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津津乐道的2副极品对联,对仗工整传后世,赶紧收藏下来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让人津津乐道的3副极品对联,对仗工整传后世,太有才了。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把文章收藏下来吧。
第1副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此联是古代广为传颂的名联,深受科举考生的喜爱。
原因很简单,古代科举几乎是穷人出人头地的唯一一条道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想要改变命运就得认真苦读,这样才有机会金榜题名,一飞冲天。
只不过,备考的经历十分痛苦,需要忍耐许多诱惑,需要熬过诸多艰辛。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多数人花上大半辈子,也无法科举高中。
就像我们熟知的文学家蒲松龄,他才华横溢,但是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上一个进士,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古人言:“板凳要坐十年冷”,这话真是古代读书人的写照。
也因此,读书人拿着这副对联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八月桂花香,也是科举的日子。如果金榜题名,蟾宫折桂,那是人生中最“动人”的时刻。(科举有会试与乡试之分,即春闱与秋闱之分,二月杏花,春闱也,八月桂花,秋闱也。)
为了实现上联的“蟾宫折桂”,所以读书就必须更加用功,学习就必须更加勤奋。
“三更灯火”,读书读到大半夜。“五更鸡”,早上起了个大早。
一天天如此清苦,虽然艰难,但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贫苦读书人而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最有用的东西了。
此联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巧妙利用月份与更次的时间感,选择杏花、桂花、灯火、鸡鸣等意象,将读书人一心苦读的形象描写得生动无比,让读书人进一步提高了苦读的积极性,可谓妙哉。
说点题外话,古代读书人一门心思为科举,如今大家一门心思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
体制内乃是金饭碗,这一句话一度被时髦人士认为落伍,然而现实给了时髦人士一个大嘴巴。
对比各行各业,体制内公务员依然是活得最舒服的。现在的年轻人,早已经被社会教会了经验,自然明白“人往高处走”的道理。
如今,年轻人把考公考编称为“上岸”,没考上就是溺水的奄奄一息,考上了就是翻身的得意洋洋。
就连一大堆北大清华的年轻人,又或者硕士博士之类的所谓人才,一窝蜂都跑去考公务员了,甚至还有一大批北大清华的学生跑去基层单位基层窗口的。
这是大势所然,也别说什么“高级人才不该浪费在基层公务员上”的没营养废话了,选择的人又不是笨蛋,有奶便是娘,有钱就是爹,哪管了这许多?
而今考公考编竞争激烈,颇有点当年科举的味道,许多人脱产备考,考了一年考不上,考了两年还是考不上,考了三年还是考不上,但还是坚持着继续考下去。
对这些用心良苦的朋友,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把古人的这副对联送给他们吧:“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第2副对联:赌墅付传闻,叹青史成堆,千古河山棋一局;争墩笑多事,看画梁依旧,半湖烟雨燕双栖。
此联是清代文人孙文川写南京莫愁湖的。对联妙用南京典故,概括古今变迁,容纳真情实感,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当真精妙。
上联的“赌墅付传闻”,针对莫愁湖畔的胜棋楼而言。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将徐达在莫愁湖的楼上下棋,朱元璋输了棋,就把这座楼赏给徐达,故而此楼被称为“胜棋楼”。
上联从这场“棋局”出发,发思古之幽情,将历史的变迁与江山的兴衰都当成一场“棋局”。千百年来,谁胜了棋谁又输了棋,在短短的一刹,便有无限感慨。
下联的“争墩笑多事”,也有一段典故。
谢公墩,其实就是一个宅子里的小土堆,因为当年谢安在此登临,故而人称“谢公墩”。到了宋代的时候,这座宅子变成了王安石的。
王安石这个人生性要强,居然和谢安争起了“墩”的归属。王安石写诗说:“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借着一个“谢公墩”,王安石与谢安两代名相,在南京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此事也成为南京城的经典文化记忆。
下联借此典故,说“争墩笑多事”,并不是真的在嘲笑王安石,而是说时光流转,往事成烟,倒不如珍惜眼下。
也因此,对联的情绪转为欣赏莫愁湖的美景,这种情绪的转换自然而然,不见生涩斧凿:“画梁依旧,半湖烟雨燕双栖。”
有烟雨蒙蒙,有燕子双栖,在感叹过往青史之后,又回到了当下,这种思维上的变化,丰富了对联内容层面的层次感,也让对联提升了咀嚼重温的余味。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为生,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真的我很重要,谢谢大家!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