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甲骨文演义“感”字: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842035

甲骨文演义“感”字: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圆视阿域圆视阿域2023-07-29 13:29:4280

汉字:「感」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

汉字「感」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感」字从金文,篆文一直到隶书、楷书,感的形构皆係从心、咸声。从心,表示与心境相关;咸声,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於形声。

〔古文〕𢦡【广韵】动也。从心咸声。【增韵】格也,触也。【易·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汇补】与撼通。【诗·召南】无感我帨兮。又【集韵】【正韵】与憾通。恨也。【左传·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义,故感字从咸。

下面我们来看看组成感字的咸字和心字:

汉字「咸」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顺便看下戌字的原意:

汉字「戌」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戌字与戈、戊、戍、戎、戒等同源。

汉字「咸」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甲骨文字形从口、从戌。从口,以示征战时的杀喊声;从戌,是斧鉞类的武器。表示征战时众人手持武器,口中齐呼的杀伐声。金文字形承甲骨文而来,而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戌」字已趋於线条化。在六书中属於异文会意。

汉字「心」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再看汉字「心」字形演变和字源演变:

《道教义枢》义曰:感应者,出彼机縁,起乎凡圣,善恶之理,既若形声,羽果不差,还如影响,此其致也。洞神经云:明智圣师,显文以赴机用,用以应感,感以文通,通则成圣也。

释曰;感是动求为称,应是赴与为名。又云:感者,凡情发动之称;应者,圣道赴接之名。又感应体义者,旧义有六感六应。六感者,一正感,

二附感,三普感,四偏感,五显感,六隐感。正感者,动求之理,正由乎心。附感者,土木无知,不能致形生,用显必附有知。普感者,劫初既淳,同感太平之主。真文序云:建国祚以应图书,导五气以育万民,此普感也。偏感者,时稍浇漓,人不淳善,如关尹独感周年,葛玄独应吴世,此偏感也。显感者,四海同闻,万民咸睹,如汉文之招河上,轩辕之会鼎湖,此显感也。隐感者,或独处幽岩,如杨羲入汉乍,单居靖室,若许掾凌霄,此隐感也。六应者,一炁应,二形

应,三文应,四圣应,五贤应,六袭应。气应者,元气布化,开生万物。形应者,上古之日,下知之时,未用文字,以形率物。文应者,物情稍浇,化须言教。徐法师云:飞玄之炁,结空成文。圣应者,众生转浇,须圣出世,为其作栋宇,垂衣裳,令其了识理源,正名百物。贤应者,圣人既作於前,贤人理述於后。袭应者,袭,传袭也,贤圣潜辉,凡夫传述,虽曰两愚,亦开縁会,此言为袭应也。又无情有情感应有四句:一者有情感无情,二者无情感有情,三者无情感无情,

四者有情感有情。有情感无情者,如哭笋抽茎,射石饮羽。无情感有情者,如福地招贤,名山集圣。无情感无情者,如铜山既崩,雄钟便响。有情感有情者,此义可知也。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艮下兊上。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感也,不曰感者,交相感也。咸自否变,乾,天也,坤,地也。六三之柔上,上九之刚下,天地之气感应,而上下相与,则亨矣。故辞曰咸亨。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感应以相与。此以三上交感,六爻相应,言咸所以亨

也。关子明谓咸者,天地之交是也。刚下柔而为艮之九三,正也。柔上刚而为兊之上六,亦正也。艮,止也。兊,说也。上下相感以正,则止而说矣,相感之道利於正,不正则沦胥以败。男女相说,朋友非义,君臣不以道合,非止而说也。故辞曰利正,彖曰止而说。此以上六、九三合艮、兊二体,言感之道当以正也。艮,少男感而来;兊,少女应而往,匪媒不得,待礼而行,其感以正,止而说者也。取女如是,君子之道,造端於夫妇矣,吉孰大焉?故辞曰取女吉。彖曰男下女,此以二体申言感之道也。夫二气相感,人道相説,不过於正而巳,故揔言

曰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男下女者,相感之一也。无所不感者,其唯天地乎!二气交感,雨泽时行,动者植者,自化自生。兊为泽,巽者,万物㓗齐之时,有化生之象。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无所不感,亦若天地也。否上九,圣人也。六三中位,人心也。上九之三,圣人下感乎人心也。三之上,人心感乎圣人也。乾变兊则刚者说,天为泽则髙者平,不曰以心感人者,感人以无心也。张载曰:有意於中,滯於方隅而隘,其无心之谓乎。且天地至大,感则相与,万物至众,感则化生。天地一气,万物同体,未有感而不动者也。故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此以上三两爻合互体推之,以尽咸感之道也。在卦气为四月,太玄准之以迎。

《近思錄集注》:心无私主而物来能应有感必通也。以量为随我量之大小以容之。檡合谓檡其见之,合于我者而受之,皆谓不虚也。其九四曰:贞吉,悔亡,幢幢往来朋从尔。思传曰:感者,人之动也。故咸皆就人身取象四当心位而不言,咸其心,感乃心也。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係,则害于感通,乃有悔也。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暘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夏者,虚中无我之谓也。

吾所感之道,不必人之应也。惟不必人之应,则心无私係而无物不感,无感不应,故吉而悔亡。又曰贞,只是往来付之无心,以幢幢往剌对看,便见。

若往来幢幢,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则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动所不及者,不能感也。以有係之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岂能廓然无所不通乎?

《礼记註疏》: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实其哀心。感者,其声唯以杀具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欲。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礼乐刑政其极也。

天地之生物,所以万殊而不同者,以感应之交错也,感应之交错,所以谓之变化也。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此之谓也。

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無不感,飛走草木無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于万物,不亦宜呼。

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飞走草木无不应,然后能生而为人。故唯人为能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不独耳目口鼻能善万物之声气味,而心之官又能善万物之理,此所以灵于万物也。

0008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