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318:八王之乱,第四王结束,思考以下6点
841894

《资治通鉴》318:八王之乱,第四王结束,思考以下6点

花言大帅花言大帅2023-07-29 11:35:340

(视频来源于纪录片:八王之乱)学习内容【原文】齐武闵王冏既得志,颇骄奢擅权,大起府第,坏公私庐舍以百数,制与西宫等,中外失望。侍中嵇绍上疏曰:“存不忘亡,《易》之善戒也。臣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颍上,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祸乱之萌无由而兆矣。又与冏书,以为“唐、虞茅茨,夏禹卑宫,今大兴第舍,及为三王立宅,岂今日之急邪!”冏逊辞谢之,然不能从。耽于宴乐,不入朝见;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用不均,嬖宠用事。殿中御史桓豹奏事,不先经冏府,即加考竟。南阳处士郑方上书谏冏曰:“今大王安不虑危,宴乐过度,一失也;宗室骨肉,当无纤介,今则不然,二失也;蛮夷不静,大王谓功业已隆,不以为念,三失也;兵革之后,百姓穷困,不闻赈救,四失也;大王与义兵盟约,事定之后,赏不逾时,而今犹有功未论者,五失也。”冏谢曰:“非子,孤不闻过。”孙惠上书曰:“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明公皆居之。冒犯锋刃,一难也;聚致英豪,二难也;与将士均劳苦,三难也;以弱胜强,四难也;兴复皇业,五难也。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大王行其难而不以为难,处其不可而谓之可,惠窃所不安也。明公宜思功成身退之道。崇亲推近,委重长沙、成都二王,长揖扫藩,则太伯,子臧不专美于前矣。今乃忘高亢之可危,贪权势以受疑,虽遨游高台之上,逍遥重墉之内,愚窃谓危亡之忧,过于在颍、翟之时也。”冏不能用,惠辞疾去。冏谓曹摅曰:“或劝吾委权还国,何如?”摅曰:“物禁太盛,大王诚能居高虑危,褰裳去之,斯善之善者也。”冏不听。张翰、顾荣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鲙,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引去。荣故酣饮,不省府事,长史葛以其废职,白冏徙荣为中书侍郎。颍川处士庾衮闻冏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于林虑山中。王豹致笺于冏曰:“伏思元康以来,宰相在位,未有一人获终者,乃事势使然,非皆为不善也。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乃复寻覆车之轨,欲冀长存,不亦难乎!今河间树根于关右,成都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于江、汉,三王方以方刚强盛之年,并典戎马,处要害之地,而明公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据于蒺藜,冀此求安,未见其福也。”因请悉遣王侯之国,依周、召之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治邺;冏自为南州伯,治宛;分河为界,各统王侯,以夹辅天子。冏优令答之。长沙王乂见豹笺,谓冏曰:“小子离间骨肉,何不铜下打杀!”冏乃奏豹谗内间外,坐生猜嫌,不忠不义,鞭杀之。豹将死,曰:“县吾头大司马门,见兵之攻齐也!”冏以河间王颙本附赵王伦,心常恨之。梁州刺史安定皇甫商,与颙长史李含不平。含被征为翊军校尉,时商参冏军事,夏侯奭兄亦在冏府。含心不自安,又与冏右司马赵骧有隙,遂单马奔颙,诈称受密诏,使颙诛冏,因说颙曰:“成都王至亲,有大功,推让还藩,甚得众心。齐王越亲而专政,朝廷侧目。今檄长沙王使讨齐,齐王必诛长沙,吾因以为齐罪而讨之,必可禽也。去齐立成都,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颙从之。是时,武帝族弟范阳王虓都督豫州诸军事。颙上表陈冏罪状,且言:“勒兵十万,欲与成都王颖、新野王歆、范阳王虓共会洛阳,请长沙王乂废冏还第,以颖代冏辅政。”颙遂举兵,以李含为都督,帅张方等趋洛阳;复遣使邀颖,颖将应之,卢志谏,不听。十二月丁卯,颙表至。冏大惧,会百官议之,曰:“孤首唱义兵,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今二王信谗作难,将若之何?”尚书令王戎曰:“公勋业诚大,然赏不及劳,故人怀二心。今二王兵盛,不可当也。若以王就第,委权崇让,庶可求安。”冏从事中郎葛怒曰:“三台纳言不恤王事。赏报稽缓,责不在府。谗言逆乱,当共诛讨,奈何虚承伪书,遽令公就第乎!汉、魏以来,王侯就第,宁有得保妻子者邪?议者可斩!”百官震悚失色,戎伪药发堕厕,得免。李含屯阴盘,张方帅兵二万军新安,檄长沙王乂使讨冏。冏遣董艾袭乂,乂将左右百余人驰入宫,闭诸门,奉天子攻大司马府,董艾陈兵宫西,纵火烧千秋神武门。冏使人执驺虞幡唱云:“长沙王乂矫诏。”乂又称“大司马谋反”。是夕,城内大战,飞矢雨集,火光属天。帝幸上东门,矢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连战三日,冏众大败,大司马长史赵渊杀何勖,因执冏以降。冏至殿前,帝恻然,欲活之。乂叱左右趣牵出,斩于阊阖门外,徇首六军,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二千余人。囚冏子超、冰、英于金墉城,废冏弟北海王寔。赦天下,改元。李含等闻冏死,引兵还长安。长沙王乂虽在朝廷,事无巨细,皆就邺咨大将军颖。颖以孙惠为参军,陆云为右司马。

【原文华译】司马冏既得志,骄奢擅权,大起府邸,拆迁公私房屋数以百计,王府规模与西宫相当,无论中央和地方人士,对他都很失望。侍中嵇绍上疏说:“存不忘亡,是《易经》的告诫,臣希望陛下不要忘记金墉城的屈辱,大司马不要忘记颍上的苦战,大将军不要忘记黄桥的失败,祸乱就不会萌生了。”又写信给司马冏说:“尧舜都住茅屋,大禹宫室低矮,如今大兴土木,又为三王(司马冏的三个儿子)修建住宅,这是现在的急务吗?”司马冏很谦逊地感谢他的批评,但是并不能听从。司马冏沉迷于宴乐,不入朝觐见,就在自己家里,坐受百官拜见,政事决策,也不经过皇帝,直接就用符节命令三台(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执行。选拔用人,全凭自己私心,没有公平可言。而手下亲信弄臣,更是掌握权力。殿中御史桓豹向皇上奏事,没有先经过司马冏,即刻被刑讯拷问。南阳处士(没有当官的士人)郑方上疏司马冏,进谏说:“如今大王安不虑危,宴乐过度,这是大王第一个过失;宗室骨肉,应该没有丝毫芥蒂,如今则不然,这是第二个过失;蛮夷不静(指梁州、益州李特之乱),大王却自以为功业已隆,不以为念,这是第三个过失;兵革之后,百姓穷困,却没有听说您有赈济,这是第四个过失;大王与义兵盟约,事定之后,应该赏不逾时,但是,到现在还有有功之士,没有得到评定的,这是第五个过失。”司马冏道谢说:“如果不是您,我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孙惠上疏说:“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明公您都占全了:冒犯锋刃,这是一难;聚致英豪,这是二难;与将士同劳苦,这是三难;以弱胜强,这是四难;兴复皇业,这是五难。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这是四不可。大王行其难而不以为难,处其不可而自以为可,我对此十分不安!希望明公您多想想功成身退之道,推崇血缘关系与皇帝亲近的亲王,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自己回到藩国,那么让国的吴太伯、曹子臧就不会在历史上独占美名了。如今,您忘记了居于高亢之处的危险,贪恋权势,被人猜疑。虽然遨游于高台之上,逍遥于宫城重地,而实际上您危亡之忧,远甚于在颍川、阳翟之时。”司马冏不听,孙惠以生病为由辞职而去。司马冏问曹摅说:“有人劝我放下权力,回到藩国,你认为如何?”曹摅说:“事物的禁忌,就是不要到了极盛,大王如果能居高虑危,提起衣裳就走,这才是善之善者。”司马冏不听。张翰、顾荣都担忧大祸临头,张翰因秋风起,怀念故乡江南的茭白、莼菜、鲈鱼,叹息说:“人生贵在适合自己的志向而已,何必非要富贵!”于是辞职离开。顾荣故意酣饮,不理政事,长史葛认为他荒废职务,向司马冏汇报,将他调任中书侍郎。颍川处士庾衮,听说司马冏一年不上朝,叹息说:“晋室卑微,祸乱将兴!”带着妻子儿女隐居到林虑山中。王豹写信给司马冏说:“自从元康年以来,宰相在位,没有一个得善终的(杨骏、司马亮、张华、裴頠全都死于非命),并不是他们不干好事,而是形势使然。如今明公您克平祸乱,安国定家,却又走上覆车之辙,想要长存,不是太难了吗?如今河间王司马颙扎根于关右,成都王司马颖盘桓于邺城,新野王司马歆大封于江汉,三位亲王都在血气方刚强盛之年,并典兵马,处于要害之地。而明公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师,专擅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拘于荆棘,如此想求得安全,恐怕不能!”因此请求把王侯全部遣返各自封国,依照周公、召公的办法,任命成都王司马颖为北州伯,治所在邺城;司马冏自己任南州伯,治所在宛县。以黄河为界,各自管理王侯,以夹辅天子。司马冏回复,嘉许他的见解。长沙王司马乂见到王豹的信,对司马冏说:“这小子离间我兄弟骨肉,何不拖到铜驼下打杀!”司马冏于是上奏弹劾王豹谗言挑拨,离间内外,坐生猜疑,不忠不义,将他鞭打致死。王豹临死,说:“把我的头颅悬挂于大司马门,让我看见外兵攻打齐王!”司马冏认为河间王司马颙本来依附赵王司马伦,心底里非常痛恨他。梁州刺史、安定人皇甫商,与司马颙的长史李含不和。李含被征召为翊军校尉,当时皇甫商担任司马冏的参军事,夏侯奭的哥哥也在齐王府供职(夏侯奭是被李含害死的,参见去年三月记载),李含心中不能自安,又跟司马冏的右司马赵骧有矛盾,于是单马逃走,投奔司马颙,诈称受皇帝密诏,派司马颙诛杀司马冏,并对司马颙说:“成都王司马颖是皇帝至亲兄弟,有大功,却推让权力,回到自己藩国,很得人心。齐王司马冏越过至亲,专擅朝政。朝廷百官,对他都侧目而视。如今移檄长沙王司马乂,要他讨伐司马冏,司马冏一定会反击诛杀司马乂,我们再以此为司马冏罪名讨伐他,一定可以把他擒获。除掉司马冏,推举司马颖执政,解除对皇帝的逼迫,树立皇帝至亲兄弟,这是一件大功!”司马颙听从。当时,武帝司马炎的族弟、范阳王司马虓都督豫州诸军事,司马颙上表陈述司马冏罪状,并说:“勒兵十万,将与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共同在洛阳会师,请长沙王司马乂废黜司马冏,让他返回私宅,以司马颖代替司马冏辅政。”司马颙于是举兵,以李含为都督,率领张方等趋赴洛阳,又遣使邀请司马颖,司马颖准备相应,卢志谏止,司马颖不听。十二月二十二日,司马颙奏章到了洛阳,司马冏大惧,召集百官会议,说:“我首倡义兵,臣子之节,信义著于神明,如今二王听信谗言,兴兵作难,怎么办?”尚书王戎说:“明公的勋业诚然盛大,但是赏赐不公平,所以人们怀有二心。如今二王兵盛,势不可当。如果您以亲王身份回到私宅,交出权力,崇尚退让,或许还能保平安。”司马冏的从事中郎葛怒道:“尚书主持枢机,不处理国家大事!赏赐拖延,责任不在王府。谗言逆乱,当共诛讨,怎能虚承伪书,就让明公回到私宅!汉魏以来,王侯放弃权力回家,有能保得住自己妻子儿女的吗?谁说这话,可以马上斩首!”百官震恐失色,王戎假装药性发作,跌倒在厕所,才得以免死。李含屯兵阴盘,张方率兵两万驻扎在新安,传檄长沙王司马乂,要他讨伐司马冏。司马冏派董艾攻打司马乂,司马乂率左右百余人飞驰入皇宫,紧闭诸门,以皇帝名义攻打大司马府,董艾陈兵在皇宫西边,纵火烧千秋神武门(皇宫西门)。司马冏派人拿着驺虞幡高喊:“长沙王司马乂矫诏!”司马乂这边则喊:“大司马谋反!”这天晚上,城内大战,飞箭如雨,火光冲天。皇帝登上皇宫东门,箭都射到皇帝跟前,群臣被射死的,前后相枕。连战三日,司马冏大败,大司马长史赵渊杀死何勖,活捉司马冏,投降。司马冏被带到殿前,皇帝恻然,想要免他一死。司马乂呵斥左右将他牵出,斩于阊阖门外,将首级传示六军,同党全部夷灭三族。将司马冏的儿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囚禁在金墉城,废黜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寔。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安。李含等接到司马冏死讯,撤兵回长安。长沙王司马乂虽然控制了朝廷,但事无巨细,一概派人到邺城向成都王司马颖请示意见,然后施行。司马颖任命孙惠为参军,陆云为右司马。

====【【柏杨注】====八王之乱第四王结束。司马冏自去年四月推翻司马伦,到本年十二月被杀,当权一年零九个月。

【学以致用】八王之乱,第四王结束,我们仔细看看这一段,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01,功成,名遂,身退,要做到知行合一,三步走圆满,太难了我们看这三位大臣的上书,有意思侍中嵇绍上疏曰:“存不忘亡,《易》之善戒也......”南阳处士郑方上书谏冏曰:“今大王安不虑危,宴乐过度,一失也;......."孙惠上书曰:“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明公皆居之....."司马冏为什么不听啊?这个问题,往深处想,就得回流到“起心动念”上来思考司马冏传檄文,起义兵,是发自内心的为了天下道义吗?不是的,根本上还是利益大王轮流做,现在到我家你个老头子(司马伦)凭什么坐这个位置?我觉得,我也可以.....他的起心动念压根就不是立足于真正的道义上,也不是立足于真正匡扶社稷上面,所以,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大王行其难而不以为难,处其不可而谓之可,惠窃所不安也。明公宜思功成身退之道”这一段,就是道医思想,阴阳,生死,存亡,矛盾,难易.....司马冏不是学“道家”思想的,克己功夫当然也做不到深厚了,因此也很难理解这里面的道理以为“唐、虞茅茨,夏禹卑宫,今大兴第舍,及为三王立宅,岂今日之急邪!”有几个能够身处“问鼎”高位,又能做到尧舜禹这种境界的?我印象中,唯有教员做到了

02,君子见机而动、 履霜坚冰至啊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不仅是很有名声的大人物,还有这种不怎么显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有大智慧啊比如:孙惠他建议不被采纳,立马就走这就是儒家的智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相信就用, 不相信我就走,没什么好犹豫的再比如:张翰、顾荣、颍川处士庾衮他们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在大城市拼搏,在公司里面内卷,娘希匹,还得面对各种PUA,被各种所谓的“专家”一顿忽悠,然后赚了点钱被房价,被营销,被信息差造成的认知坑.....等等,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都不知不觉的截走了,你能怎么办?其实也可以像古人学习, 把追求放低点人毕竟在这个时空旅行一百来年,按照佛家如来藏的理念,这100年很短暂,那么,物质财富的积累,就只要够用就好,吃嘛,你最多也只能是三餐,当然,你也可以巴啦啦的吃,不停吃,无所谓但按照南怀瑾大师所讲的, 要想长生腹内常空,要想不死,肠内无屎所谓饮食男女,饮食关是修行第一位的,那么,当你想要过这个关口的时候,你少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欲望了,一切以健康为主,一切以“少”为主扯远了,拉回来重点学习这些人的做法,看到危险了,看到内卷越来越严重了, 提前撤,换个赛道,换个活法。

03,司马冏此时能放下权力吗?当然不能这一点曹操就看得很清楚,一放下权力,估计被砍的连骨头都不剩所以,王戎那种场合下的提议,确实可斩当年曹爽不就是想要弃官回家去当个富家翁吗?结局如何?但是,司马冏没有理解嵇绍、王戎、郑方、曹摅 这些人的意思不过这也没办法, 司马冏这个人真正要的是权力带来的享受,而不是安邦治国所以,这些人觉得司马冏处在伊尹,霍光这样的位置,应该行使他们的做法,去匡扶社稷,治国理政,去承担这个岗位的职责,只有主动承担了责任,才能配得上这种权力,这样能够保住平安,也能保住权力但不好意思,司马冏做不到哇,他就想玩,直到玩死自己。

04,跟错老大,是人生所遇三大悲剧之一对王豹来讲,就是如此上一个被老大出卖的,是卫瓘,被老大司马炎出卖了(见《资治通鉴》291:领导要广开言路,更要注意保密,不能出卖别人)现在,王豹也是,被司马冏出卖了所以,对于司马冏这样的老板,谁还敢给这样的人出主意?连最基本的保密意识都没有,没法与他玩在一起那么,从王豹的行为上,也得好好思考1,注意讲话内容与方式可以与他讲的,却没有讲不可以与他讲的,却讲多了这就非常麻烦他提出建议,给司马冏、司马颖划分了地盘,却要把其他亲王全部撵出京师,这就危险了,被司马乂看到了,当然要杀他。2,计策如果不完善,维护一部分人利益却得罪大部分人的话,在没想清楚之前最好不要讲,更不要留下什么证据

05,对司马颖的出兵其实对司马颖来讲,不出兵,比出兵要好一直不出兵更好为什么?因为他的情况特殊啊,司马衷是他哥啊要么,他进一步,取代他哥哥成为皇帝,要么,就处在远一点的地方静静的守着,继续积蓄德行与威望谁要是敢夺权,就带人灭了他,这样,最起码宗室里面的人没敢挑头。但是,这种假设,在权力博弈的过程中,基本上不成立因为,一个傻子皇帝,会成为野心家手里的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你怎么办?除非你可以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同时,司马颖也没有这个见识和手腕,他也不读书啊........

06,最后写一条内部!内部!内部!一切问题都在内部!往深处讲,是内政问题,再深处讲一点,就是思想建设,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你看司马冏,司马乂这哥俩打起来的时候,其他藩王的军队还没有进入京城洛阳,但是,司马冏即将败亡的时候,谁给他致命一击?连战三日,冏众大败,大司马长史赵渊杀何勖,因执冏以降是他的幕僚,他自己的人当年,我们第四方面军的领导者,也是当年在1921年开会的发言人, 最后叛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跟着他走这两种极大的反差,说明了什么?这是最好的解释了什么叫做内部团结,这背后的东西就看你能不能提前建立起来内部团队的核心,在于“义利之辨”和“忠恕之道”如果,你是作为经营企业的领导者,要明白这个核心的演绎之法,那就去找一段历史,找一场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1929年12月29日,教员开的那场第9次会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我们股权激励的角度来说,你能成就多少人,你就能拥有多大的事业所以,组织建立是什么干嘛?起义是为了干嘛?是成为大老板,纸醉金迷吗,成为独裁者吗?不是的而是,建立自己的商业版图,让相信你的人,跟着你的人一起过上好日子。所以,你行道义,你对人行道义,对你的部下行使道义,你愿意去成就他们,同样的,他们也会用你对待他们的方式,反过来对待你,反过来成就你。(好了,第四王结束.....)

有人说: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写得好不如说得好,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大会发个言。如今,行行都需要说话和表达,而缺乏说话和表达能力的人,将会在工作、事业、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越来越感到寸步难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