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荷花香满湖——咏季夏古诗词赏析(一)
六月荷花香满湖
——咏季夏古诗词赏析(一)
川
雪
夏至过后,就是盛夏,进入农历六月,就是季夏。在咏季夏的古诗词中,暴雨、消暑和赏荷,是其主要内容。
在咏季夏荷花的诗词中,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十分有名。诗中对季夏西湖荷花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留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则造句大气。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色彩鲜明。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荷花荷叶相互映衬,各显其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赞美了荷叶荷花相互照映的美感: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
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情谊: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
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褪,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的花叶同荣同衰,坚贞不渝,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立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咏了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现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婉曲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莲》,写出了泛舟西湖品尝莲子的高兴心情: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诗的意思是: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比不上我们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在荷丛中随即攀折荷花,剥出莲蓬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境。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生动。“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香”?谁也不知道。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清朝诗人陈璨的《曲院风荷》,生动描绘了季夏时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美景: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曲院风荷,位于杭州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以观荷为主题。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诗中描绘了季夏荷塘的动人美景。六月荷花开满了小湖,花香传遍四周,粉色的荷花和绿色的荷叶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辉。木兰舟上美丽如花的采莲女们摇曳生姿,荡着小舟采得莲子,满载而归。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