《中庸》开篇中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境界”。更是佛家《金刚经》中佛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更是《心经》中讲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境界。庄子说“至人无己”和佛家《金刚经》中说的“一切法无我”不是一回事儿吗?“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本质上不就是《金刚经》中佛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吗?07再追问下去,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智者们无论属于哪一家,无论用什么样的名词概念来描述,本质上都是在告诉我们:平静地接受一切,平静地接受变化。看懂万变之中那个亘古不变的存在,放下所有的分别、好恶、取舍和执着呢?是不是意味着每天要看护好自己的心念,让分别心、好恶心、执着心一天比一天少。平等心、平常心一天比一天多呢?这样我们就是在做最好的修行呢?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能够观自在呢?也能够得到和庄子一样的逍遥呢?08庄子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我也没有能力给出标准答案。但我知道,答案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把注意力收回来,将生命的能量投向内在,与自己做最深入的心灵对话。说不定,哪一刻我们就会瞬间明白一切,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吧。否则,逍遥和自在永远没有办法体会的到。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