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没有激烈的字眼,却分明感受到了爱,南昌这对父子惊艳了北宋时光
841673

没有激烈的字眼,却分明感受到了爱,南昌这对父子惊艳了北宋时光

雪忆柔雪忆柔2023-07-29 08:28:140

唐有诗,宋有词,是华夏文明璀璨的艺术瑰宝。提起宋词,便会想起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这些鼎鼎有名的词人,那些遣词造句的文字,那些信手拈来的翰墨,便足以镌刻千古。

在北宋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的佳作在词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就是晏殊和晏几道。不过,这对父子的人生境遇却大相径庭,唯一的共同之处便是那风格相近的婉约词作了。

一、毛笔之乡,晏殊故里

在江西省南昌市有这样一座小镇,充满了浓郁的文墨气息,因为这里就是毛笔的故乡,被誉为“华夏笔都”的文港镇。

文港毛笔的制作技艺甚至可以追溯至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明朝万历年间,文港人周虎臣制作的毛笔更是享誉京城,成为了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到了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御笔为周虎臣后裔亲自题写的“周虎臣”匾额,更是让文港镇名声大振。

您可以想象一下,在数千年间,有多少文人墨客都与文港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南昌本就是人才辈出之地,单说北宋一朝的名人便有晏殊父子,以及宋朝初年的名臣陈恕等。而晏殊的故居祠堂就在文港镇。

晏殊祠堂建设于晚清,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之所,中堂有晏殊头戴乌纱的肖像画,昭示着这位大宋宰相曾经的辉煌。

有人说江西盛产宰相,但是似晏殊这般不以官职而闻名于世的宰相,恐怕仅此他一人吧。

二、天纵之才,父子传承

童年的晏殊常被赞誉为神童,大概是他七岁便能文之故。巧的是,作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自幼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极具文学天赋的他也是七岁便能写出令人惊叹的文章。

晏几道的前半生非常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幸运的是,晏殊不是贾政那般的老学究,他给予了儿子舒心的生活环境,以及宽松的教育氛围,为晏几道的成才做了良好铺垫。

有意思的是,晏几道出生便同贾宝玉一样,在脂粉堆中长大,所以他早期的词作充满了浪漫气息,以及出淤泥却不染的灵动。不同于贾宝玉的是,晏几道并不排斥仕途之路,所以他在14岁那年便高中进士,颇有乃父之风。

公元1004年,年仅13岁的晏殊便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给朝廷。次年,他与一千多名士子共同参加殿试,丝毫没有紧张畏惧之色,最终也是在14岁取得了进士身份。

如此看来,这对父子是多么相似啊!难怪晏殊会格外宠爱这个儿子。

晏几道所继承的是父亲聪明绝顶的基因,所传承的则是婉约派清新的词作风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个情感丰富且敏感浪漫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它出自一代权相晏殊之手。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布满惆怅和追思的多情公子形象呼之欲出,它是晏几道的感怀之作。

南昌人性格豪放,晏氏父子为人处世确实如此,但落在纸上却是如此的细腻动情。

三、清高狷介,一身傲骨

在网络票选出的南昌人的性格特征中,“有傲骨而无傲气”遥遥领先。晏殊便是这样的南昌人,而晏几道则更为执拗,即便后半生潦倒困顿依然保持桀骜不驯的性格。

晏几道的人生分水岭便是父亲的过世,晏殊尚在时,他的六个儿子先后入朝为官,而幸运的晏几道不必背负任何心理负担,生活里只有“罗裙香露玉钗凤”,终日混迹于丫鬟婢女的软玉温香中,写着缱绻缠绵的文字,真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公元1055年,晏殊因病而逝,晏几道则受恩荫得到了太常寺太祝一职。但是,他的官职升迁十分缓慢,哪怕他曾是位极人臣的宰相之子,也没有因此得到太多照拂。他的性格比较“痴绝”,是南昌人特有的执着,所以哪怕他才能出众,依然在官场中得不到重用。

苏轼曾想通过好友黄庭坚结识晏几道,而晏几道却淡漠地回复,朝堂之上大半官员曾与他家是故交,言外之意就是拒苏轼于千里之外。谁曾想到,两大才子就这样擦肩而过,为后世留下了难以言说的遗憾。

是的,不同于晏殊的清高,晏几道是倨傲的,但他们父子又都是正直不阿的。

太后刘娥曾想身穿衮冕(古代皇帝的礼服和礼冠)拜谒太庙,满朝文武皆认为不妥。当刘太后问到晏殊意见时,晏殊当即提出了反对,并加以劝谏。刘太后过世后,宋仁宗得知生母真相(“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改编自这段历史),又想让晏殊为母亲撰文,仍然遭到了晏殊的拒绝。为此,晏殊被外放。他是权相,也是谏臣,未曾考虑个人得失,只是出于公允和人臣之心。

晏几道虽未曾身处权力中心,却仍能洁身自好。当时奸相蔡京权倾朝野,几次派人让晏几道为其写词,晏几道不肯“摧眉折腰”,只得在万般无奈之下写下两首《鹧鸪天》,却未提蔡京的只言片语。他宁可碌碌无为一生,也不想利用巴结权贵的机会。生活压垮了他的肩,却压不断文人的脊梁。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若官场多有不如意,便将一腔愁绪揉进诗词中吧。

四、各有千秋,流芳千古

词坛有“三大情痴”,分别是南唐后主李煜、清朝词人纳兰容若,还有一个便是晏几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管家族怎样落败,他始终不改的就是一片痴心。

“欲把相似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所谓情深不寿,不知晏几道曾经历过哪般刻骨深情,才能揭开这等撕心裂肺的伤痕。他的情感如水滴石穿,绵长却极具穿透力,“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难怪鲁迅会如此品评晏几道:“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

晏殊和晏几道这对父子写一个“情”字可谓深挚,晏殊说:“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他虽句句不提爱,却掩盖不住饱受离别相思苦的深情。

而晏殊自从踏入官场,各派斗争如影随形,他身处其中,自然是如履薄冰。但他其人恰如他的文字,始终如一,不改初心,所以历经风雨不倒,因此他说:“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不论是晏殊还是晏几道,不管他们咏叹的是情爱还是官场,都能让读者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委婉情愫,而晏几道则多了一分大梦初醒的残忍。

“相思本是无凭语”,晏几道也曾怨憎人生无常,离愁别恨总是无期。又道“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写尽相思之苦和怨恨之痛,难怪他被称作“古今伤心人”,每读其作确实深感满眼都是泪。

不同于晏几道词风的浓情,官途几经跌宕的晏殊,反倒将一种高贵的雅致和旷达的情思融入到词作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所以《宋史》评价他的词“闲雅有情思”。

他们一个经略天下,一个醉心创作,同样是在意气年少时而才惊四座,又同时留下诗名为后世传颂。这对南昌父子不愧为后世敬仰的宋词“双璧”,也难怪会惊艳了北宋时光。

若您想了解他们更多的故事,便去南昌市的文港镇亲自感受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