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坚白之论,离坚白的两层含义讲的到底是什么?
公孙龙在这一篇论述了本性与偶性,本体与属性,感性认识与知性认识的区别。
在一开篇,公孙龙就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公孙龙一开始就从“坚、白、石”三者的关系分析开始。
坚是石头的性质、白是石头的颜色、而石则是具体事物的本体或者共相,这个我们在之前“白马非马”中进行过详细讨论。
“坚白石”这三者能同时结合在一起吗?
回答是:不行。那其中的两者能同时结合在一起吗?
答案是可以的。
这个回答看起来很奇怪,我们看到一块坚硬的白色的石头,它们当然是一体的,为什么不在一起呢?
公孙龙也给出了论述,他说,我们只能看到白石,是白色的性质和具体的石头结合在一起。
我们只能触摸到坚石,是坚硬的性质和具体的石头结合在一起。
坚硬是看不见的,而白色也是感觉不到的,所以“坚和白”并没有同时在一起,它们是分离的,这就是公孙龙的:“离坚白”。
这里的“离坚白”有两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个是“离”不是分离于不同的物体,而是在同一个物体中,只是不能同时见到,或者说它们来自于不同感官的感知,在感觉上是分离的,就像来自两个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彼此是相互分离和隐蔽的。
就像公孙龙说:“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这里意思是说,具体的石是本体的存在“一”,坚和白是石的两个属性“二”,它们存在于具体的石之中。
可以感知到坚,但不能感知到白;可以看到白,但不能看到坚。
由于人们感觉器官功能的不同,其感知具体事物的结果就不同。
当用手去触摸石时,得到的只是“坚”的感觉;当用眼去看石时,得到的只是“白”的感觉。
可见,由不同感官感知石而获得的感觉是相互独立着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相互分离的。这里的“离”就是“藏”,隐藏的意思,就像我们看到了月球的正面,背面就隐藏起来一样。
但不管坚白如何隐藏,都离不开本体“石”,这就是“离坚白”的第二层理解,坚和白只是事物的偶然性质,而“石”才是事物的本体和共相。
正如前面讲的“白马非马”一样,可以有黑马、黄马和白马,只是颜色不同,但它们都是“马”,具有“马”的本质和共相。
同样,白之颜色和坚之性质,都是一个事物的偶像,并不是必然和“石”这个本体联系在一起的。
正如公孙龙说:“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天下万物中白色的事物很多,并不是只有“石”才是“白”色的;万物中坚硬的事物很多,并不是只有“石”才具有“坚”的性质。白和坚可以与万物相联系,并不是石所独有的。
我们理解了“离坚白”,也理解了“坚白和石”的关系,在公孙龙看来,“石”作为具体事物的本体,也是事物的共相,是事物的本质规定,坚和白只是事物偶然的性质,不是必然的本质,这是它们的区别。
但“离坚白”还是跟我们的常识相背离的,我们常识坚白和石感觉是同时可以感知到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公孙龙的第二个洞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知性认识。
公孙龙说:“力与知,果不若因是。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
意思是说,感觉与心智相比较,总是不及心智来得更深刻和全面,是因为心智才能认识本体或共相,而感觉却只能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
比如白色以眼睛才能看见,但眼睛还必须有光线才能看见,而光线只是视觉的条件,视觉条件并不等于视觉。
所以,只是眼睛与光线本身也还不能产生视觉,而且视觉还必须与心智器官发生联系才能产生知觉(或者神见),如果视觉离开了心智,就不能有知觉。
公孙龙继续说,坚的性质必须通过手的触觉感知到,而且手指还不须叩击物体才能产生触觉,如果不通过手指的叩击动作,那么,即使运用心智活动也不能感知到坚硬,因为心智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心智不以感觉为基础,也将称是无源之水。
这里公孙龙其实论述了,感性和知性,感觉和思维能力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什么是知性?
康德认为,所谓知性,就是一种对感性具体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相互独立的、离散的感性具体对象加以综合,使之成为有规律的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
感性和知性能力的差别就是公孙龙这里说的“力与知”的差异,感知是分离的,但是心智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形成知识。
感性是直观的,知性是思维的,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识。同时,这里公孙龙也阐述了,知识并不在于认识事物的感性认知,而是在于知性认识,感性认知都是可以变化的,不稳定的,而基于事物本质和共相的知性认识才是具有确定性的。
公孙龙的认识论思想,不仅把我国古代的认识论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他的思想脱离了物和人本身,论述了知识的产生是人的感官和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与今天我们的认识论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公孙龙说:“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心智的认识能力就是一种“神”,是它让我们可以把分离的感知综合到一起,这样万事万物才能被分辨清楚,人们才有正确的认识,而缺乏这种能力的认识就是“离”。
从感性认识到知性认识,心智是关键,它就像“神”一样。
公孙龙的认识论思想,不仅把我国古代的认识论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他肯定了思维在认识中的主导作用。
知识不是存在于事物本身,也不是存在于人类自身,知识的产生是人的感官和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论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
小播哲学·认知进化营新
栏目已开启,欢迎你加入
🔼🔼🔼
点击上方名片扫描进群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转载开白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