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说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来历
841877

说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让快乐伴你一生2023-07-29 11:17:220

木垒,似为蒲类的音转。一说系蒙古语“马”、“大草原”或“弯曲的河流”之意。

距今3000多年前即有人在县境内活动。西汉时期,汉朝政府于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36国。木垒属蒲类后国,归西域都护管辖。唐代,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于贞观十四年(640)在今吉木萨尔县设立庭州,并下设蒲类县,木垒属蒲类县,归庭州管辖。唐开元元年(713),唐政府设独山守捉于今木垒县境。清朝建立后,清政府在统一西域过程中,由于军事需要,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从今巴里坤至木垒沿途修筑城堡。清雍正十年(1732),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以木垒地势扼要,奏移驻军,并修筑木垒城,城周长六百余丈。雍正十三年(1735),清政府定名木垒为"穆垒"。《新疆图志》载:"穆垒"即"蒲类"之转音也"。"蒲类"一词源于"蒲类海","蒲类海"即今巴里坤湖之古称。木垒因靠近巴里坤湖,故以湖而得名。后"穆垒"又逐渐演变为"木垒"。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在东吉尔玛台(今东城镇)建奇台堡,设管粮巡检一员。二十六年(1761),清政府以木垒"地沃泉滋",决定在此"募人大开阡陌",并派驻绿旗兵木垒营。三十二年(1767),清政府从甘肃甘州招募屯民300户1000多人,安置在木垒、奇台屯田,次年两地屯民共开垦土地608公顷。三十八年(1773),设奇台县、木垒归奇台县管辖,隶属巴里坤镇西府。中华民国六年(1917),设木垒河县佐,隶属奇台县管辖。民国八年(1919),开始修筑木垒城,历时9年,初由民工修筑了部分城墙后停工,后由工程营兵完成筑城工程。民国十九年(1930)3月,木垒建县,从奇台县划出,定名木垒河县,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4月成立木垒河县人民政府,隶属迪化专区管辖。1954年3月,木垒河县改名为木垒县。同年7月,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区。1955年3月,改称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下设5区19乡,隶属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5月乌鲁木齐专区撤销后,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至今。

鸣沙山位于木垒县城东北130公里处,起于戈壁砾石地面,相对高度可达100米,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鸣沙山的沙鸣是一大特色,只要沙粒顺沙大面积滑动,便会发出隆隆的轰鸣声,这种声音响度大,传播远,颇具节奏,恰如战斗机群低空作业,由远至近,由近至远,声音雄亮,经久不息。原始胡杨林距离木垒县城东北150公里处,在一个被汉族人称为"梧桐窝子",哈萨克族人称 为"玉托朗格"(意为毡房似的胡杨林)的地方。胡杨林面积约3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6500万年。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因而有"沙漠英雄树"的美称。在木垒县境内的群山中发现的岩画较多。在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东城镇鸡心梁牧业村山中,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鹿场山中,白杨河乡山中和该乡芦塘沟村山中,博斯坦牧场的霍加木沟,大石头乡乌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画,分布很广。生动地反应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