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你看司马氏三代都做了些什么?
842082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你看司马氏三代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研究室历史研究室2023-07-29 14:06:120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司马炎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终于灭了江东的孙吴,至此纷乱八十年的汉末三国重新一统,司马炎高兴之余下令改元,改咸宁为太康,以显示自己一统天下的功绩。

竹林七贤

但仅仅过了十年,统一局面就被八王之乱打破,随着司马氏内部的互相残杀而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内迁的异族们纷纷反叛西晋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而司马氏则在几个大族的帮忙下偏安江南一带,苟延残喘百年之后被刘裕篡位。

西晋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评价基本都是负面

可以说西晋虽然是九大统一王朝之一,但实际的统一时间不过十来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乱之中,可以说开国就面临亡国的问题,而这一切都是篡位的司马氏三代四人埋下了祸根。

过于长久的篡位时间

司马氏虽然篡位虽然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却是历史上隔辈最多、继承人更换最多的一次篡位,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权到最终登基的司马炎,整整花了三代四个人的时间,直到司马炎的上台才最终完成了大业。

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权力的交接就越复杂,而且造成的消耗就越大,作为第一代人,司马懿本身只是一个权臣,并不是曹魏王公,司马师根本没有资格继承他的权力地位,顶多只能继承司马懿生前的舞阳侯的爵位,或者更进一点,继承司马懿生前不断辞让的安平郡公的爵位,然后直接担任本职。

权力的继承

而司马懿的相国、太傅的权位完全不能继承,毕竟朝廷内外反对司马师的人很多,曹魏旧臣的势力依旧很大,也因此司马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担任大将军的位置,即便如此,司马师还要不断面临张辑、李丰以及文钦、毌丘俭的反叛行动,最终司马师还没来得及学曹操搞出魏公、魏王以及加九锡就死在平叛路上,仅仅以大将军的位置而结束。

司马师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多,也是司马懿钦定的接班人,但他的仓促离世令另一个接班人司马昭的处境更加尴尬,权臣的弟弟在权臣本人死于征讨反对势力的途中去世后接班继任,也让也让司马氏第二次出现了家门之内的权柄转移,还是兄终弟及的模式。

司马师

司马昭上位后的执政方针比司马师来说圆润很多,就是靠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世家门阀的利益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虽然司马师也在用,但都没有司马昭的变本加厉。

司马昭的手段就是大规模的加封食邑并扩充尊位,比如贾充,原先贾充不过是一个食邑400户的亭侯,司马师灭文钦毌丘俭的是增加了750户,还算克制,但司马昭在灭了诸葛诞之后直接升其为1750户的乡侯,当街弑君后又增加到2950户,仅仅五年,贾充的食邑就扩充一倍多,这还仅仅是贾充一人。

贾充

而为了获得所有人的支持,曹魏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加官进爵,当年曹魏开国的三公比如贾诩、华歆、王朗食邑不过七八百户,就连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但在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

当然司马昭也没闲着,靠加官进爵来推动军事行动,借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最终在灭蜀后成功为自己博了个晋公、晋王的世袭爵位、相国的尊位以及九锡之殊礼,也让司马氏家族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世袭爵位。

但司马昭终究还是差了临门一脚,篡位的事又交给自己儿子司马炎,也让司马氏出现第三次权力交接,司马师、司马昭好歹有军功在身上,司马炎啥功劳都没有,而且执政的时候不过三十,满朝高官都是自己的长辈,自己没有威望的情况下,司马炎还是选择了老路,且赏赐比司马昭还要丰厚。

本来的尊位三公还不够,又搞出了八公,另外还分封了大量的公爵,更别说一大批的万户侯,而当时的还没统一,生产力恢复速度远远不如司马昭父子的封赏速度。

晋武帝司马炎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司马氏终于篡位成功,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司马氏更换了三代共四位的君主,也让司马炎没有足够的威望维持自己地位,只能讨好这些父辈的勋贵,而满朝都是养得相当肥硕且互为姻亲的父辈权贵既得利益者,根本没有进行改革的空间,也因此西晋开国就面临亡国的问题。

司马懿给天下开了一个坏头

司马懿玩出一手高平陵政变,也让世人知道原来在天下没有乱的时候也可以篡位夺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带动了钟会的反叛,钟会是颍川钟氏,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士族,名气甩河内司马氏几条街,更别说钟会位居三公之一的司徒。

高平陵之变

同时钟会在灭蜀之战率领主力长驱直入汉中,功劳甚大,也因此司马昭不断给钟会增加食邑,封钟会当九卿,想要拉拢钟会,但钟会不要,倒不是他淡泊名利,而是他看到司马懿后也有想法,司马懿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也因此钟会造反的时候,司马昭一开始是完全懵的状态,毕竟他对钟会这么好,没理由造反啊,但当初曹魏对司马家也不错,但司马家就是篡位了啊。

钟会反叛给了司马昭当头一棒

钟会反叛直接让司马昭父子不敢相信任何外族人,一旦听到传言就立马行动,比如有人诬陷镇守淮南的石苞谋反,司马炎立即将其传回朝廷,罢免一切官职,比如贾充也是如此,灭吴之战里种种匪夷所思的想法未尝不是相当司马懿第二,即便他没有这么做,但不代表司马炎不会这么想。

也因此司马懿的行为给日后司马家族一个魔咒,君不敢相信臣,臣也不断有着的想法,君臣就在这种猜忌中不断内耗,君臣始终未能一心。

外人靠不住,只能依靠族人

既然外人靠不住,只能依靠族人,好在司马家人丁兴旺,司马懿有7个兄弟,自己又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是一口气生了26个儿子,加上众多的女儿,司马家几乎和所有的门阀士族都结成了婚姻关系,至于司马家的男丁则出镇一方。

但问题是这些司马家的男丁在司马氏三代夺权中充当了帮手,立下了功劳,而且又非常的长寿,比如司马孚,司马炎篡位的时候还在世,还是司马炎的爷爷辈,自然得到足够多的待遇,更别说司马炎其他亲戚了。

部分西晋宗室

也因此,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不得不赋予诸王的实权,一方面也是借鉴了曹魏宗室力量薄弱的原因,另一方面司马炎也没有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毕竟司马炎想要针对宗室,立马就有一大批站出来反对他的王爷们,至于能继承司马炎位置的人也有。

这也让司马炎小心翼翼的对待各个宗室,也让宗室的权力越来越大,临终却只能任用叔父司马亮、岳父杨骏为托孤大臣,司马炎好歹能勉强镇得住自己的宗室亲戚,但到了司马衷这里完全压制不住了,一上来就是爷爷辈的司马亮,也让司马炎一代更是从接班到托孤始终被其父辈勋贵领衔的庞大既得利益群体所环绕,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大肆封赏以及过于宽仁之后的反噬

当年司马懿在篡权的时候就经常用网开一面的手段拉拢人心,比如赦免曹爽同行的官员,赦免投敌的夏侯霸族人等等,也让后面的司马昭等人有样学样,为了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司马昭父子对高门大姓用刑越来越宽松,最后这种模式几乎成了通行制度,即便终会造反这种夷灭三族的事情都可以不株连家人。

也因此到了司马炎时期,执政宽容达到顶峰,毕竟自身威望不够,只能对一堆有威望有法理的亲戚实行纵容这种极端方式来获取支持,哪怕明知道有问题,但也不去处理,比如贾充之前就阻挠灭吴,为了不得罪贾充,司马炎还是给贾充挂了个灭吴主帅的头衔,灭吴后又对他大肆封赏,更别说其他大臣了。

石崇、王恺斗富

而且西晋时期斗富事情层出不穷,最致命的就是石崇斗富,他的钱财很多都是贪墨而来,司马炎不仅不去指责,反而大力支持,在他眼里,一百个斗富的高官也不如一个淡泊名利的钟会来得可怕

但这样一来整个西晋官场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氛围当中,整个西晋从上到下都腐败到了极点,权贵阶层有方方面面的特权不仅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更是加深了对底层的压榨。

所以说西晋虽然一统天下,但这个新生的政权始终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也因此统一必然不会长久,更进一步来说,曹魏和西晋其实算一个王朝,只不过曹魏是王朝新生期,而西晋只是王朝的衰退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