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五)
《老子》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心仁慈,无有偏爱,它对待万物就像人们对待草扎成的狗一样,将万物的生与死都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圣人法天地自然之道,治国理民,没有偏爱,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不分薄厚,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不是很像一个风箱吗?看似空虚,其中的风力却没有穷尽,越鼓动吹出来的风就越大。
统治者颁布的政教法令很多却屡屡失败,还不如坚守清静无为,任其自由发展。
秋雨堂浅见:
这一章谈治国理民之道,强调“无为而治”。
老子以自然规律为例,说明天地没有感情,没有意识,对万物无所谓仁慈和偏爱,任万物自生自灭。《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生万物并非因为爱,天杀万物并非因为恨,而是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天道运行,四时交替,阴阳消长,其中自有生杀之机。春来夏至,阳长阴消,万物应时而生长;秋去冬来,阴盛阳衰,万物应时而收藏。此皆自然之道,而非有意为之。
圣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治国理民,无心为仁,既无偏爱,亦无私心,不以个人意志而干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不以繁琐的政令打破社会的平静,以无为的态度让老百姓过上平稳的生活。
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经历过历次政治运动的中国人,对此有着锥心之痛的感受,对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应该是十分向往的。那时候国家这个大风箱被鼓动得太厉害了,人人都像是这个风箱里的草屑,被刮得晕头转向,东跌西撞,难以安生。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倡“不折腾”,一心一意抓经济,人们才长舒了一口气,才可以和平劳动,安心生活。社会稳定了,生活富裕了,国家也强盛了。
当然,无为而治并非唯一的最优的治国之道。但只要运用适时适当,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地方治理方面,有些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繁政扰民,造成重大损失和民怨沸腾的教训不可谓不多,自当引以为戒。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