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都怪早期火器威力不足?勃艮第公爵合成军队,为何惨败于瑞士方阵
841956

都怪早期火器威力不足?勃艮第公爵合成军队,为何惨败于瑞士方阵

冷兵器研究所冷兵器研究所2023-07-29 12:23:02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恶魔毛拉

字数:6373,阅读时间:约16分钟

编者按:近年流行穿越小说以来,穿越到古代缔造一支强军横扫天下一直是大家热衷的题材。而说到穿越者,就不得不提 15世纪末期欧洲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他出身显赫,并且不爱美人爱江山,从小饱读兵书,对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等伟人的战记如数家珍。但是如同上帝开了一个玩笑,他在与看上去弱小很多旧瑞士邦联的战争中殒命。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大胆查理”是为什么变成“裂颅者查理”的。

最后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

简单来说,“大胆查理”(Charles the Bold)在1433 年作为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 the Good)的唯一继承人出生的时候,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步入尾声。勃艮第公国在战争前期先帮英国入侵法国,甚至俘获了圣女贞德并将其卖给了英国人,又在局势变化之后摇身一变,帮助法兰西驱逐英军。到了“大胆查理”出生那年,英法双方均已疲惫不堪,勃艮第公国趁机吞并了富庶的沿海地区佛兰德斯和尼德兰,实力大大增强。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在今天的德国和法国之间会有一个大国,欧洲乃至世界历史都将会改写。而正当欧陆各国都忌惮于勃艮第公国强大的实力,眼看着这位查理公爵将要大展拳脚之时,他却在格朗松,莫拉特,南锡连续三场战役中被旧瑞士邦联击败,最后还死在了南锡附近的沼泽中。

这种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常为人津津乐道,而大多数朋友对于他失败的原因一般归结于“大胆查理的军队中编组了过多的火枪手,而当时的火枪杀伤效能不够高,最后被瑞士只用近战的长枪方阵冲垮。”那么这位天之骄子失败的原因果真如此吗?

事实同这种游戏化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自从火器发明以后,各国军队中装备火枪的数量是一直在逐步提高的。真正限制火枪装备数量的不是当时火门枪糟糕的性能,而是高昂的成本。枪刺与射击战术(pike&shot)中,长枪兵很多时候就是个抵御骑兵冲击的人形拒马,维持战线的作用大于杀伤敌人的作用。

并且,随着锻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板甲衣的出现,普通士兵的披甲率大大上升,只需要几个月工资就能购置一套防御效果相当不错的盔甲。这就使得长枪这种破甲效果较差的武器的杀伤效能大大降低。双方军阵接战后,常常陷入“推矛(push pike)”的尴尬场面,互相挤成一团推搡半天而双方的伤亡都很少,只能依靠佩剑或者匕首近身肉搏。

而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长矛手后方的火门枪手则因为距离很近,火门枪难以瞄准导致精度很差的问题变得可以忽略,反而依靠强大的穿甲效果成为了高效的杀伤武器。这与流传说法中“早期火门枪杀伤效果不好”的印象刚好相反。

与勃艮第战争时间相距不远的比克卡战役中,同样是瑞士长矛兵进行突击,被西班牙方阵中的火枪手打的尸横遍野,一定程度上也能证明这种说法。所以单纯从军阵战术来说,长矛混编火门枪手面对瑞士长矛长戟方阵的冲击,不但不应该说劣势,反而是有一定优势的。

而且勃艮第战争中的旧瑞士邦联军队也不全都是使用长矛长戟的方阵部队,在这些方阵周围还有不少使用弓箭和火门枪的散兵。所以广泛流传的这种“斗兽棋”式的说法可以说是完全脱离实际的。

旧瑞士邦联军中的散兵部队

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查理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了还不成熟的火炮技术中,忽视了骑兵和步兵。但实际上在1453年英法卡斯蒂永战役,法国就依靠大量的火炮和火门枪在野战中击败了倚重步行骑士和长弓手的英军。

而同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更是震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火炮在野战和攻城战中的优秀表现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大胆查理花重金打造一只火炮部队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他也没有忽视常规步兵骑兵的编制。

大胆查理对勃艮第军队的改革远远不止对于火器的重视,他仿效法国军队,建立了一支以雇佣军为主的部队。部队中最小的编制称为“兰斯(lance)”,一个兰斯一般由2名骑士,1名骑马扈从,4名轻步兵,3名近战步兵组成。而100个兰斯组成一个连(company)。

1479年,勃艮第军队扩充到了22个连,炮兵则单独编制。此外,勃艮第贵族也不再只是根据爵位决定领兵数量,而是综合考虑军事才能和功绩,承担相应的军队职责。这些改革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且在后世被认为是可以提高战斗力的改革方向。

那么既然大胆查理在战术上有一定优势,部队编制也没有太多问题,为什么还会在三场大战中惨败呢?孙子兵法有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虽然说战略战术非常重要,但是气候,地形等环境客观因素常常被讨论者忽略。接下来笔者将会从三场战役的具体经过分析大胆查理真正的败因。

战端初现

勃艮第和瑞士的关系起初还比较友好,但是随着大胆查理趁着百年战争结束,法国无暇东顾,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也纷争不断的机会,勃艮第夺取了洛林的南部地区,这导致勃艮第和旧瑞士邦联国境线大幅延长。瑞士人担心大胆查理会切断他们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贸易路线,于是便改变了对勃艮第的态度,并将大胆查理比作奥斯曼皇帝穆罕默德二世,称他为“邪恶的勃艮第土耳其人”。

但德国学者卡尔彼特曼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这种蔑称一方面是伯尔尼城邦为了煽动对勃艮第宣战创造合法性,一方面是瑞士人不愿意出兵参与反奥斯曼十字军,他们对外宣称对付“勃艮第土耳其人”也是在对付奥斯曼土耳其。

在格朗松,他丢掉了财富

瑞士与勃艮第军队的第一场交锋发生在格朗松城,依靠绝对优势的火炮,勃艮第军队只用了10天轻松拿下了格朗松城,但是大胆查理犯下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他为了威慑瑞士人,处决了所有投降的412名守军。这不但没有威慑已经颇有民族主义萌芽的瑞士人,反而将他们逼上了绝路。听闻了格朗松城惨剧的瑞士人发誓要和勃艮第军队血战到底。

当瑞士联军完成集结,抵达格朗松北面时,大胆查理的军队早就在格朗松城北构筑好了工事,并派出了先锋部队驻扎在更北边的瓦马库斯高地,以侦查瑞士人的动向。面对以逸待劳,拥有火炮和骑兵优势的查理,瑞士人决定将勃艮第引诱出他们的阵地。他们围攻了瓦马库斯高地,但不急于歼灭勃艮第的先锋部队。

大胆查理得知此事,在第二天早上便决定出兵援救瓦马库斯,但是由于不清楚瑞士人的主力位置,让大胆查理不敢全力进攻瓦马库斯。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成为了第二个战略错误。而当瑞士人的主力部队正在山坡上集结时,大胆查理没有趁机全军出动,只是运用火炮进行了远程打击,并且希望通过火炮削弱瑞士方阵之后,依靠重骑兵从侧翼冲击一举击溃。

使用斧枪的瑞士佣兵

不过战场的斜坡原本是一个葡萄园,庄稼的阻挡让骑兵难以发起有效的冲击,反而给瑞士步兵带来更好的发挥场地,最终这些骑兵被迫和瑞士人进入白刃战,而负责袭扰的瑞士散兵也加入进来。精锐的勃艮第骑士数度想抢夺瑞士人的军旗,但在著名的超长枪方阵面前全部失败,骑兵主帅的战马都被长矛刺死。恶战三小时后,勃艮第骑士们尽数撤退,这让大胆查理十分恼火,决定改变阵型,为火炮提供更加开阔的射界。

而主力部队完成了集结的瑞士人发现了勃艮第军阵正在进行调动,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快速向上坡下冲去。这个年代的炮兵缺乏对有坡度地面的射击训练,以及火炮本身没有相应的瞄具并且非常难以调整炮身角度,面对从下山而来的瑞士人几乎发挥不出作用。

而当两军接触后,勃艮第阵型后方的士兵不知前方已经接战,仍然继续变阵,使得己方阵型大乱,更有前方交战中的士兵误认为后方还在变阵的士兵是在撤退,于是也决定跟着撤退。这一切混乱导致了勃艮第的战线崩溃。最后,勃艮第军队在实际损失并不大的情况下,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而大胆查理也因为匆忙逃离,而没有来得及带走没有发放的军饷,劫掠的财宝,以及各种火炮。瑞士军队见到这些财宝,立刻停止了追击,这使得最终勃艮第军队只损失了大约一千人的部队,但这些财物成为了瑞士军队重要的军费,缴获的火炮更是如雪中送炭一般,充实了瑞士人的兵器库。

熟悉古代战争的朋友应该明白,阵型对于一支交战中的军队的重要性。类似的“战场事故”在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中也有发生。《满洲实录》中记载,马林兵部抵达尚间崖安营,绕营掘壕三道,壕外布置火炮鸟枪,炮枪手皆步立,再密列骑兵,前置炮枪,剩余军兵皆下马步战,在壕内布阵。努尔哈赤发现马林部署严密,于是打算先攻下边上的斐芬山,然后再攻马林军阵。

马林发现了努尔哈赤的意图,对应做出调整,打算从防御阵型变为进攻阵型,侧击正在仰攻的努尔哈赤,结果大贝勒代善发现了马林军阵中的动静,立刻率领骑兵对正在变阵的马林部发起冲击,明军无法及时结阵迎击,大败。《满洲实录》记载“战场血水分流,如阳春释雪,尚间崖下,河水皆赤。”

在莫拉特,他丢掉了勇气

在格朗松耻辱地战败后,查理撤退到了洛桑,一边收拢溃散的军队,征召更多雇佣兵,一边铸造改进了的野战炮。等到他在5月28日离开营地打算向伯尔尼报仇时,手下军队达到了2.3万人,已经比格朗松战役时更多了。而当他行军靠近伯尔尼,作为门户的莫拉特城首当其冲。

查理于6月9日到达了莫拉特,并在接下来两天内清理了城外的机动部队,围住了莫拉特。熟读兵书的查理把他的部队分为五路,并委派了不同的任务。由于莫拉特北面是河流,所以查理让其中三路坐镇城南,用来阻击敌方援军。另外两路一东一西,把莫拉特的出入口堵死。

并且查理还在主阵地的东侧,提前挖好了带有拒马的野战炮阵地,以逸待劳。此外,他还派出了一些斥候,夺取了伯尔尼附近的村庄用来放哨。但是由于斥候过于深入腹地,他们很快被瑞士组织的民兵击溃。原本这件事是由伯尔尼挑起,邦联里别的城邦不太想出兵,但是得知进犯到伯尔尼附近,邦联议会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

莫拉特城的城墙遗址

而在瑞士援军还在赶来的时候,勃艮第军队开始了对莫拉特的进攻,但由于之前在格朗松缴获了大量火炮,使得守军火力不落下风,并且因为瑞士人知道格朗松城投降后惨遭屠城,所以每个人都决心死战到底。每当勃艮第人用火炮轰塌一处缺口,瑞士就派出机动力量出城袭扰勃艮第的火炮阵地,为城内守军修补缺口争取时间。

就这样反复拉锯了一周,最终6月18日,莫拉特东南部城墙彻底垮塌,瑞士人奋力抵抗挡住了进攻,而在第二天每个人都做好赴死准备时,瑞士2.5万人的援军终于抵达战场,勃艮第军队被迫暂停攻城前去应战。

原来,为了不让格朗松的失败重演,这次查理选定了一片高地作为主战场,以逸待劳,并且虽然己方兵力略有劣势,但是己方火炮和骑兵都有优势,这片高地正是适合发挥的地方。并且为了不再被打个措手不及,查理在6月15日动员了军队前往预设阵地,然而瑞士人并没有来。

像这样“狼来了”的调动在接下来的两天又进行了两次,这使得军队内部出现了骚动,查理也不再相信任何瑞士人抵达的情报,他决定亲自去侦查。但是由于身份尊贵,侦察队没有深入侦查,只看到了一部分瑞士人的营地,于是查理认为这是瑞士人的计谋,想要用少量疑兵逼退勃艮第的攻城部队。

而在当晚还下起了雨,于是查理只留下了2000步兵和1200骑兵驻守预设阵地,其他部队回到了营地休息。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6月18日中午,掩护了在树林中行进的瑞士人。雨刚停一会儿,瑞士人就发起了进攻。由于下雨的影响,勃艮第优势的远程武器无法发挥效果,人数占绝对优势的瑞士人很快拿下了预设阵地。

而在营地里的查理得到来自前方的警报,并没有予以理睬,而当从前线溃退的士兵达到营地时,瑞士人已经杀到了营前。来不及列阵的勃艮第军队再一次在混乱的情况下与瑞士人展开了激战。勃艮第军且战且退,退至营地西南方时,发现自己早已身陷重围。原来,瑞士人吸取了格朗松没能成功围歼的教训,提前包抄了后路。勃艮第在此战损失了1.2万人,而瑞士仅损失410人。

由此不难看出,这场战役依旧和所谓的火枪数量没有太多关系,就算火器不受下雨影响正常开火,3200守军依靠简单的壕沟和拒马也无法抵挡瑞士主力1.5万人的包围进攻。对于侦查和情报的不重视,以及“狼来了”的操作才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南锡,他丢掉了性命

在莫拉特毁灭性的惨败后,虽然查理本人没有灰心丧气,打算组织了一只效仿瑞士的以步兵为中心的军队,准备找瑞士人复仇,但是由于前两次惨败,征兵进度较为缓慢,而刚被征服的洛林地区认为这是摆脱勃艮第统治的好机会。

在瑞士邦联的怂恿下,洛林公爵发动了起义,并且在当地守城的英格兰佣兵哗变的情况下,于1476年9月25日顺利拿下了该地区最重要的枢纽南锡城,这直接切断了勃艮第和法兰德斯之间的联系,还没完成征兵的查理只能硬着头皮前往镇压,他的手下劝谏说马上到冬季了,补给难以为继,应该等到第二年再出兵,但是查理没有听劝,并于10月开始了对南锡城的围攻。

当地守军由于熟知格朗松的惨剧,死守不降,并且利用山地地形不停骚扰查理的补给线。饥寒交迫的勃艮第军队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据记载在平安夜当晚,就有400人被冻死。

1477年1月4日,2万反勃艮第联军抵达了南锡城东南方,由于山区冬季难以获得补给,于是联军决定第二天就对查理发起进攻。查理发现了驰援而来的联军,留下一部分围城部队后,查理率领着5千疲惫不堪的军队用来阻击援军。为了对抗人数占优势的瑞士军队,他将阵地设在了山谷之中,左侧是默尔特河,右侧是茂密的丛林,阵地前方还有一条小溪。

理论上这样的阵地确实难以对付,但是好巧不巧,当天又下起了大雪。联军主力约9千的瑞士佣兵利用雪和雾的掩护,用了两个小时在丛林中前进,抵达了勃艮第的右翼。当风雪减弱后,瑞士人吹响了号角,从高处向下发起冲击。查理完全没有预料到瑞士人的突袭,他的火炮只考虑了应对来自正面的敌人,只有靠近右侧的几门火炮能够攻击到瑞士方阵。

激战中的勃艮第军队

查理虽然及时派出了亲卫队前去阻挡,但是人数差距太大,很快就被击溃。而剩下的联军也没闲着,趁着勃艮第和瑞士佣兵激战正酣,哈布斯堡军也利用雪和河谷的掩护,悄悄摸到了勃艮第军的左翼,就这样,勃艮第不仅人数劣势,而且西北边是南锡城,东南边是溪流,西南是瑞士军,东北是哈布斯堡军。被包围的勃艮第军队很快便崩溃了,而查理本人也被追兵用长矛击落下马,然后被斧枪一劈成为了“裂颅者查理”。

可以看出,查理的最后一战,最大问题在于冒进导致的后勤问题,使得本就不多的兵员因为非战斗减员而雪上加霜。另外还暴露出了他对兵书和布阵的机械理解,并且认为敌人不可能在雪天的树林中行军,也没有设置斥候作为预警,最后被瑞士人用简单的策略绕过了精心布置的阵地。

总结

综上所述,勃艮第战争中,并没有太多势均力敌进行步兵白刃战的场合,所以并不能得出“只使用长杆武器的步兵冲垮了长矛和火枪混编的步兵”这样抽象的结论。反而是勃艮第大公大胆查理,虽然坐拥先进的武器,优秀的军队,但是缺乏实战经验,战略上非常冒进而战术上过于保守,对侦查不重视,布阵墨守成规,下达指令犹豫不决,并且不熟悉地形,导致部队部署问题严重。

另一方面,瑞士军队拥有主场地利优势,组织得当,保家卫国士气高昂,并且指挥官屡出奇策,再加上一些天气的运气成分,这一切因素导致了勃艮第军队的大败,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过于超前”。

参考书目:

《The art of Renaissance warfare》——Stephen Turnbull

《Ludwig XI. und Karl der Kühne》—— Karl Bittman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witzerland》——Dimitri Queloz

《Army of Burgundy 1356~1477》—— Osprey Publishing

《欧洲佣兵战争史》—— 指文烽火工作室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恶魔毛拉,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