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71-【与孙权书】
841753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71-【与孙权书】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3-07-29 09:34:420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7月3日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随其叔父诸葛玄去荆州(今湖南湖北一带)投奔刘表。叔父亡后,他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专注于治国用兵之道。动乱既使士人饱受乱离之苦,同时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常自比管、乐的诸葛亮却躬耕于南阳,这与时代的主旋律是相违背的,也有违他的生活志趣。然而,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诸葛亮的南阳之隐是同太公渭水垂钓的隐。虎卧深山待风啸,龙游浅滩望海潮。其真正的意图当是玉求善价,钗待良时。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屯兵新野的刘备,图谋发展 ,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在接见刘备时,向刘备论述了天下形势,深得刘备赞赏,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从此开始辅佐刘备。公元208年,刘备采纳诸葛亮的计谋,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接着他又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于214年攻入四川,占领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为丞相。222年,刘备亡,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刘备嘱咐辅佐后主,被封为武乡侯。接着他平定了南中,并从227年开始,北攻祁山与魏国争战。234年,病死于五丈原(陕西歧山南)军中,终年54年,溢号忠武侯。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统军征战,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非常精通古代兵法,加上自己丰富的战争经验,编著过多种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据《诸葛亮集》(中华书局)。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编撰了《诸葛亮集》中的《与孙权书》原文如下:

【与孙权书-原文】

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纂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

【与孙权书-译文】

这是汉室王朝不行,王权纲纪都缺失了。曹操逆贼篡位谋逆,灾难一直绵延至今。都想着要剿灭他,可惜没有找到共同的盟友。诸葛亮受到昭烈皇帝的寄托, 不敢不用尽全力尽忠心。现在大军已经在祁山相会,狂妄的寇贼即将死在渭水。我希望当权的人能以共同结盟的义气,命令将领向北征讨,共同进军中原,一起匡扶汉朝。没有写完的话还有很多,希望万万要照此书行事。

【与孙权书-释义】

本文写于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写给孙权的信,希望能够得到孙权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在实践中贯彻他自己提出的“联吴抗曹”的既定方针。祁山兵败,损折万余人,孔明心中忧闷。忽报费祎自成都来见丞相。孔明请入。费祎礼毕,孔明曰:“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祎曰:“丞相之命,岂敢推辞?”孔明即修书付费祎去了。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权拆视之。权览毕,大喜,乃谓费祎曰:“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孔明。今既有书到,即日朕自亲征,入居巢门,取魏新城;再令陆逊、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沔口取襄阳;孙韶、张承等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处:三处一齐进军,共三十万,克日兴师。”费祎拜谢曰:“诚如此,则中原不日自破矣!”

诸葛亮联吴抗魏

孙权设宴款费祎。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祎曰:“魏延为首。”权笑曰:“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祎曰:“陛下之言极当!臣今归去,即当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辞孙权,回到祁山,见了孔明,具言吴主起大兵三十万,御驾亲征,兵分三路而进。孔明又问曰:“吴主别有所言否?”费祎将论魏延之语告之。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祎曰:“丞相早宜区处。”孔明曰:“吾自有法。”祎辞别孔明,自回成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