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北朝之西魏22年历史
北朝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对峙。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起至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周止,北朝共历时142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今天要讲的西魏就是北朝之一,建立于公元535年,亡于公元557年,国祚22年,传2世3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魏的历史。
公元535年,宇文泰杀害投奔他的北魏出帝元修,改立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魏文帝,依旧沿用“魏”的国号,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由宇文泰处理军政大事,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对峙。同年三月,西魏颁布二十四条新制;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这三十六条新制被称为“中兴永式”,主要内容是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置立正长、实行屯田、制定计帐和户籍等制度。
公元536年,东魏高欢发兵十万兵分三路讨伐西魏,双方爆发潼关之战。此战宇文泰出其不意斩杀东魏大将窦泰,迅速击溃东魏一部,使得东魏其他两路军士气骤降,无奈撤军。
公元537年,东魏高欢发兵二十万再次讨伐西魏。此时西魏刚经历饥荒,国力虚弱,宇文泰手中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军队,粮草只够三日之需,西魏几近亡国。但宇文泰采纳李弼之计,埋伏兵以待东魏军。高欢见西魏军兵少马乏,果然中计,率军冒进,西魏伏兵骤起,奋力冲杀,击溃了东魏,高欢仅率数骑逃脱,史称沙苑之战。此战的胜利让濒临亡国的西魏绝处逢生。
公元538年,宇文泰欲奉魏文帝元宝炬还都洛阳,便率军反攻东魏,两军在河桥相持。此战宇文泰亲率中军获得大捷,并俘虏东魏一万五千人,但西魏的左、右两路军都交战失利,为首将领独孤信和赵贵又误认为宇文泰也遭遇不测,便纷纷弃军而逃,与李虎率领的后军一起退还关中。宇文泰得知后也只得率中军撤退,东魏随即夺取洛阳。
公元541年,西魏大臣苏绰总结了六条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即“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讼狱、均赋役”,宇文泰对此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基础推行汉化政治。
公元543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投降西魏,宇文泰率军前去接应。东魏权臣高欢得知消息后发兵十万据邙山列阵,双方爆发邙山之战。此战宇文泰大败,被达奚武等人率军解围后才得以逃脱。邙山之战后西魏鲜卑兵力严重不足,宇文泰只得广泛招募汉人武装编入军旅,叫做“府兵”。府兵由八大柱国统帅,柱国之下设十二大将军。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经过此次改革,西魏军事实力大增。
公元546年,高欢率军十万讨伐西魏,围攻玉壁,宇文泰派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高欢围城五十余日都未能攻下,最终撤军。
公元548年,宇文泰趁南梁内乱之际,出兵攻取了汉东、益州、襄阳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公元551年,魏文帝元宝炬驾崩,终年44岁,在位16年,其子元钦继位,即西魏废帝。
公元553年,元氏宗亲元烈不满宇文泰专权,密谋诛杀宇文泰,结果事情败露后反被宇文泰所杀。
公元554年,魏帝元钦对元烈之死愤愤不平,不甘为傀儡的他再次密谋诛杀宇文泰,但掌握禁军的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都是宇文泰的女婿,因此事情再次败露,宇文泰随即将元钦废黜,改立魏文帝元钦的四子元廓为帝,即西魏恭帝。不久后宇文泰就将元钦鸩杀。同年宇文泰想用汉人鲜卑化的方法抵消鲜卑人的汉化,便令之前改为汉姓的鲜卑族恢复鲜卑姓,于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改的皇族大姓“元”又被改回了“拓跋”姓,魏恭帝元廓也更名为拓跋廓。
公元555年,宇文泰派侄子宇文护率军讨伐南梁,攻克南梁重镇江陵,生擒梁元帝萧绎,并将其弑杀。
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终年49岁,其子宇文觉承袭父位,由宇文护辅政。
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宇文觉在其扶持下即位称“天王”,以周代魏,建立北周政权,至此立国22年的西魏宣告灭亡。魏恭帝拓跋廓也于同年被杀害,在位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