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读记
杜甫五律《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读记
(小河西)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沉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此组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或大历二年八月十五日,时杜甫居夔州。(据诗中“犹衔白帝城”句。)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明镜:喻月亮。《望织女》(梁-范云):“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
折大刀:《古绝句》(汉):“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云:“'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复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转蓬:《寄司马山人》(杜甫):“关内昔分袂,天边今转蓬。”
攀桂:《招隐士》(汉-淮南小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sǒng)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攀桂:追慕圣贤之德。)
白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宫调曲》(北周-庾信):“金波来白兔,弱木下苍乌。”
大意:满眼明月飞动(天上、水中),归思之心如被刀折!辗转流离行路日远;攀登桂树(追求理想或追慕圣贤等)仰望天高。归乡的水路上月光如霜。皎洁月光下可见林鸟羽毛。此时仰望月中白兔,可清晰地数清白兔羽毛。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沉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刁斗:古军中铜制用具(炊具兼敲击示警)。《星名从军》(梁-张正见):“将军定朔边,刁斗出祁连。高柳横遥塞,长榆接远天。”《夏夜叹》(杜甫):“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蟾蜍(chán-chú):癞哈蟆。传说月中有蟾蜍。《灵宪》(汉-张衡):“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月》(杜甫):“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魄:月。《艺文类聚》卷1:“《乾凿度》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
大意:月儿从江峡稍稍落下,还好像悬在白帝城中。雾气下沉江浦昏暗,斜月把半楼照得通明。刁斗敲响声声催晓,月中蟾蜍自然斜倾。张弓的士兵倚树望月思乡,这镜头并非只在汉家兵营。
前章写中秋月。首联总提。明月如飞(人在动,水中月亮如飞)。望月思归。归心如刀折。次联写思归之因。转蓬离家日远,攀桂又太高。“水路”句承上。水路是归路。月光照到江上,归路上犹如一层霜雪。后三句写月皎洁。可“见羽毛”可“数秋毫”。
后章写将晓之月。前三联写月景。月亮从巫峡稍下,还悬挂在白帝城中。雾气下沉江浦暗,斜月照着半楼明。军中刁斗在崔晓,月儿越来越“自倾”。末联月下联想。军营中张着弓的士兵,依墙望月,望月思乡。这样的镜头岂止汉家军营?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