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迁都这事,不好办
文 / 子玉
北宋的问题是经济中心(江南)、政治中心(开封)、军事中心(西北、东北)的分离造成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并最终引发了财政和军事的同时崩溃。
开宝九年(976)三月初九,赵匡胤启程前往洛阳,表面上,赵匡胤是去给父亲赵弘殷扫墓以及南郊祭天,实际上,赵匡胤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的是考察将都城迁往洛阳的可能性。
赵匡胤为什么要迁都?
因为开封无险可守。
开封虽然是水陆交通枢纽,四通八达,但因为地处平原,除了北临黄河之外其它三面均无险可守。也就是说,只要敌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马上就会面临致命性威胁,尤其是河北平原已经被契丹占据的情况下。
而且,历史也已经验证了开封作为都城的危险性——公元947,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就上演了饮马黄河马踏中原直接灭亡后晋王朝的戏份。这几乎就是靖康之耻的预演,就是后来的宋真宗时期(公元1004年),契丹大军也是迅速就兵临澶州的节奏,开封震动。
开封作为都城的短板已经被现实验证。
而如果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话,就势必得以兵力的优势来弥补地势的短板,但兵力的增加也势必会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
还有,在赵匡胤实行“强干弱枝”政策的大背景下,朝廷禁军是不断扩张,数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军队的一半,这也是导致宋朝军费逐年攀升的重要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宋朝当时的军事中心是西北(西夏)和东北(契丹),这就意味着,宋军要同时驻扎开封和东北、西北的边境,这就更加造成了宋朝的冗兵、冗费问题。如果宋朝的政治中心能够和军事中心重合,军费马上就会降下来。
从这个角度看,赵匡胤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是为了安全,更是为了节省成本。
而洛阳的优势是,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更有群山环绕,其地理优势会大大减轻朝廷的军事压力,军费自然也会节省一大笔。
按照赵匡胤的说法,迁都洛阳只是第一步,后期还会进一步将都城迁往长安。这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让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重合,同时以地理优势来削减军费开支。
用赵匡胤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一看赵匡胤就是战略家,眼光长远。
但开封的区位优势也是特别明显——
首先,经过五代的大力建设,开封城已经形成了外城、里城、皇城的格局,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配套设施比开封更适合作为大宋的都城。
▲开封的都城功能在后周已经完善
图源/网络
而且,开封作为运河的中转枢纽,是商品物资的集散地。当时,江南和淮南的物资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开封,轻松就供养了开封的皇族、官僚群体以及庞大的军队。所以,朱温占据了开封从而得了天下,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也都是将开封作为都城的。
就是看中了开封的区位优势,能够通过交通优势将经济中心江南的财赋转运至政治中心开封。
当时,赵匡胤就曾经非常自豪地对吴越王钱俶说过:“朕有三条腰带,分别为汴河、惠民河、五丈河。”
可见,赵匡胤对运河于开封的作用心里也是倍清楚。
基于此,赵匡胤迁都的想法马上就遭到了百官的强烈反对。起居郎李符上书列举了八条迁都洛阳的不便:
洛阳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争破坏已经破败不堪;洛阳的宫殿也已经残缺不全;洛阳也没有祭祀的配套设备;百官的办公区域也没有;洛阳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无法供应朝廷;洛阳的粮食不足,供养不了数量庞大的军队;洛阳的军事壁垒不完备;巡幸洛阳的车队过于庞大,不好操作。
李符列举了八条困难直接就是要打消赵匡胤巡幸洛阳的想法,目的还是给赵匡胤迁都的想法泼冷水。
但赵匡胤理都没理,计划照常执行。而且,到了洛阳呆着就不走了,直接就是要常住的节奏。鬼都知道,赵匡胤这是铁了心要迁都,和当年北魏的孝文帝玩的是一个套路,先将大家骗到洛阳再说。
讲真,百官肯定不愿意。因为,他们的家室、产业都在开封,没有人愿意干搬家重新开始经营的事。
迁都这事和改朝换代一样,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百官们才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赵匡胤,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就是代表:
“开封有汴河之利,供养几十万军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陛下迁都洛阳,粮食问题怎么解决?
何况,国库、禁军都集中于大梁,这一格局已经维持了好长时间,怎么可能说变就变。”
李怀忠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迁都洛阳于大宋来说,没一点好处,还是算了吧。
赵匡胤照样没听。
接下来就是晋王赵光义出场了,他直接以“在德不在险”否定了皇帝哥哥的想法。
到了这一步,大宋朝廷对于迁都一事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皇帝意志坚定,百官都不愿意。作为开封府尹、爵封晋王的赵光义的态度已经代表了百官的意思。
▲赵光义当时是开封府尹
图源/剧照
赵匡胤不可能在大家集体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干迁都的事,只能作罢。
当时,赵匡胤非常无奈地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可以说,赵匡胤正是借巡幸洛阳的机会来测试大宋各个群体对迁都一事的反应。既然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了,赵匡胤也就不好再坚持,闷闷不乐地回了开封。
后来北宋的历史发展,果然验证了赵匡胤的判断。
还有一种说法,说赵匡胤迁都其实是为了敲打皇弟赵光义。由于赵光义在开封已经经营了十六年,其根基已经非常深厚,甚至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赵匡胤为了避开赵光义的锋芒,于是想到了迁都的策略。
是的,迁都肯定会是大宋王朝一次权力的重新分配,赵匡胤只要干成这件事,就可以迅速瓦解晋王集团。
只是,晋王的羽翼已成,赵匡胤一时根本无法撼动。
所以,赵匡胤对于迁都一事的妥协其实也是对晋王集团的妥协。从这个角度看,赵匡胤也只能传位于赵光义,因为,没有人是晋王的对手。
就在迁都一事不了了之的当年,赵匡胤也于一个雪夜和赵光义喝了一顿酒之后就驾崩了。
留下的全是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和“在看”。谢谢!/推荐阅读:为什么赵匡胤的削藩方案是教科书级别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