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九)
842371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九)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08:05:190

《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所谓的仁义,人民可以恢复父慈子孝的天性;抛弃巧诈和私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不足以作为治国安民的法则。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杜绝世俗之学的影响,才能免于忧患。

秋雨堂浅见:

本章老子接着上一章的内容,发表了他的社会政治观,即返朴归真之道。

老子针对前章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现象,提出了治理方案,即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样人民就能获得利益,盗贼就会消失,国家就能大治。而要能够做到这点,还得有赖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得“绝圣弃智”。绝圣弃智首先是绝弃“机心”。因为人存心机,何事不可为?

为了天下淳朴安定,老子宁愿不要“智”的利处,也要将“智”的害处绝弃,于是就要“绝圣弃智”。而要做到这一切,却又得回到老子的“无为无欲”观。

老子在前文里说:“智慧出,有大伪”,因而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他认为“圣”和“智”会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作为人民利益的真诚捍卫者,老子反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一切文化。他认为这些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所谓的圣人借此建立各种虚伪的道德概念,而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这种文化所产生的物质财富。这些滋生虚伪巧诈的文化还腐蚀了人民淳朴的天性,激发了他们物欲。这种文化乃是“祸乱之首”。可以看出,老子排斥统治阶级的文化,在他看来,这种文化和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是矛盾的,即和“天之道”是矛盾的。必须抛弃这种文化。它对人民毫无益处。

由此可见,老子反对统治阶级所宣扬和倡导的文化,否认它对人民的意义,并阐发了一种乌托邦思想——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

老子的政治主张虽然不是医治物欲横流、战乱频仍的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但他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并非没有意义。

文/靳义堂

2022.11.2.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