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道德经》:出生入死(一)
841887

《道德经》:出生入死(一)

行为逻辑行为逻辑2023-07-29 11:23:400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年348天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道德经》:出生入死。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这个世界,只有生、死这两件事是注定的。不仅是人,还包括事。人的很多烦恼来源于“轻生”、“恶死”。人很难与自然的客观规律去抗衡。有人会想:那么不就是说,任何事情包括一个个体、一段关系、一个项目,这些事物注定会消亡?如果以人类现在的知识结构理解来说,是这样的。人们规定了一种事物的状态叫做运动。更有意思的是,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根据选择的参照对象来评判,如果这个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变化,这叫做“相对运动”。所以,物体具体动与不动要看其所选的参照物。“生”、“死”这两件事也是这个道理,它是有参照物的,只不过这个隐形参照物已经固定在了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我们在显象的意识空间里“看着高楼起,看着宴宾客,看着楼塌了”。人们都喜欢“起高楼”和“宴宾客”,享受事物生长的过程,总是希望这种好的事态能够长久下去。但,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如逆水行舟,当事物发展平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步入了衰退的开始。“不强生,不恶死”,这本是每个人依据客观规律而应有的意识和心理准备。可是,“聪明”的人因为贪、执、妄,他们无法接受事物的消亡,他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硬拔”措施。《学经》说:伤病之人,子欲生之,反促死之。疾以致病,子欲讳之,必促张之。屋梁将倾,子欲扶之,反促崩之。纸衣腐食,子欲兴之,必促弃之。一、伤病之人一个人受伤、生病,应该怎么办?治疗和修养。有的人治疗到了一定的程度,会觉得自己没事了,然后迫不及待要恢复到原来健康的状态,所以他采取了大量的康复运动。其结果呢?他不尊重身体恢复的客观规律,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身体,造成了更为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是直接导致生命的消亡。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身体虚弱的本质是身体无法承载高能量,导致能量比较低。身体慢慢恢复的过程中,对应能量的承载力也在增强,如果这时候你强行加入很大的能量,这股能量超过了你身体能承受的极限,结果导致:身体的崩塌。所以,“伤病之人,养重于生焉,求生而不知养,其死也不久焉。”“伤病之人”只是一个隐喻。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很多情况下会分不清当下情况和事件的性质,按照自己贪念和虚妄之心去胡乱操作。比如,你因为信用问题导致公司业绩受损,你诚挚道歉后,看着舆论风向有所缓解,你的贪妄之心就起来了,自己想快速崛起,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高调操作,试图掩盖之前的负面言论,可结果呢?做得越多,出错的机会就越大。因为,大家都还在盯着你,你这么高调一不小心就会再次陷入风口浪尖,那么,那时候就是问题的叠加了。正确的做法是“修养”。你就是沉下心来,让时间冲淡一切,在这个过程中,你好好打磨自己,打磨你的服务和产品,等待时机再以真诚、务实的方式再次复出。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好的结果。其难点是要按耐住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未完待续。。。

欢迎交流,可加微信号:haoyunbaozeng

我每天会选择一个人的问题进行免费解答,重点情况的企业咨询需要收费,价格2万元/小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