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十之九(金锐)
842155

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十之九(金锐)

昵称29604659昵称296046592023-07-29 15:06:440

题驴(杨田勇)

久任驱劳,未逢骥坂;

终将膏血,齐与龙名。

金锐:“骥坂”为传说中伯乐发现千里马拉盐车之处,下联则用俗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意。咏驴之联从正面不易着手,故作者旁敲侧击,用马和龙加以反衬。联语并非仅仅纠缠于典故之间,而是生发出一种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上联是怀才不遇之憾,下联看似抬高身份,实则也有一种无奈的自嘲。

点将台(黄丽婷)

谁曾见楚汉兴亡,树杪沙头,时停鸥鸟;

我此来山川寂寞,云车风马,如遇英雄。

金锐:点将台为韩信点将之处,千古苍茫,收归一台。上联以“楚汉兴亡”发端,怀古之情不绝,下联将作者与景物、人文融为一处,血肉俱丰。此联佳处,在于虚笔和景语的运用,比如上联不对“楚汉兴亡”作过多阐述,而是用“鸥鸟”收结,留下无尽慨叹。下联或有“时无英雄,竖子成名”之意,暗扣楚汉之事。不过全联也有扣题不紧、造语不够硬朗之弊。

题永乐宫“永乐朝元”(范青山)

近三百个神仙,共拜天尊,妙手无非吴道子;

裁四五洲山水,以成壁画,养生还供吕纯阳。

金锐:“永乐朝元”图画神仙286位,其画风继承唐代画家吴道子,故上联全在实处落笔。下联宕开一笔,不写壁画,而以“四五洲山水”发端,便生意态,更有一种开阔之感。此联对仗精巧、用语考究,只是略少一些回旋生发之处。

夜谈偶感(杨庆军)

知己为世所希,独哀献赋无门,取道难如锥立地;

行文俱吾之见,何患抨时不尽,谋篇权作管窥天。

金锐:此联为作者所思所感,借“夜谈”一事道出。上联用司马相如“献赋”之典前后串联,既言知己难得,又言未有容身之地。下联则没有一味消沉,而是吐纳胸中郁积之气,虽然看似自谦,实乃颇为自负。联语对仗精巧,亦见性情,不过两结似嫌不够厚重。

题桐城方以智故居潇洒园(方正卿)

凤仪里已构名园,想先生析理通文,当日同呼四公子;

龙眠山遍来爽气,看旧雨浮青泛绿,如今空见几蒿莱。

金锐:上联从地理位置写起,进而由园至人,所谓人杰地灵是也。下联“龙眠”为方以智别号,亦为桐城之名山。作者登览感怀,慨叹世事苍茫,白衣苍狗。此联由景语至人物、至情感的转折很自然,领字运用之功也,但也有铺垫不足的问题,尤其上结相比下结明显单薄了一些。

伏生(韩超)

权当豹隐,候到龙钟,莫言大道飘零,信有经纶充在壁;

已冷秦灰,方临汉使,试问何年世界,能教社稷不焚书。

金锐:伏生九十余岁授《尚书》,未知其幸或不幸也。上联将这段历史概括为“豹隐”二字,又配以“龙钟”相对,自有顿挫之力。下联“秦灰”为始皇烧书事,下联“汉使”为晁错请伏生事,而其作用是在于最后两分句的议论和感慨,此处的借题发挥颇有深意。全联兼有思想和文辞,不过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豹隐”和“龙钟”的对仗虽然工巧且合理,但也明显感到斧凿刻意的痕迹,而上联结句的行文也不够畅达。

秋草(许茵茵)

世路本无名,缘水缘山缘野,自在枯荣,秋来何故伤心说?

生涯皆寂寞,历风历雨历霜,平常朝暮,老去不妨冷眼观。

金锐:不只写秋草,更是赋予了一种人生的态度。其中,上下联第二分句缓缓道来,生出万般感慨,两结则颇有哲思。相较而言,两起嫌平淡,对仗亦不甚工。

金华八咏楼(董文学)

载酒复登楼,我欲乘风归去,任过眼三千里江山、十四州人物;

凭栏亦吊古,谁曾邀月吟来,正当歌李易安玉振,沈少傅金声。

金锐:八咏楼为金华名胜,传沈约曾于此宴饮宾客,李清照作《八咏楼》诗。此联写出一种风流意态,如见翩翩文士,不拘一格。上联结语化李清照诗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胸襟朗豁达。下联以“吊古”发端,结句回扣李清照、沈约,沉稳收住。全联固然文气流转,但也有板滞之处,比如“乘风”“邀月”都是古人旧语,结句也无甚开拓处。

父寿有作(蔡聪)

眼下云烟皆是自然,对一抹山青,老子顺之以天时,孔子知之以天命;

草根家世积成道德,傍三秋菊澹,坐庭醉二十九日,趋庭叨二十九年。

金锐:两个结句的对仗很见用心,一般散文句式的自对不易照应周全,此联却颇精细,行文也比较顺畅。上联用老子、孔子作结,老子写出人生态度,孔子写出五十之寿。下结前分句“坐庭”见意态,后分句“趋庭”言养育之恩,“二十九日”与“二十九年”的变化也很有想法。不过两起句嫌不够紧凑,第二分句也有空泛之弊。

浔阳楼(吴灼轩)

江南自有高楼,或以睇河汉,或以瞰洞庭,争似此水波浩渺之间,更将匡阜烟云,横生胸臆。

座上非无佳客,乃见谪仙人,乃见狂名士,复来谁杯酒淋漓以后,好逢琵琶商女,同话苍凉。

金锐:浔阳楼在江西九江,此联极力铺陈渲染,于飘逸豪放之中,又能辅以苍凉沉郁,情感流转,层层叠叠。上联登楼所见,以“睇河汉”“瞰洞庭”纵横捭阖,收句更有包裹万里之势。下联由地理转写人文,先用“谪仙人”“狂名士”按住一笔,然后引出作者的真实情绪——其实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那种无奈。以浔阳楼为支点,串联起各种相关的地理和人文,然后将复杂的情绪贯注其中,作者的布局章法可谓纯熟,更难得的是行文的清雅流畅,虽然情绪复杂,但是一气而下,自有韵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