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启示录015:真正的智者是骑在墙上看两边
导读为什么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对立面?庄子为什么说所谓的彼此本质上是共生共存的?一个人怎样才能掌握大道的枢纽?为什么说看问题先有立场,心就会偏,就会看不清?为什么说站在造物主的立场看,没有绝对的生死,只有不停的变化?为什么说庄子讲的就是一张太极图?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我们继续精读《庄子齐物论》,今天读两小段。01先读第一段: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一个不会成为彼方,成为某种事物的对立面。而万物之中,也没有一个不会成为此方,成为自己对立面的对立面。正是因为万物都有两面,站在对立的一面,就看不见自我这一面,只有站在自己这一面才能知道。所以说,所谓的彼方,正是由于它和此方相对立,才会产生的,也就是有了这一面,才会有那一面。反过来也一样,所谓的此方也是由于和彼方对立才产生的。也是因为有了彼,才会有此,有了那一面,才会产生这一面。所谓的彼和此,那一面和这一面,本质上是共生共存的,有此必有彼,有彼必有此。虽然是这样,万物都是刚刚产生,就开始走向死亡。而刚刚死亡,就又会重新产生。刚刚还是肯定的,认为可以的,一转眼就会被否定了。那些被认为不可以,刚刚还是被否定的东西,说不定一转眼,片刻的功夫,又变成可以的了,又被人肯定了。只要是有了是,有了肯定的一面,那一定也就有了非,有了否定的一面。反过来也一样,有了非,有了否定的一面,也就有了是,有了肯定的一面。这样一来,是是非非就没完没了。因此,体道、悟道、与道合一的圣人,则不会走分辨是非的道路。而是能够超越是非,超然于物外,去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且随顺万物自身的本然,不强加个人的主观意志。02再读第二段: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其实,从本质上看,此即是彼,彼亦是此。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反过来,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站在此的立场,站在这一面的角度看有一个是非存在;而站在彼的立场,从事物的另一面来看,也有一个是非存在。万事万物果真有彼此之分,有是非之分吗?还是说根本上就不存在彼和此、是与非的差别呢?如果彼此两面都没有了与自己相对立的一面,就是大道的枢纽,就是掌握了大道的关键所在。掌握了大道的枢纽,就如同站在了圆环的中心,能够抓住要害所在,从而能够应对无穷无尽的变化。人们所认为的是,实际上是万变的,没有穷尽的。反过来,人们所认为的非,也是万变的,无穷无尽的。所以说,与其争论是和非,还不如清空自己的成见,用清净明亮的心去观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两段文字非常难翻译,因为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一样,我参考了很多书,虽然核心意思不差上下,但是在表述上差别特别大。03把这两段文字读完了,也用家常话翻译了一遍。我再把自己在2021年2月7日精读这两段文字之后写下的三段心得分享给大家。第一小段心得的标题是:有了立场,心就偏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有其是,必有其非,有其长,必有其短。而人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见己是不见己非,同时见人非不见人是。如果对方也是这样,争论那就没完没了了。只要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去看问题,就没有办法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到的都只能是被自己心灵扭曲变形的印象。所以,有道之人,知己有是有非;对方有非也有是。看人看事,不先预设立场,能够放下自我,能够置身心于事外。这样就能够让自己保持更加清醒的状态,处理问题也更加得当。写这段心得是想告诫自己: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儿,都最好不要先入为主,都要清空自己的成见,这样的话才能够看得清、看得透、看得准,应对和处理起来才更加圆融无碍。04当时写的第二段心得的小标题是:用上帝的视角看生死。在造物主看来,世间万物应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生死。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他手中的泥巴,他先捏个东西,玩了一会儿,再还原回一团泥巴,重新去捏另外一个东西。其实,万物的生灭就犹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就犹如月亮每个月由缺变圆,再由圆至缺。只有变化,没有消失。其实,所谓的出生,就是一次奔向死亡的旅途。那反过来看,死亡就是一次走向新生的过程。要不然,佛陀也不会说“不生不灭”,老子也不会说“反者道之动”。写这段心得,是想告诫自己:放下对生死的分别与执着。我们人类认为的生和死,那只是我们下的断言,我们给贴的标签。站在造物主的角度看,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生和死,只有不停的变化。人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一层,能够完全接纳这个事实。那么心中的牵挂就会少了很多。一个人如果连生死问题都能够看破,都能够放下,那么,他的心胸自然而然会变得宽广,在乎的事情就会变少。在乎和牵挂的事情变少,心不就自在,不就逍遥了吗?05我当时写的第三段心得小标题是:骑在墙上看两边。孔子说“一阴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佛陀也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有的所谓存在,都有其对立面,都是好坏参半的,都是一刻不停地在转化,而且是向反方向转化的。如果张口就谈彼此的是与非,那就是见此不见彼,见是不见非,或者是见非不见是。万事万物都好像一堵墙,里面是无尽的是,墙外是无尽的非。而真正的智者是站在墙里知道有墙外,站在墙外知道有墙里。他一定会骑在墙上看万物,知好亦知坏,见己又见人。看到当下,也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走向。其实,那堵墙就是太极图中那条S曲线。06其实,如果我们把庄子的这两段话和刚才我的心得放在一起,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庄子讲的这两段话,本质上就是那张太极图。我们普通人之所以普通,之所以智慧没开,就是我们,见阴不见阳,见阳不见阴。而真正的智者之所以能够有洞察力,就是能够看到阳背后藏着阴,阴里面藏着阳。知道阳即是阴,阴即是阳,阴阳是一体不二的。所以,他们不会像我们普通人有那么强烈的分别心。因为你想得到一个好,你必须同时接受它的坏。我们讨厌的东西,内在可能隐藏着,或者说,一定隐藏着对我们非常有价值的要素。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去琢磨琢磨这张太极图,说不定某一天会恍然大悟,生活和工作都会变得更从容。