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035:到底是领导的话重要,还是领导的战略意图重要?
01,曹咎失守成皋
他接受的军事任务是守住成皋,等项羽回来,而不是和汉军作战。
但曹咎中了对方的激将法,愠而致战,结果全军覆没。
先不讲曹咎为什么会犯最低级的错误,想想看,如果你是领导,什么情况下才能避免手下人因为情绪被人利用,而导致失败,尤其是这种关乎战略全局性的战斗?
我认为有2个方面参考:
1,是严格的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遥想当年那些无名英雄,地下工作者,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个人的情感与行为,必然发挥不了强大的作用
2,明白上级的战略意图
这次的战斗失误,导致楚汉之争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曹咎、司马欣觉得没脸见项羽,后来自杀了。
如果他能够明白守住不出的战略意义,就不会轻易出战,就能熬到项羽回来,汉军是熬不起的。
这一点对于企业治理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属于干部成长方面的课题
到底是听领导的话重要?还是完成领导的意图重要?
因为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很多在作战室里面确定的方案,确定的地点,跑到实地上一勘察,可能根本没用这个地方,或者与想象中的相差太远
我们历史上出现很多这种情况下的案例
比如,拿破仑的滑铁卢案例
比如,关羽的大意失荆州的案例
比如,第五次反围剿的案例
华为任老讲,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方向,就是组织的战略意图,最高目的
活力,指的是灵活机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或者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一切是为了最高目的服务
我们有些公司,尤其是很小的公司,给自己设定很多条条框框,用大公司的条例,模式,流程来套自己的公司,把员工的机动灵活全部框住了,这样还怎么成长呢?本来小公司的生存以及极其艰难了....
所以,这个节点,一定是作为干部人员必须学习和理解透的课题
02, 有的时候军事原则已经很简单明了,难的是按照原则去办。
刘邦占着敖仓,以饱待饥,就用这一招一直跟项羽耗着,另外一边,利用彭越的游击部队天天破坏楚军的交通路线和基础设施,让他粮草供应不上来。
另外,关于龙且与韩信的战斗
一是龙且轻敌,他瞧不起韩信,认为韩信之前的丰功伟绩是因为没有遇上他
二是私心,他认为不战而胜,就没有大的功劳,没有办法封王。
03,私心太重,就容易患得患失,就会趋利避害,有利必趋,有害必避,韩信也是这样的,私心太重。
蒯彻建议他举事,与刘邦,项羽三足鼎力,他不忍心背叛刘邦,归根结底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冒风险。
但是,他又不能诚心诚意为刘邦效力,总是端着自己的本钱要挟老板
夺齐国的功劳本来属于郦食其的,韩信的进攻把郦害死了,然后逼着刘邦封他为王,这就埋下了危机。
私心蒙蔽了判断,就成了一厢情愿。
(*至此,最开始的笔记已上传完,后面将从201篇开始)
- 0000
- 0000
- 0000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