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说说天津市河北区的来历
841482

说说天津市河北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让快乐伴你一生2023-07-28 15:49:590

河北区因地处海河以北而得名。

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先民足迹,隋唐时期有人定居。元代属大都路郭州武清县,延佑三年(1316年)于直沽设海津镇,属于海津镇管辖。明永乐二年(1404年)又在直沽设天津卫,卫城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地区属顺天府武清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九月,又改天津州为直隶州,管辖武清、青县、静海三县。河北区属天津州或天津直隶州管辖。雍正九年(1731年),吏部议覆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奏请,认为"天津直隶州系水陆通衢,五方杂处,事务繁多,请升州为府,设知府;附郭置天津县,设知县";与原辖之青县、静海,及沧州、南皮、盐山、庆云统归天津府辖,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建立后,初袭清制。1913年废除府制,实行省、道、县三级。1914~1927年属直隶省津海道天津县。1928年国民政府将天津改为特别市,市下设区。之后,今区境先后隶属于几个区。直至1952年区境才有了完整的政区,时称三区,1956年改称河北区。1958年,天津市实施新的行政区划,将天津市8个市区和4个郊区,合并为6个区。将河北区建国道街(兴隆街以南地区),全部划归和平区,划出居民40235人;河东区王串场、墙子街两个地区,划归河北区,划入居民81965人;北郊区的小淀、朱塘庄、韩盛庄、芦新河、大张庄、宜兴埠6个乡和东郊区孙庄子、大毕庄两个乡划归河北区。此外还有吊桥、解放桥、金钢桥3个渔业生产队划归河北区管理。调整后,河北区辖小关大街、小树林、天纬路、河兴庄、王串场、墙子、京津公路、中山路、转盘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农村人民公社(兴淀公社辖56个自然村)。同年9月18日中国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在天纬路街诞生,定名为河北区鸿顺里人民公社。1960年城市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河北区将9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6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光复道人民公社复归河北区管辖。1961年5月13日,经市人委批准,原属武清县的南王平等16个村(共121户、5726人)划归河北区,6月,改成南王平人民公社。同时将原宜兴埠人民公社重新划分为大毕庄、宜兴埠、朱塘庄、芦新河4个人民公社。1961年12月,天津市颁发文件决定恢复郊区建制,河北区农村部分全部划归郊区。1962年10月6日,天津市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河北区将7个城市人民公社调整为16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9月5日,中共河北区委、区人委发布《关于更改区名的通知》,河北区改称卫东区。1968年1月23日,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发文统一各区名称,卫东区仍恢复为河北区。当月,河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将所属街道办事处,改称为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1日,中共天津市委发布文件,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街道办事处。河北区将16个街道革命委员会又改为16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4月,河北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河北区人民政府。1981年8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增设建昌道、八号路两个街道办事处。八号路街于1984年改称江都路街道办事处。1984年2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调整河北区部分区划界线。1985年8月,增设靖江路街道办事处。1989年河北区又增设大江路街道办事处。1990年增设铁东路街道办事处。至此,河北区政府下辖21个街道办事处。同年底,河北区21个街道办事处调并为16个。2000年5月7日,河北区委、区政府将所辖街道撤并调整为10个。

河北区内保存有多处中国近现代革命遗址、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拥有"全国之最"20多个,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之说。不仅拥有觉悟社、女星社遗址,还有粱启超、曹禺、李叔同、袁世凯、冯国璋、曹琨等历史名人故居。全区有国家A级景区6处,佛教圣地大悲禅院(国家4A级景区)和集中了140余座百年历史意大利风貌建筑的意式风情区(国家4A级景区)坐落在区内,发展休闲文化旅游业资源丰富。中国近代、现代革命遗址主要有: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旧址、觉悟社旧址、女星社旧址、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天津工余补习学校旧址、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等。历史遗址主要有:天津教案遗址、直隶总督衙门遗址、水师炮台遗址、户部造币总厂遗址、状元楼遗址等。著名建筑主要有:望海楼天主教堂、大悲禅院、金家窑清真寺、冈纬路基督教堂、意大利驻津领事馆、奥国驻津领事馆、袁氏宅邸、汤玉麟宅邸及风格各异的欧式小洋楼等。名人故居主要有:李叔同故居、梁启超故居、冯国璋故居、曹禺故居等。历史名园主要有:宁园、中山公园、曹家花园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